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光伏组件的温差混合发电装置以及混合发电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用于光伏组件的温差混合发电装置以及混合发电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6378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4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光伏组件的温差混合发电装置以及混合发电系统,包括:光伏板;温差发电部件,所述温差发电部件的热端贴附在光伏板的背板;冷却部件,连接到所述温差发电部件的冷端;其中,所述温差发电部件包括多个温差发电片,多个所述温差发电片均匀的分布在光伏板的背板一侧,冷却部件包括平板热管部件。本申请通过热传导作用将光伏电池板背面热量传递至温差发电模块热端,降低光伏电池板温度,再采用铝板以及平板热管部件增大温差发电模块冷端的散热能力,这种混合发电装置不仅提高了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还显著提高了温差发电模块的输出功率,从而达到光伏温差混合发电装置的增效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发电,具体而言涉及用于光伏组件的温差混合发电装置以及混合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1、在光伏温差混合发电系统中,温差发电模块安装在光伏发电模块的背面,可利用全光谱太阳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照度,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提高总功率输出和转换效率。温差发电装置不仅可以利用光伏电池的余热发电,增加电能输出,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还可以作为光伏电池的冷却系统,对光伏器件进行冷却,提高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2、光伏温差混合发电系统的整体效率受系统的辐照度和温度影响。温差发电模块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冷热两端之间的温度差。在光伏温差混合发电系统中,温差发电量与光伏输出电量相比很小,在光伏温差混合发电系统中占比很小。而如何提高光伏温差混合模块总输出功率的关键之一是增大温差发电模块冷端和热端的温度差。

3、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为了增加发电模块冷端和热端的温差,可以使用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在各个温差发电片冷端安装翅片的方案,但是安装翅片的工程量大,且翅片自重大,系统运行过程中容易脱落,不易维护;还可以使用例如专利文献2所示的利用相变材料的方案,但是相变材料散热的材料成本较高;另外,还可以使用例如专利文献3所示的液冷方案,但是液冷不适用于一些建于山上、沙漠以及戈壁滩上等水资源缺乏的光伏电站,且液冷技术通常需要增加泵,增加了电力消耗和系统维护成本。

4、根据上述的,目前尚没有一种适用性高、运维成本低的用于光伏组件的温差混合发电装置。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1cn201878057u一种具有温差发电装置的太阳能光伏设备

7、专利文献2cn111404478a光伏光热温差发电组件及发电系统

8、专利文献3cn214205462u一种基于温差发电的光伏组件背板降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光伏发电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用于光伏组件的温差混合发电装置,包括:

2、光伏板;

3、温差发电部件,所述温差发电部件的热端贴附在光伏板的背板;

4、冷却部件,连接到所述温差发电部件的冷端;

5、其中,所述温差发电部件包括多个温差发电片,多个所述温差发电片均匀的分布在光伏板的背板一侧,冷却部件包括平板热管部件,所述平板热管部件包括蒸发区域和冷凝区域,所述蒸发区域覆盖至少两个所述温差发电片,所述冷凝区域处于光伏板的边框范围以外;

6、在蒸发区域内,所述平板热管部件中多孔吸液结构内液体吸收热量蒸发至蒸汽腔内;

7、在冷凝区域内,所述平板热管部件中蒸汽腔内蒸汽释放热量冷凝并进入到多孔吸液结构内。

8、优选的,所述冷却部件还包括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连接到所述温差发电部件和平板热管部件之间,所述导热板的外轮廓覆盖到所有的温差发电片的外侧。

9、优选的,所述导热板包括铝板,所述铝板和每个所述温差发电片之间设有导热硅胶层,所述平板热管部件被设置成板状,所述平板热管部件和铝板之间设有导热硅胶层。

10、优选的,所述铝板的厚度为0.5mm。

11、优选的,多个所述温差发电片成矩形阵列分布,多个所述温差发电片之间通过导线串联连接,其中,所述导线的入线侧和出线侧位于光伏板的同一侧。

12、优选的,纵向分布的所述温差发电片之间的间距是40mm,横向分布的所述温差发电片之间的间距是50mm。

13、优选的,所述多孔吸液结构和蒸汽腔沿温差发电部件的宽度方向布置。

14、优选的,每一个所述温差发电部件覆盖至少两排温差发电片,所述多孔吸液结构对应温差发电片的位置布置,所述蒸汽腔对应于两排温差发电片之间的间隙布置。

15、优选的,所述温差发电部件的蒸发区域的面积大于冷凝区域的面积。

16、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混合发电系统,包括:

17、多个上述的温差混合发电装置;

18、其中,所述光伏板的正极和一串温差发电片的正极连接,光伏板的负极和一串温差发电片的负极连接,

19、相邻的所述温差混合发电装置串联后构成光伏组件,多个所述光伏组件连接到接线盒,用于向蓄电池充电。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21、本申请通过热传导作用将光伏电池板背面热量传递至温差发电模块热端,降低光伏电池板温度,再采用铝板以及平板热管部件增大温差发电模块冷端的散热能力,其中,铝板起到增强连接、增大换热面积、增加散热渠道的作用,而平板热管部件进一步增强温差发电模块冷端的换热效果,增强冷端的散热,进一步增大温差,这种混合发电装置不仅提高了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还显著提高了温差发电模块的输出功率,从而达到光伏温差混合发电装置的增效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温差混合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伏组件的温差混合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件还包括导热板(30),所述导热板(30)连接到所述温差发电部件(20)和平板热管部件(40)之间,所述导热板(30)的外轮廓覆盖到所有的温差发电片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伏组件的温差混合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30)包括铝板,所述铝板和每个所述温差发电片之间设有导热硅胶层,所述平板热管部件(40)被设置成板状,所述平板热管部件和铝板之间设有导热硅胶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光伏组件的温差混合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板的厚度为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伏组件的温差混合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温差发电片成矩形阵列分布,多个所述温差发电片之间通过导线(21)串联连接,其中,所述导线(21)的入线侧和出线侧位于光伏板(10)的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光伏组件的温差混合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纵向分布的所述温差发电片之间的间距是40mm,横向分布的所述温差发电片之间的间距是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伏组件的温差混合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吸液结构(41)和蒸汽腔(42)沿温差发电部件(20)的宽度方向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光伏组件的温差混合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温差发电部件(20)覆盖至少两排温差发电片,所述多孔吸液结构(41)对应温差发电片的位置布置,所述蒸汽腔(42)对应于两排温差发电片之间的间隙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光伏组件的温差混合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发电部件(20)的蒸发区域(401)的面积大于冷凝区域(402)的面积。

10.一种混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温差混合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伏组件的温差混合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件还包括导热板(30),所述导热板(30)连接到所述温差发电部件(20)和平板热管部件(40)之间,所述导热板(30)的外轮廓覆盖到所有的温差发电片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伏组件的温差混合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30)包括铝板,所述铝板和每个所述温差发电片之间设有导热硅胶层,所述平板热管部件(40)被设置成板状,所述平板热管部件和铝板之间设有导热硅胶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光伏组件的温差混合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板的厚度为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伏组件的温差混合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温差发电片成矩形阵列分布,多个所述温差发电片之间通过导线(21)串联连接,其中,所述导线(21)的入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栋陈凌冲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龙源环保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