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中医类证论治选方用药的人体模型的设计与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中医类证论治选方用药的人体模型的设计与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6807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4 11:23
一种中医类证论治选方用药的人体模型的设计,人体模型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中医划分人体部位特点模块结构的人体模型集成体,人体模型集成体包括人体主体模型,并通过扦插或其他连接方式设置附件模型;人体模型集成体的各个模块之间、人体主体模型建立有人体经络连接;对人体模型病位名称、症状、经络、穴位的颜色进行规范呈现;进行类证划分;靶向中药、中医方剂、中成药和引经药根据类证或中西医人体部位名称或病因、病名分类标注在人体模型集成体的人体主体模型和附件模型相对应的模块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一是快捷的选出靶向作用适合病人的中药、中医方剂、中成药等;二是通过该人体模型的靶向呈现,节约了大量的记忆资源,能进行快速学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诊疗、选择方剂用药、中医教学等,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医类证论治选方用药的人体模型的设计与应用


技术介绍

1、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没有中医这个名称,统称医学,自清朝末期才开始有中医一说。

2、古代中医“证”和“症”是不分的,清代医家汪昂著《医方集解》序“凡病必有症,症者,证也”。近代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所谓辨证论治,就是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治法即以中医方剂和随证用药加减来对证治疗。“四诊”,即以眼望舌象、病色,耳闻声音、言语,手切按脉象、病位,口问有无寒热、有无出汗等诊断信息;辩证即以病因辩证(六淫辩证、七情辩证等)、六经辩证、气血阴阳津液辩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辩证、脏腑辩证、八纲辨证等来确定治法。其次再按治法选择中医方剂和用药。治法古代有八阵法,今有20多法;中医方剂常用的近600首,古今积累少说也有十多万首;中药常用的约400多种,据记载,共有中药8980种,如果加上其他少数民族用药,最新统计是12800种左右。中药有寒热虚实、气味厚薄特性,有单味作用、有多味合在一起的作用,还有升降浮沉、归经、用量、七情、毒性、三因制宜等方面。加上地域差异和人的体质禀赋不同、疾病不同、中医流派不同,再加上中医基础理论等古代的哲学思想,越发显得体系庞杂,高深莫测。所以,有中医一辈子都在学习之说。上述中医知识点如果全都靠人脑记忆,确实力不从心,让众多中医爱好者望而却步,止于畏难。因此,守正创新,寻找一种简捷廉效的中医诊疗选方用药的方法势在必行。

3、我国宋代医家为了便于后人立体化掌握人体经络穴位,专利技术并浇铸了驰名世界的针灸铜人,至今近1000年了,该铜人标注了人体12经脉的走向和354个穴位,主要用于中医针灸取穴的教学与练习,这应该是最早期的中医针灸人体模型。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塑料、玻璃钢等材料制造的仿宋代针灸铜人模型,网络上也有些三维展示教学针灸等用途的动态人体模型,但经络、穴位的标注、用色都比较杂乱,没有统一规范,更没有以图案标注不同经络上的穴位。古代中医可能受人工誊抄和画图条件制约,中医历代作者有按照治病八法分类,有按照病因病机分类,有按照中医病名分类,有按照身体部位分类,有按照六经分类编辑出版各种著作,却没有按照人体模型分类选方用药,可见,中医人体模型的应用创新较少。

4、本专利技术人研读梳理历代中医古籍和历代名中医学术思想后发现:一是人体任何疾病的病因,不是外因、就是内因、或者不内、不外因导致,都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原因致病的;二是古代中医司外揣内,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象思维,虽晦涩难懂,但类证论治时归根结底也还是落脚在病人身体生理、病理反应反射位置和症象、脉象、舌象的区别,如被誉为医圣的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就是以“六经辩证”症、脉区别,推荐处方;宋代医家朱肱编著《类证活人书》,清朝林佩琴著《类证治裁》等书籍是以类证分类荐方;三是古代中医用“气、阴阳、五行等学说,形色气味等理论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医理,解释中药的药性、药理,并拟出众多中医经典方剂,最终都是对应治疗人体不同部位出现的各种类证症状来治疗的,症状消失了,病人的病就痊愈了。综上可见,症状也好,类证也好,辨证论治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关系也好,归根结底都反应在人的身体某个部位上,核心关键词是“人体”和“类证、症”,抓住人体自身和类证症状这个“牛鼻子”,中医论治选方、用药就会简单起来并不至于偏向。那么我们就萌生专利技术一种有别于古今针灸铜人的“中医类证论治选方用药的人体模型”的产品,该产品以主体模型和附件模型为主干,以人体不同部位和经络循行的路线上出现的类证症状或中医西医汇通病名为枝藤,以中药、中成药、中医方剂和引经药靶向功效标注为瓜果,这样以来,把古代常用经典中医方剂和用药靶向功效标注于人体模型对应部位,在临床应用时,按症找药类似”顺藤摸瓜”;以药找症类似“顺瓜找藤”,节省了辨证论治对病位、证型分析环节,实现类证症状、中医方药、人体模型的三维合一。本产品的研制使中医教学、辩证诊断、选方用药一目了然,大道至简。还有个比方,学习众多的中医理论、中医方剂和用药就像走迷宫一样,通过这种人体模型集成体的立体呈现,迷宫将不再是迷宫。

5、本专利技术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新型中医类证论治选方用药的人体模型,一是让中医从业者按照人体模型自上而下的逻辑顺序立体直观的观察判断到病人全身发生的类证(单个症状、复合症状、叠加症状)位于人体身体的某一个或多个部位,一条或多条经络上,用来分析疾病的病性、病位、病势及其是否有关联性;二是让中医从业者、西医学习中医者、中医爱好者通过该人体模型中医类证症状或中西医病名快捷的查找到相对应的中药、中医方剂、中成药和引经药;三是让中医学习者加快、加深对中药、中医方剂、中成药靶向功效作用的理解,节省大量的记忆工作量,解决学中医强记硬背的烦恼,缩短学中医需将知识柔和、醒悟、理解的时间。具有快捷、实用、方便等特点。

6、可应用于中医教学,中医诊断,中医文化展览,中医诊疗选方用药系统软件,人工智能机器人(ai)选方、开方、荐方,中成药开方选药,中西医结合诊疗等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是在新的方法上创新较少、学习记忆量多和将中医知识柔和、醒悟、理解时间长等问题,提供一种中医类证论治选方用药的人体模型的设计与应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医类证论治选方用药的人体模型的设计,所述人体模型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建立一种标注中医人体名称为主、中西医汇通名称为辅的人体模型集成体,所述人体模型集成体包括主体模型和附件模型,所述附件模型通过标注、扦插或其他连接方式与人体主体模型连接;

4、(2)所述人体模型集成体的主体模型各个模块之间、人体主体模型建立有人体经络连接,附件模型标注有人体物质、功能与信息;

5、(3)对人体模型病位名称、症状、经络、穴位的颜色进行规范呈现;

6、(4)依据人体的病症感知位置、生理反应位置和病理排泄物位置进行类证划分;

7、(5)靶向中药、中医方剂、中成药和引经药根据类证和中西医病名分类标注在人体模型集成体的人体主体模型和附件模型相对应的模块上;

8、(6)根据类证划分、人体部位名称、经络走向设置对应操作开关。

9、作为改进,步骤(1)中所述的人体模型集成体可以分为实体版模型和虚拟网络版模型,所述实体版人体模型集成体可以为木制、铜质和玻璃钢等材质,所述人体模型集成体虚拟网络版集成体可以为电子平面版、三维立体版、动画版和ai模拟版。

10、作为改进,步骤(4)中所述的类证症状划分可以分为单个症状、复合症状、组合症状和叠加症状。

11、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类证论治选方用药的人体模型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模型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类证论治选方用药的人体模型的设计,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人体模型集成体可以分为实体版模型和虚拟网络版模型,所述实体版人体模型集成体可以为木制、铜质和玻璃钢等材质,所述虚拟网络版集成体可以为电子平面版、三维立体版、动画版和AI模拟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类证论治选方用药的人体模型的设计,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类证症状划分可以分为单个症状、复合症状、组合症状和叠加症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类证论治选方用药的人体模型的设计,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靶向中药、中医方剂、中成药和引经药在人体模型集成体实体版中可以采用编号、编码、二维码、窗口或嵌入式进行标记;在人体模型集成体虚拟网络版中可以采用数据植入储存式进行标记,以鼠标、感应按钮点击人体部位名称或中西医病名模块或语音呼叫式唤醒显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类证选方用药的人体模型的设计,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操作开关可以为按钮式和感应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类证选方用药的人体模型的设计,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操作开关通过人体模型部位名称、类证、症状、经络线路与人体模型集成体的各个模块对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类证选方用药的人体模型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应用于中医教学、中医文化展览、中医诊断、中医类证论治选方、AI智慧开方选方荐方、中成药选药、中医急救、中西医结合和西医诊疗选药、艾灸推拿、康复保健等领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类证论治选方用药的人体模型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模型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类证论治选方用药的人体模型的设计,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人体模型集成体可以分为实体版模型和虚拟网络版模型,所述实体版人体模型集成体可以为木制、铜质和玻璃钢等材质,所述虚拟网络版集成体可以为电子平面版、三维立体版、动画版和ai模拟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类证论治选方用药的人体模型的设计,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类证症状划分可以分为单个症状、复合症状、组合症状和叠加症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类证论治选方用药的人体模型的设计,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靶向中药、中医方剂、中成药和引经药在人体模型集成体实体版中可以采用编号、编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治王若伦王依楠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安心谷中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