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复合用水溶性薄膜及其复合产品和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秀峰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用水溶性薄膜及其复合产品和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05900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4 1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用水溶性薄膜及其复合产品和制备方法,其中,一种复合用水溶性薄膜,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醇40~50重量份,增塑剂2~8重量份,粘合剂2~8重量份,高极性溶剂1~5重量份,成膜剥离剂0.5~2重量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现有其他天然物质提取的材料薄膜复合的聚乙烯醇薄膜存在吸湿性导致复合后剥落的缺陷,具有粘结性能强、与生物合成材料通过物理加工的方式即可复合且符合环保要求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用水溶性薄膜及其复合产品和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用品中,食品、药品、化妆品、农药日用品、服装等物品的包装,保鲜膜,缠绕膜,不干胶带,购物袋,工业用防水覆盖物,农用地膜,一次性卫生用品等,大多数都是采用石油基的高分子塑料薄膜制成,这些物质在使用后作为垃圾进入环境,由于其本身的物理化学特性,长期在环境中以固体废物形式存在,形成可观的白色污染,对环境造成危害,部分物质长期风化,成为塑料微粒,通过生态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成为既不可代谢也不可排出的毒害物,损害人体健康。

2、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材料来替代石油基合成高分子材料作为上述产品的生产原材料,最优的材料选择是天然物质提取的材料和生物合成的可生物降解的材料,这些材料包括以纤维为基质的各种纸类制品,例如棉纸、棉纱、牛皮纸等,生物合成的降解材料薄膜,如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等薄膜,这类物质来自天然材料,或是生物合成的降解材料,对环境友好,这类材料的使用极大地降低了白色污染,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3、但上述材料尽管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但各自都存在一定的性能缺陷,例如:棉纱、棉纸、牛皮纸等纤维材料强度较低,阻隔性能不好,且不具有热封性。生物合成材料一般价格较高,单独用于制成品价格约为石油基高分子材料价格4倍以上,当降低薄膜厚度以便降低成本时,薄膜的强度也大幅下降,同时生物合成降解材料对酸碱的抗腐蚀性,抗有机溶剂溶解性都存在缺陷。

4、现有技术中提出了采用多层复合的方式克服各层本身所具有的缺陷,例如:采用聚乙烯醇薄膜与天然物质提取的材料进行复合的方式。其中,聚乙烯醇薄膜本身就具有耐油性、耐化学性、薄膜抗撕裂强度、延展率、抗冲击强度优良、环保安全、降解彻底、又有良好的热封性能的效果,因此,采用该聚乙烯醇薄膜与其他材料薄膜通过物理加工的方式,有效地复合在一起时,可以利用其本身的优势克服其他材料薄膜所具有的缺陷。但由于聚乙烯醇的吸湿性,当水分浸润粘合剂,粘合强度降低,在一定时间内会产生聚乙烯醇剥落现象,要实现热封粘合,需要极高的温度,约在200℃左右,该温度下导致热封后材料整体变硬、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与其他天然物质提取的材料薄膜复合的聚乙烯醇薄膜存在吸湿性导致复合后剥落的缺陷,从而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复合用水溶性薄膜及其复合产品和制备方法。

2、一种复合用水溶性薄膜,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3、聚乙烯醇40~50重量份,增塑剂2~8重量份,粘合剂2~8重量份,高极性溶剂1~5重量份,成膜剥离剂0.5~2重量份。

4、所述聚乙烯醇的聚合度为2000~2400,所述聚乙烯醇的醇解度为85%~99%;

5、和/或,所述增塑剂包括三羟基甲基丙烷;

6、和/或,所述粘合剂包括淀粉和/或水溶性高分子粘合剂;

7、和/或,所述高极性溶剂包括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8、和/或,所述成膜剥离剂包括平平加、聚山梨醇中的一种或两种;

9、和/或,所述原料中还包括乳化剂。

10、所述聚乙烯醇为2099型号的聚乙烯醇或2488型号的聚乙烯醇;

11、和/或,所述淀粉为1~4重量份,所述水溶性高分子粘合剂为1~4重量份;

12、和/或,淀粉包括玉米淀粉;

13、和/或,所述水溶性高分子粘合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

14、和/或,所述乳化剂包括硬脂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中的一种或多种。

15、所述高极性溶剂为二甲基亚砜和n,n-二甲基甲酰胺,所述二甲基亚砜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1;

16、和/或,所述乳化剂为硬脂酸钠。

17、所述复合用水溶性薄膜中的含水量为6~8重量份。

18、一种复合用水溶性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19、将配方量的增塑剂与水进行混合溶解;再与配方量的聚乙烯醇混合溶解成粘稠液体;

20、将粘稠液体与配方量的成膜剥离剂分散均匀,形成制备液1;

21、将粘合剂与制备液1混匀得到制备液2;

22、将制备液2与高极性溶剂混匀后,静置6小时以上,在流延机上成膜。

23、所述成膜后的复合用水溶性薄膜的厚度为30微米;

24、和/或,所述混合溶解的温度为85~95℃;

25、和/或,当原料中含有乳化剂时,所述乳化剂和增塑剂一起与水进行混合;

26、和/或,粘合剂中含有水溶性高分子粘合剂和淀粉时,水溶性高分子粘合剂与增塑剂和乳化剂与水混合溶解;制备液1控温至60~70℃,将淀粉用水分散后,与控温后的制备液1混合,使淀粉变成半糊化状态,得到制备液2,制备液2与高极性溶剂混匀后,静置6小时以上,在流延机上成膜。

27、一种复合产品,包括复合基层和附着在复合基层上的复合用水溶性薄膜;所述复合用水溶性薄膜为上述的复合用水溶性薄膜或者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用水溶性薄膜。

28、所述复合基层包括以纤维为基质的纸类基层。

29、上述复合产品的制备方法,包括:

30、将复合用水溶性薄膜上涂布一层2~3微米厚度的水层,然后将复合用水溶性薄膜和所复合的复合基层一起通过两个压辊覆合;其中,上压辊为加热辊,下压辊为胶辊;优选的,加热辊的加热温度为100~120℃,上压辊的压力为50~85n。

3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3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用水溶性薄膜,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醇40~50重量份,增塑剂2~8重量份,粘合剂2~8重量份,高极性溶剂1~5重量份,成膜剥离剂0.5~2重量份。本专利技术中,当增塑剂高于8重量份,增塑效果不再提高而薄膜吸湿性会变大,小于2重量份,增塑效果不显现;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增塑剂用量的限定,在保证增塑效果的同时,使薄膜吸湿性降到最低,薄膜在高湿度环境下不产生变形。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聚乙烯醇中加入高极性溶剂,改变薄膜非极性表面,通过加入粘合剂增加薄膜的粘合性,通过上述材料各个成分相互配合克服了聚乙烯醇薄膜吸湿性而导致的聚乙烯醇在生物合成材料上剥落的缺陷,保证其与生物合成材料复合后,不会出现复合后剥落的问题;

33、同时,聚乙烯醇薄膜良好的气体阻隔性和热封性能,这样就可以利用聚乙烯醇良好的物质阻隔性能、热封性能,其与生物合成材料通过物理加工的方式即可复合在一起,提高生物合成材料抗拉强度和撕裂强度,也使所复合的材料的阻隔性能提高;具有提高生物合成材料的阻隔性能,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抗腐蚀和溶解性能和气体阻隔性的优势;并且,本专利技术中的聚乙烯醇薄膜能够溶解在水中,在环境中能够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符合环保要求。

34、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用水溶性薄膜,进一步增加了乳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用水溶性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用水溶性薄膜,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用水溶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为2099型号的聚乙烯醇或2488型号的聚乙烯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用水溶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极性溶剂为二甲基亚砜和N,N-二甲基甲酰胺,所述二甲基亚砜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用水溶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用水溶性薄膜中的含水量为6~8重量份。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一种复合用水溶性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后的复合用水溶性薄膜的厚度为30微米;

8.一种复合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基层和附着在复合基层上的复合用水溶性薄膜;所述复合用水溶性薄膜为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用水溶性薄膜或者权利要求6-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用水溶性薄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基层包括以纤维为基质的纸类基层。

10.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复合产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用水溶性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用水溶性薄膜,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用水溶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为2099型号的聚乙烯醇或2488型号的聚乙烯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用水溶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极性溶剂为二甲基亚砜和n,n-二甲基甲酰胺,所述二甲基亚砜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用水溶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用水溶性薄膜中的含水量为6~8重量份。

6.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桂云
申请(专利权)人:许秀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