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款浸入式直流液冷充电线缆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款浸入式直流液冷充电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7065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4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款浸入式直流液冷充电线缆,包括主线缆及设置于其内液冷线组,所述液冷线组包括电缆导体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电缆导体外,所述电缆导体与绝缘层之间设置有液冷空腔,所述液冷空腔设置有多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两端分别延伸至电缆导体及绝缘层且将液冷空腔分隔出多个均匀的液冷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支撑件与绝缘层为一体化设计,通过挤塑方式与电缆导体直接生产为成品,效率高,稳定性好。支撑件阻隔成多个均匀的液冷通道,确保电缆导体的散热均匀性,而且支撑件对电缆导体起到支撑作用,在液冷充电线缆折弯时对液冷通道形状的稳定性起到极好的稳固作用,避免电缆导体偏近任一侧的绝缘层造成散热不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尤其涉及一款浸入式直流液冷充电线缆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断提高,电池的容量也越来越大,需要提升充电功率实现快速充电来解决充电速度的问题。提高充电电流是实现大功率充电的常用方法,电流增大产生热能也增加,降低电阻值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大导体的截面,但增大线径则会导致充电枪尺寸和重量的提升,而且随着充电电流的进一步增大,单纯增大电缆线径已不可行。因此,如何对充电枪进行散热成了提升充电功率的关键问题。

2、近年来,采用液冷技术对充电枪进行散热已经成为大功率充电枪的一个发展方向。根据冷却材质的不同,可将液冷技术分为油冷(冷却工质通常为硅油,特性是工质不导电)和水冷(通常为水+乙二醇的混合液,特性是工质有导电性)两种路线。油冷技术和水冷技术各有优缺点,其中水冷由于需要做到水电隔离,不能实现浸没式液冷,其散热能力相对较弱。

3、现有的油冷介质线缆主要通过线皮包裹导体,在导体与线皮之间保留足够的间隔形成空腔,介质油填充与空腔内,通过介质油流动来进行散热。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12884892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液冷线缆”所示,这种现有的液冷线缆存在两个难以解决的弊端。一、由于导体与线皮之间为空腔结构,缺乏支撑,在线缆折弯的位置必然导致同一截面内导体与线皮之间的距离不同,哪怕水平放置时,导体由于重力作用,其导体下方会更靠近线皮,这就导致了介质油流通时导热效果不均匀;二、现有的线缆生产方式是导体与线皮分开生产,再将导体穿入线皮内形成产品,这种现有结构在线缆长度较长时,生产难度高,效率低,而且导体穿过线皮时容易损伤线皮。因此,我们亟需一种便于生产且能够均匀散热的液冷线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款浸入式直流液冷充电线缆。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款浸入式直流液冷充电线缆,该液冷充电线缆可以应用到充电桩与充电枪之间传输电流,方便充电枪为电动汽车充电。该液冷充电线缆包括主线缆及设置于其内的液冷线组,所述液冷线组包括电缆导体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电缆导体外,所述电缆导体与绝缘层之间设置有液冷空腔,所述液冷空腔设置有多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两端分别延伸至电缆导体及绝缘层且将液冷空腔分隔出多个均匀的液冷通道;所述支撑件与绝缘层为一体化结构,通过挤塑工艺直接挤出在电缆导体上形成的均匀支撑空腔结构。通过挤塑工艺在电缆导体上直接挤出支撑件及绝缘层,生产效率高,而且产品稳定性好,避免了后续电缆导体穿过绝缘层的套接工艺。

3、该液冷线组用于为电缆组提供液冷方案,液冷通道内填充冷却液,电缆导体浸没在液冷通道内的冷却液中,具有全面的散热条件,在外冷却泵的压力下,冷却液在两个液冷线组间通过充电枪头内形成循环通道,冷却液的流动把液冷充电线缆和充电枪产生的热量带到外部冷却设备中形成散热。该液冷充电线缆可以大幅提高充电枪的散热效果;提高液冷充电线缆的使用安全性。

4、该液冷充电线缆中,电缆导体浸没在液冷通道内的冷却液中,具有充分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冷却液对电缆导体进行散热,可以提高散热效果;而液冷空腔中,支撑件结构相当于在冷却液与电缆导体之间形成一道支撑防护结构,确保液冷线组内部的结构稳定,不至于因液冷线组折弯变形时导致电缆导体偏离中心位置,引起冷却液流通不畅或者不能流通导致局部散热不好,引发安全事故,从而提高液冷充电线缆的使用安全性。

5、优选的,以垂直与液冷线组长度方向为横向,所述液冷线组横截面上,支撑件截面面积占液冷线组内腔面积的5%-30%。

6、优选的,所述液冷线组横截面上,液冷通道截面面积占液冷线组内腔面积的30%-55%,电缆导体截面面积占液冷线组内腔面积的40%-65%。

7、优选的,所述主线缆内至少包含一组进液的液冷线组及一组出液的液冷线组。在使用时充电枪与两个液冷线组连接,液冷通道在充电枪头内进行连接,液冷线组另一端分别与冷却泵的进出液口相连,形成闭合循环系统。当主线缆内电缆的数量为三根或多于三根时,至少两个液冷线组存在于主供电的直流正极电缆组及负极电缆组中。

8、优选的,所述主线缆横截面上,液冷线组面积占主线缆内腔面积的40%-70%,主线缆可折弯弧度为五倍主线缆外直径。

9、优选的,所述液冷线组横截面上,电缆导体、支撑件、液冷通道的面积比为54:13:33。

10、优选的,所述支撑件为柔性支撑结构,支撑件的长度方向与电缆导体一致,且单个支撑件与电缆导体的接触轨迹为直线或者螺旋线。

11、优选的,所述绝缘层及支撑件材料为交联聚烯烃类塑胶材质。

12、优选的,所述绝缘层材料为xlpe、橡胶、tpe或硅胶。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本专利技术在液冷充电线缆中设置液冷线组,液冷线组在电缆导体与绝缘层之间的空腔内设置支撑件,并且支撑件与绝缘层为一体化设计,通过挤塑方式与电缆导体直接生产为成品,效率高,稳定性好。支撑件将电缆导体与绝缘层之间的空腔阻隔成多个均匀的液冷通道,确保电缆导体的散热均匀性,而且支撑件对电缆导体起到支撑作用,在液冷充电线缆折弯时对液冷通道形状的稳定性起到极好的稳固作用,避免电缆导体偏近任一侧的绝缘层造成散热不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款浸入式直流液冷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线缆及设置于其内液冷线组,所述液冷线组包括电缆导体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电缆导体外,所述电缆导体与绝缘层之间设置有液冷空腔,所述液冷空腔设置有多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两端分别延伸至电缆导体及绝缘层且将液冷空腔分隔出多个均匀的液冷通道;所述支撑件与绝缘层为一体化结构,通过挤塑工艺直接挤出在电缆导体上形成的均匀支撑空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款浸入式直流液冷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线组横截面上,支撑件截面面积占液冷线组内腔面积的5%-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款浸入式直流液冷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线组横截面上,液冷通道截面面积占液冷线组内腔面积的30%-55%,电缆导体截面面积占液冷线组内腔面积的40%-6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款浸入式直流液冷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线缆内至少包含一组进液的液冷线组及一组出液的液冷线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款浸入式直流液冷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线缆横截面上,液冷线组面积占主线缆内腔面积的40%-70%,主线缆可折弯弧度为五倍主线缆外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款浸入式直流液冷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线组横截面上,电缆导体、支撑件、液冷通道的面积比为54:13:3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款浸入式直流液冷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柔性支撑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款浸入式直流液冷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及支撑件材料为交联聚烯烃类塑胶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款浸入式直流液冷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材料为XLPE、橡胶、TPE或硅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款浸入式直流液冷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线缆及设置于其内液冷线组,所述液冷线组包括电缆导体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电缆导体外,所述电缆导体与绝缘层之间设置有液冷空腔,所述液冷空腔设置有多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两端分别延伸至电缆导体及绝缘层且将液冷空腔分隔出多个均匀的液冷通道;所述支撑件与绝缘层为一体化结构,通过挤塑工艺直接挤出在电缆导体上形成的均匀支撑空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款浸入式直流液冷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线组横截面上,支撑件截面面积占液冷线组内腔面积的5%-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款浸入式直流液冷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线组横截面上,液冷通道截面面积占液冷线组内腔面积的30%-55%,电缆导体截面面积占液冷线组内腔面积的40%-6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款浸入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晓锋刘瑞东聂广超杨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泓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