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序批式自动调节型高浓度废气处理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序批式自动调节型高浓度废气处理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7068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4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序批式自动调节型高浓度废气处理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四个结构相同的模块,分别为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和第四模块;每个模块包括气路系统、生物洗涤系统和生物滴滤系统,四个模块共用循环喷淋系统;气路系统为模块提供废气,生物洗涤系统位于模块下部,生物滴滤系统可移动设置在模块内且可通过移动而浸泡在生物洗涤系统内或者悬于生物洗涤系统上方;循环喷淋系统位于模块上部,并与生物洗涤系统连接。本装置具有填料堵塞自洁净功能及营养再生功能,可缩短在生物装置中挂膜启动时间,提高工程运行稳定性,解决填料堵塞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法处理污染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序批式自动调节型高浓度废气处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深,工业集约化现象使得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产生恶臭废气浓度较高且成分复杂,既包含硫化氢与氨气等常见污染物,又包含硫醇、胺类、苯系物等大分子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等。生物处理技术被评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恶臭废气处理技术,发展至今主要的生物处理技术有生物过滤塔、生物滴滤池、生物洗涤塔。

2、生物洗涤塔反应条件易控制、传质好、耐冲击负荷,但一般只适用于降解水溶性污染物,而大部分的vocs及含硫恶臭有机污染物的水溶性较差,因而在实际运用中生物洗涤塔很受限制。生物滴滤生物量多,臭气去除效率高,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净化效率高等优点,但因微生物在填料上积累,生物膜过度生长常导致填料堵塞,压降升高并出现局部厌氧,进而导致降解效率下降,使得长期运行稳定性差。对于工业行业高浓度废气的降解,填料堵塞对系统运行会更为频繁发生。填料更换方法解决填料堵塞问题非常直接且有效,但需停机运行并人工翻填,会耗费大量人力与物力,时间成本也高。因此填料堵塞问题也成为生物滴滤池技术工业行业应用亟需克服的难题。此外,生物滴滤需持续投加营养液,运行成本将较于生物过滤无竞争优势。联用技术可克服单一反应器本身的不足而获得较好的废气去除效果。因此,开发适合于处理高浓度废气的生物除臭技术工艺和装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在处理高浓度及冲击负荷废气过程中存在的运行的主要问题,提供一种污染物降解率高、运行成本低、使用寿命长且无二次污染产生的处理有机废气的序批式自动调节型高浓度废气处理装置及方法,可缩短在生物装置中挂膜启动时间,提高工程运行稳定性,解决填料堵塞问题。

2、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序批式自动调节型高浓度废气处理装置,装置包括四个结构相同的模块,分别为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和第四模块;每个模块包括气路系统、生物洗涤系统和生物滴滤系统,四个模块共用循环喷淋系统;所述气路系统为模块提供废气,所述生物洗涤系统位于模块下部,所述生物滴滤系统可移动设置在模块内且可通过移动而浸泡在所述生物洗涤系统内或者悬于所述生物洗涤系统上方;所述循环喷淋系统位于模块上部,并与所述生物洗涤系统连接。

3、所述生物洗涤系统包括生物洗涤反应池、排泥阀、排水阀、液位控制器、高效污泥及菌种;所述液位控制器、高效污泥及菌种设置在所述生物洗涤反应池内;所述循环水喷淋系统包括污泥调节池、营养再生池、u型加热器、循环水泵、污泥循环泵和喷淋管道;所述生物洗涤反应池通过所述排水阀与所述污泥调节池连接,所述生物洗涤反应池底部通过所述排泥阀、所述污泥循环泵后与所述污泥调节池连接,所述污泥调节池底部还设有排泥口;所述污泥调节池上部与所述营养再生池上部连通,所述u型加热器安装在所述营养再生池内,所述喷淋管道通过所述循环水泵与所述营养再生池连接,所述喷淋管道位于模块上部;所述污泥调节池、营养再生池均设有液位感应器。液位感应器配合排水阀、排泥阀使用,可控制水位、水量的设置。生物洗涤反应池内泥水混合物从装置底部流出,进入污泥调节池,上层悬浊液经溢流堰进入营养再生池,通过喷淋管道喷淋至生物滴滤系统的反应区中;污泥调节池下层污泥经由污泥循环泵进入生物洗涤反应池或经由排泥口排出,以此控制生物洗涤反应池内的微生物浓度。

4、所述生物滴滤系统包括生物填料、填料承托组件、填料限位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填料承托组件升降的填料驱动组件;所述生物填料设置在所述填料承托组件内,所述填料限位组件设置在模块内用于限制所述填料承托组件的位移空间,所述填料驱动组件安装在设置在模块内,并与所述填料承托组件相接;生物洗涤反应池、所述生物填料的层高比为2~5:1.5~5。

5、所述填料承托组件包括填料支撑板、填料护网、上部框架、下部框架、侧梁;所述填料限位组件包括:上端限位、上端密封件、中间限位和下端限位;所述填料驱动组件包括传动支撑柱、密封防护柱、上端支撑连接件、下端支撑连接件和动力驱动装置;所述下部框架与所述上部框架平行,且通过四组所述侧梁垂直连接;所述填料支撑板固定于所述下部框架的顶部,所述填料护网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填料支撑板上部,所述填料护网的四侧及顶部固定于四组所述侧梁及所述上部框架内侧,所述填料护网内装填有所述生物填料;

6、所述填料驱动组件设置四组,与四个所述侧梁位置对应,四组所述填料驱动组件对称布置在模块内侧;所述传动支撑柱下端固定于装置底部,所述传动支撑柱与所述上端支撑连接件、下端支撑连接件分别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所述上端支撑连接件与所述侧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端支撑连接件与所述侧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支撑柱顶部与所述动力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密封防护柱套在所述传动支撑柱外部且与其同轴;所述上端密封件与所述上端限位连接,并且所述上端密封件位于所述上端限位下侧;所述下端限位位于装置底部;所述中间限位在非填料移动时间段卡住所述填料承托组件而对其限位。

7、所述填料驱动组件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填料承托组件进行压降检测的压降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填料承托组件进行位置检测的位置检测模块。压降检测模块的设置,用于检测生物滴滤系统中生物填料的压损,判断是否发生堵塞,是否需开启自清洁模式。

8、所述生物填料为均质悬浮填料,均质悬浮填料采用轻质均一填料;轻质均一填料为球形铁基陶粒或球形铁基生物炭中的至少一种,其粒径为25-35mm,堆积密度为200-260kg/m3,比表面积>400m2/m3,容重为700-800kg/m3。填料通过生物填料层沉降浸没至生物洗涤反应池,通过生物洗涤曝气形成的水气剪切力,剥落分散生物膜,解决生物滴滤系统生物填料堵塞的问题。

9、所述气路系统包括变频风机、上进气管、下进气管、风阀、曝气组件、出气口、中间气体通路和中间挡板;所述下进气管设置在模块底部,所述上进气管设置在模块的中间层,所述变频风机与所述上进气管、下进气管分别通过风阀连接;所述曝气组件设置在模块底部并与所述下进气管连接;相邻模块之间通过所述中间挡板隔开,所述上进气管通过所述中间气体通路与模块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出气口开设在模块顶部,所述出气口安装有所述风阀。

10、一种序批式自动调节型高浓度废气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1)启动模式:装置首次运行或长期停机后再次运行时使用启动模式;将高效污泥及菌种接种至生物洗涤反应池,四个模块的生物滴滤系统的生物填料通过填料驱动组件下沉至生物洗涤反应池中全部浸没,废气汇集全部通过生物洗涤反应池,梯度浓度负荷进气,通过曝气组件曝气挂膜24h后,生物填料回归原位,初期挂膜完成;

12、(2)常规模式:装置完成启动或结束自洁模式后日常运行采用常规模式;废气通过曝气组件,进入生物洗涤反应池,通过高效污泥及菌种吸附降解后,进入生物滴滤系统生物填料进一步吸附降解,由顶端出气口排出;营养再生池的营养液,通过循环水泵、喷淋管道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序批式自动调节型高浓度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四个结构相同的模块,分别为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和第四模块;每个模块包括气路系统、生物洗涤系统和生物滴滤系统,四个模块共用循环喷淋系统;所述气路系统为模块提供废气,所述生物洗涤系统位于模块下部,所述生物滴滤系统可移动设置在模块内且可通过移动而浸泡在所述生物洗涤系统内或者悬于所述生物洗涤系统上方;所述循环喷淋系统位于模块上部,并与所述生物洗涤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批式自动调节型高浓度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洗涤系统包括生物洗涤反应池、排泥阀、排水阀、液位控制器、高效污泥及菌种;所述液位控制器、高效污泥及菌种设置在所述生物洗涤反应池内;所述循环水喷淋系统包括污泥调节池、营养再生池、U型加热器、循环水泵、污泥循环泵和喷淋管道;所述生物洗涤反应池通过所述排水阀与所述污泥调节池连接,所述生物洗涤反应池底部通过所述排泥阀、所述污泥循环泵后与所述污泥调节池连接,所述污泥调节池底部还设有排泥口;所述污泥调节池上部与所述营养再生池上部连通,所述U型加热器安装在所述营养再生池内,所述喷淋管道通过所述循环水泵与所述营养再生池连接,所述喷淋管道位于模块上部;所述污泥调节池、营养再生池均设有液位感应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序批式自动调节型高浓度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滴滤系统包括生物填料、填料承托组件、填料限位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填料承托组件升降的填料驱动组件;所述生物填料设置在所述填料承托组件内,所述填料限位组件设置在模块内用于限制所述填料承托组件的位移空间,所述填料驱动组件安装在设置在模块内,并与所述填料承托组件相接;生物洗涤反应池、所述生物填料的层高比为2~5:1.5~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序批式自动调节型高浓度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承托组件包括填料支撑板、填料护网、上部框架、下部框架、侧梁;所述填料限位组件包括:上端限位、上端密封件、中间限位和下端限位;所述填料驱动组件包括传动支撑柱、密封防护柱、上端支撑连接件、下端支撑连接件和动力驱动装置;所述下部框架与所述上部框架平行,且通过四组所述侧梁垂直连接;所述填料支撑板固定于所述下部框架的顶部,所述填料护网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填料支撑板上部,所述填料护网的四侧及顶部固定于四组所述侧梁及所述上部框架内侧,所述填料护网内装填有所述生物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序批式自动调节型高浓度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驱动组件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填料承托组件进行压降检测的压降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填料承托组件进行位置检测的位置检测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序批式自动调节型高浓度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为均质悬浮填料,均质悬浮填料采用轻质均一填料;轻质均一填料为球形铁基陶粒或球形铁基生物炭中的至少一种,其粒径为25-35mm,堆积密度为200-260kg/m3,比表面积>400m2/m3,容重为700-800kg/m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序批式自动调节型高浓度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系统包括变频风机、上进气管、下进气管、风阀、曝气组件、出气口、中间气体通路和中间挡板;所述下进气管设置在模块底部,所述上进气管设置在模块的中间层,所述变频风机与所述上进气管、下进气管分别通过风阀连接;所述曝气组件设置在模块底部并与所述下进气管连接;相邻模块之间通过所述中间挡板隔开,所述上进气管通过所述中间气体通路与模块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出气口开设在模块顶部,所述出气口安装有所述风阀。

8.一种序批式自动调节型高浓度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附件,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序批式自动调节型高浓度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酶包括α-葡糖淀粉酶、糖苷水解酶、β-葡聚糖酶、纤维二糖水解酶中的一种或多种,添加量为2-10g/m3水,所述鼠李糖脂包括鼠李单糖脂和鼠李双糖脂,单糖:双糖添加比为1:1-2,添加量为80-100g/m3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序批式自动调节型高浓度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调节池的上层悬浊液溢流至所述营养再生池时,向所述营养再生池投入NaOH,所述营养再生池的液体温度控制在30-3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序批式自动调节型高浓度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四个结构相同的模块,分别为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和第四模块;每个模块包括气路系统、生物洗涤系统和生物滴滤系统,四个模块共用循环喷淋系统;所述气路系统为模块提供废气,所述生物洗涤系统位于模块下部,所述生物滴滤系统可移动设置在模块内且可通过移动而浸泡在所述生物洗涤系统内或者悬于所述生物洗涤系统上方;所述循环喷淋系统位于模块上部,并与所述生物洗涤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批式自动调节型高浓度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洗涤系统包括生物洗涤反应池、排泥阀、排水阀、液位控制器、高效污泥及菌种;所述液位控制器、高效污泥及菌种设置在所述生物洗涤反应池内;所述循环水喷淋系统包括污泥调节池、营养再生池、u型加热器、循环水泵、污泥循环泵和喷淋管道;所述生物洗涤反应池通过所述排水阀与所述污泥调节池连接,所述生物洗涤反应池底部通过所述排泥阀、所述污泥循环泵后与所述污泥调节池连接,所述污泥调节池底部还设有排泥口;所述污泥调节池上部与所述营养再生池上部连通,所述u型加热器安装在所述营养再生池内,所述喷淋管道通过所述循环水泵与所述营养再生池连接,所述喷淋管道位于模块上部;所述污泥调节池、营养再生池均设有液位感应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序批式自动调节型高浓度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滴滤系统包括生物填料、填料承托组件、填料限位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填料承托组件升降的填料驱动组件;所述生物填料设置在所述填料承托组件内,所述填料限位组件设置在模块内用于限制所述填料承托组件的位移空间,所述填料驱动组件安装在设置在模块内,并与所述填料承托组件相接;生物洗涤反应池、所述生物填料的层高比为2~5:1.5~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序批式自动调节型高浓度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承托组件包括填料支撑板、填料护网、上部框架、下部框架、侧梁;所述填料限位组件包括:上端限位、上端密封件、中间限位和下端限位;所述填料驱动组件包括传动支撑柱、密封防护柱、上端支撑连接件、下端支撑连接件和动力驱动装置;所述下部框架与所述上部框架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苏霖宋旭郑理慎陈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南方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