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8007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0:3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是用于处理双级套管井身结构内的稠油,双级套管井身结构包括相连通的上游井管和下游井管,该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包括插接于该上游井管和下游井管内的旋转体,该旋转体位于上游井管和下游井管的位置处均形成一刮刀,旋转体的外壁与上游井管和下游井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环形稠油流通空间,供被该刮刀所刮除的稠油流通,刮刀随旋转体旋转时其外径呈圆形,该圆形的直径匹配相对应的上游井管或下游井管的内径。该工具可以实现一趟钻成功处理两级套管堆积的稠油,同时避免处理稠油期间上游井管内稠油重复堆积导致处理不彻底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处理稠油相关,具体涉及一种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


技术介绍

1、塔河油田主力油藏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原油物性为高含胶质沥青质的特超稠油,以塔河油田12区油藏为典型,区内原油为高粘度、含蜡、高含硫的超重质原油,地面原油密度最高达到1.024 8g/cm3,属于超重质原油,原油平均运动粘度25814.1m2/s,流动性能极差。原油在开采过程中,流动性会随着井筒温度的下降而呈现指数上升的情况,以th12228井为例,原始稠油样品在80℃测试300000mpa·s,流动性能极差。储集体的特点断层及裂缝较发育,储层类型主要有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及溶洞型储层。整体岩溶缝洞型储层差异性明显,主要以主干断裂断裂控制次级断裂发育为主。但区域内往往能量不足,供液能力较差,通常采取注水替油进行补充地层能量。由于注水后会有一定的油水置换周期,所以关井置换会使地层原油聚集在井筒里,造成稠油在井筒凝管堵塞管柱。目前超稠油主要的开采方式是掺稀油降粘工艺技术,无论是依靠地层能量还是采用掺稀降粘工艺等措施举升稠油的过程中,如果预防监测不到位,易形成稠油凝管,堵塞井筒,无法进行正常生产作业。

2、当发生超稠油凝管事故以后,目前常规的处理工艺是使用油管分级下入稠油塞面一下,然后注入轻质稀油,溶解井筒内的稠油,再使用稀油循环携带溶解后的混合油,带混合油返出地面后通过地面稠油回收流程,再次加热后进行回收,目前常见的井深结构为95/8套管悬挂7寸套管,31/2油管循环处理稠油时由于油管尺寸太小,95/8套管内壁上粘附的稠油无法溶解,常规处理方法周期长,工序极为复杂还处理稠油不彻底。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弊端的处理稠油工具便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设计较大的工具外径对粘附在套管内壁的死油可以彻底刮削处理,对于双级套管井身结构可以实现一趟管柱处理两级套管内的稠油堆积,还可以防止在处理下一级套管内稠油时再上部套管内的二次堆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该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是用于处理双级套管井身结构内的稠油,所述双级套管井身结构包括相连通的上游井管和下游井管,该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包括插接于该上游井管和下游井管内的旋转体,该旋转体位于上游井管和下游井管的位置处均形成一刮刀,所述旋转体的外壁与所述上游井管和下游井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环形稠油流通空间,供被该刮刀所刮除的稠油流通,所述刮刀随所述旋转体旋转时其外径呈圆形,该圆形的直径匹配相对应的上游井管或下游井管的内径。

3、作为优选,所述刮刀为三瓣式刮刀,该三瓣式刮刀沿周向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且每瓣刮刀均为板状体。

4、作为优选,所述板状体的长度方向为沿井管的径向方向、高度方向为沿井管的轴向方向,所述板状体沿其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围成的一面形成为刮刀面,该板状体旋转时所述刮刀面能够刮除位于井管的内壁上的稠油,所述刮刀面上形成有合金面。

5、作为优选,所述旋转体的内部为中空设置,该旋转体的上游端开设连通该中空的开口、下游端开设若干均连通该中空的循环水眼。

6、作为优选,所述旋转体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的上游段、连接段和下游段,所述上游段靠近所述连接段的位置处形成位于上游井管内的所述刮刀,所述下游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位置处形成位于下游井管内的所述刮刀。

7、作为优选,所述上游段、连接段和下游段之间为螺纹连接。

8、作为优选,所述上游段和连接段均呈中空设置且两端均敞口,所述下游段包括呈敞口设置的筒体和固定于该筒体底壁上的所述刮刀,所述上游段的上端形成所述旋转体的上游端,所述筒体底壁形成所述旋转体的下游端,所述筒体底壁上开设与所述刮刀呈错位且连通至所述筒体的内部空间的若干通孔,形成所述若干循环水眼,所述刮刀旋转时呈圆形的直径大于所述筒体的外径。

9、作为优选,所述上游段呈现为管体,其包括为一体设置的上游大直径管体和下游小直径管体,所述上游段上的所述刮刀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游小直径管体的外壁上,该刮刀旋转时呈圆形的直径大于上游大直径管体的外径。

10、作为优选,还包括钻具,其连接所述旋转体的上游端能够带动该旋转体旋转。

11、所提供的该装置所具有的技术效果:

12、该工具工作时,旋转体旋转,通过下游井管内的刮刀刮削处理下游井管内稠油,刮削的稠油块经过环形稠油流通空间向上返出,向上返出的稠油在上游井管内再次堆积,继续通过上游井管内的刮刀刮削处理该井管内的稠油,并经过环形稠油流通空间返出地面,通过两级刮刀接力刮削处理的方式,可以实现一趟钻成功处理两级套管堆积的稠油,同时避免处理稠油期间上游井管内稠油重复堆积导致处理不彻底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是用于处理双级套管井身结构内的稠油,所述双级套管井身结构包括相连通的上游井管和下游井管,该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包括插接于该上游井管和下游井管内的旋转体,该旋转体位于上游井管和下游井管的位置处均形成一刮刀,所述旋转体的外壁与所述上游井管和下游井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环形稠油流通空间,供被该刮刀所刮除的稠油流通,所述刮刀随所述旋转体旋转时其外径呈圆形,该圆形的直径匹配相对应的上游井管或下游井管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为三瓣式刮刀,该三瓣式刮刀沿周向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且每瓣刮刀均为板状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体的长度方向为沿井管的径向方向、高度方向为沿井管的轴向方向,所述板状体沿其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围成的一面形成为刮刀面,该板状体旋转时所述刮刀面能够刮除位于井管的内壁上的稠油,所述刮刀面上形成有合金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的内部为中空设置,该旋转体的上游端开设连通该中空的开口、下游端开设若干均连通该中空的循环水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的上游段、连接段和下游段,所述上游段靠近所述连接段的位置处形成位于上游井管内的所述刮刀,所述下游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位置处形成位于下游井管内的所述刮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段、连接段和下游段之间为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段和连接段均呈中空设置且两端均敞口,所述下游段包括呈敞口设置的筒体和固定于该筒体底壁上的所述刮刀,所述上游段的上端形成所述旋转体的上游端,所述筒体底壁形成所述旋转体的下游端,所述筒体底壁上开设与所述刮刀呈错位且连通至所述筒体的内部空间的若干通孔,形成所述若干循环水眼,所述刮刀旋转时呈圆形的直径大于所述筒体的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段呈现为管体,其包括为一体设置的上游大直径管体和下游小直径管体,所述上游段上的所述刮刀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游小直径管体的外壁上,该刮刀旋转时呈圆形的直径大于上游大直径管体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钻具,其连接所述旋转体的上游端能够带动该旋转体旋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是用于处理双级套管井身结构内的稠油,所述双级套管井身结构包括相连通的上游井管和下游井管,该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包括插接于该上游井管和下游井管内的旋转体,该旋转体位于上游井管和下游井管的位置处均形成一刮刀,所述旋转体的外壁与所述上游井管和下游井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环形稠油流通空间,供被该刮刀所刮除的稠油流通,所述刮刀随所述旋转体旋转时其外径呈圆形,该圆形的直径匹配相对应的上游井管或下游井管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为三瓣式刮刀,该三瓣式刮刀沿周向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且每瓣刮刀均为板状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体的长度方向为沿井管的径向方向、高度方向为沿井管的轴向方向,所述板状体沿其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围成的一面形成为刮刀面,该板状体旋转时所述刮刀面能够刮除位于井管的内壁上的稠油,所述刮刀面上形成有合金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接力式处理稠油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的内部为中空设置,该旋转体的上游端开设连通该中空的开口、下游端开设若干均连通该中空的循环水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世伟魏宏洋曹玲睢芬李一丰张思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