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大跨度隧道的超前支护结构及支护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07684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4 11:35
本申请涉及一种浅埋大跨度隧道的支护结构及支护施工方法,涉及隧道支护的领域,支护结构包括出浆组件和扩孔组件;出浆组件包括固定管和活动管,固定管能够沿活动管的管长方向滑动;固定管和活动管之间设有用于将二者固定的锁定件;扩孔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连接端与固定管直接或间接铰接连接,第二连杆的连接端与活动管直接或间接铰接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随着固定管和活动管之间间距的减小而减小;支护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扩孔组件为收拢姿态的支护结构插入围岩;S2:将扩孔组件由收拢姿态调整至扩张状态;S3:向穿管内灌注混凝土。本申请具有增强对围岩加固力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隧道支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浅埋大跨度隧道的支护结构及支护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隧道掘进过程中,需要确保施工安全性,在隧道掘进时,通常会采用超前支护的方式对围岩进行支护,以减少隧道掘进过程中出现塌方的情况。

2、相关技术中,超前支护通常采用超前注浆小导管1进行,参照图1,超前注浆小导管1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空心钢管,并在超前注浆小导管1周壁贯穿设有多个穿孔11;进行超前支护的方式通常如下:将超前注浆小导管1由掌子面插入围岩,再向超前注浆小导管1内打入混凝土,混凝土便会从穿孔11向围岩内流动,流出至超前注浆小导管1外的混凝土在凝固后,便会与超前注浆小导管1内部的混凝土之间形成连续的混凝土结构,以此来增强超前注浆小导管1与围岩之间的锚固,从而便会对掌子面外周的围岩进行稳定,以减少塌方。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混凝土从超前注浆小导管1的穿孔11流出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对超前注浆小导管1内腔加压,以使得超前注浆小导管1内的混凝土通过穿孔11被挤入围岩内;但由于围岩的硬度可能会存在不均匀的情况,因此,若是超前注浆小导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浅埋大跨度隧道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出浆组件(2)和扩孔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埋大跨度隧道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21)包括第一注浆管(211)和穿管(212),所述穿管(212)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注浆管(211),另一端穿设于所述活动管(22);所述活动管(22)能够沿所述穿管(212)的管长方向滑动;所述锁定件(23)连接于所述穿管(212)和所述活动管(22)之间,以用于将所述穿管(212)和所述活动管(22)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埋大跨度隧道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连接件(4),所述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埋大跨度隧道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出浆组件(2)和扩孔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埋大跨度隧道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21)包括第一注浆管(211)和穿管(212),所述穿管(212)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注浆管(211),另一端穿设于所述活动管(22);所述活动管(22)能够沿所述穿管(212)的管长方向滑动;所述锁定件(23)连接于所述穿管(212)和所述活动管(22)之间,以用于将所述穿管(212)和所述活动管(22)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埋大跨度隧道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连接件(4),所述中间连接件(4)沿虚拟圆的周向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管(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浅埋大跨度隧道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管(22)螺纹连接于所述穿管(2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埋大跨度隧道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管(212)与所述第一注浆管(211)连通,所述第一注浆管(211)上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注浆孔(214)。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浅埋大跨度隧道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冠雨朱荣军孙坚董建曦冷喆祥尤雪春汪思满缪建杨陈军王家桦孙宇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