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青汕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电池用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8061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0:3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池用散热装置,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上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上盖,所述保护壳内部设置有散热组件;其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铝板,所述散热铝板上表面开设有管槽,所述管槽内部设置有第二液冷管,所述管槽与第二液冷管相适配,第二液冷管上方固定连接有下导热硅胶垫片,下导热硅胶垫片上方固定连接有多个柱状电池,柱状电池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冷管,相邻两个柱状电池之间设置有隔热垫,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能够帮助维持电池的温度稳定,保持电池在较佳的温度工作,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电池系统的安全性,保护了车内人员的生命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散热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用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1、新能源电池三大类:一种是ncm三元锂电池(代表生产厂商“宁德时代”),另一种是nca三元锂电池(代表生产厂商“松下”),最后一种是磷酸铁锂电池(代表生产厂商“比亚迪”),按电池所用正、负极材料划分包括:锌系列电池,如锌锰电池、锌银电池等;镍系列电池,如镉镍电池、氢镍电池等:铅系列电池,如铅酸电池等;锂离子电池、锂锰电池;二氧化锰系列电池,如锌锰电池、碱锰电池等;空气(氧气)系列电池,如锌空电池等。

2、新能源汽车中的电池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电池的温度会持续上升,可能导致电池过热,降低电池的性能和寿命;过热的电池使得电池系统的安全性降低会,甚至会产生导致火灾的发生,对车内人员的生命造成威胁,针对上述的问题,现提出一种新能源电池用散热装置来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用散热装置,解决了上述的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中的电池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电池的温度会持续上升,可能导致电池过热,降低电池的性能和寿命;过热的电池使得电池系统的安全性降低会,甚至会产生导致火灾的发生,对车内人员的生命造成威胁的问题。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能源电池用散热装置,包括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上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上盖,所述保护壳内部设置有散热组件;

3、其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铝板,所述散热铝板上表面开设有管槽,所述管槽内部设置有第二液冷管,所述管槽与第二液冷管相适配,所述第二液冷管上方固定连接有下导热硅胶垫片,所述下导热硅胶垫片上方固定连接有多个柱状电池,所述柱状电池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冷管,相邻两个所述柱状电池之间设置有隔热垫,所述柱状电池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导热硅胶垫片,所述上导热硅胶垫片上表面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模组压条,所述模组压条之间固定连接有绝缘片。

4、优选的,所述保护壳左侧设置有多个接线口,所述保护壳内部右端设置有供液组件。

5、优选的,所述供液组件包括冷却液槽,所述冷却液槽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通件。

6、优选的,所述保护壳内部与冷却液槽前侧固定安装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通件,所述抽液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抽液泵的末端贯穿冷却液槽前侧板并与冷却液槽内部连通。

7、优选的,所述冷却液槽内部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

8、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冷管与第二液冷管的前端为冷却液进口,通过第一连通件连通,所述第一液冷管与第二液冷管的后端为冷却液进口,通过第二连通件连通。

9、优选的,所述隔热垫包括气凝胶隔热层,所述气凝胶隔热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石墨散热膜,所述气凝胶隔热层远离第一石墨散热膜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石墨散热膜。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了抽液泵将冷却液槽内部的冷却液抽进第一液冷管和第二液冷管中,柱状电池底部的热量在下导热硅胶垫片的作用下被导向散热铝板上,与第二液冷管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柱状电池外周的热量与第一液冷管中的冷却液完成热交换,柱状电池顶部的热量被上导热硅胶垫片导向第一液冷管,与第一液冷管中的冷却液完成热交换,通过以上的设置,对电池的温度进行散热有效的控制电池的温度,减缓电池的老化过程,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通过散热能够帮助维持电池的温度稳定,保持电池在较佳的温度工作,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电池系统的安全性,保护了车内人员的生命健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电池用散热装置,包括电池包(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1)包括保护壳(102),所述保护壳(102)上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上盖(101),所述保护壳(102)内部设置有散热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02)左侧设置有多个接线口(103),所述保护壳(102)内部右端设置有供液组件(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组件(5)包括冷却液槽(501),所述冷却液槽(501)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508),所述第三连接管(508)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通件(5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02)内部与冷却液槽(501)前侧固定安装有抽液泵(503),所述抽液泵(50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504),所述第一连接管(504)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通件(505),所述抽液泵(503)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506),所述抽液泵(503)的末端贯穿冷却液槽(501)前侧板并与冷却液槽(501)内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槽(501)内部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5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管(3)与第二液冷管(207)的前端为冷却液进口,通过第一连通件(505)连通,所述第一液冷管(3)与第二液冷管(207)的后端为冷却液进口,通过第二连通件(507)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4)包括气凝胶隔热层(402),所述气凝胶隔热层(4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石墨散热膜(401),所述气凝胶隔热层(402)远离第一石墨散热膜(40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石墨散热膜(40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池用散热装置,包括电池包(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1)包括保护壳(102),所述保护壳(102)上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上盖(101),所述保护壳(102)内部设置有散热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02)左侧设置有多个接线口(103),所述保护壳(102)内部右端设置有供液组件(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组件(5)包括冷却液槽(501),所述冷却液槽(501)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508),所述第三连接管(508)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通件(5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02)内部与冷却液槽(501)前侧固定安装有抽液泵(503),所述抽液泵(50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504),所述第一连接管(504)的末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青汕陈美连刘振宇郑兆平
申请(专利权)人:姚青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