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5684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55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撑臂。支撑臂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支撑构件,支撑构件的相对两端被配置为分别与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转动连接;施力构件,设置于第一安装座与第二安装座之间,施力构件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嵌套的至少两个弹性件,至少两个弹性件共同提供支撑力,以使第二安装座保持在第一安装座的任意转动位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臂体积的较大且承重范围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器支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撑臂


技术介绍

1、目前市面上,具有大承重性能的显示器逐渐趋于主流,随之要求显示器支架可承受具有大承重性能的显示器。

2、现有技术中,应用机械弹簧的大承重显示器支架,一般通过增加弹簧的体积来增加显示支架的承重能力,导致其内的弹簧体积较大,这样,会导致显示器支架的整体外形体积较大,且通过增加弹簧体积来增加的承重能力有限,会导致显示器支架承重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臂,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臂的体积较大且承重范围小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撑臂,支撑臂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支撑构件,支撑构件的相对两端被配置为分别与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转动连接;施力构件,设置于第一安装座与第二安装座之间,施力构件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嵌套的至少两个弹性件,至少两个弹性件共同提供支撑力,以使第二安装座保持在第一安装座的任意转动位置。

3、进一步地,施力构件的至少一侧设有支撑构件,支撑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一端均与第一安装座枢转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均与第二安装座枢转连接,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形成四边形结构;通过施力构件,四边形结构能够保持在任意形变位置。

4、进一步地,支撑臂还包括:连接件,与第二连杆连接;止挡件,与第一连杆或第一安装座连接,弹性件位于连接件和止挡件之间,且各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连接件和止挡件连接。

5、进一步地,至少两个弹性件为两个压簧,止挡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止挡段和第二止挡段,第一止挡段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止挡段的横截面积,两个压簧中位于外侧的压簧套设于第二止挡段且与第一止挡段抵接,两个压簧中位于内侧的压簧与第二止挡段抵接。

6、进一步地,止挡件包括相连接且横截面积依次减小的至少两个止挡段,至少两个弹性件对应抵接于至少两个止挡段。

7、进一步地,止挡件沿弹性件的轴线可移动地设置,第二连杆的朝向施力构件的一侧设有导向槽,止挡件与导向槽滑动配合。

8、进一步地,支撑臂还包括与第二连杆连接的限位件,至少部分限位件与第二连杆呈夹角设置,限位件至少位于施力构件的周向一侧,以防止施力构件脱出。

9、进一步地,支撑臂还包括:导向套筒;导向杆,与导向套筒滑动配合,施力构件位于导向套筒和导向杆的外周,以为施力构件导向。

10、进一步地,支撑臂还包括与支撑构件连接的壳体,壳体包覆于两个支撑构件和施力构件的外周。

11、进一步地,壳体包括相连接且呈夹角设置的上侧盖板、左侧盖板和右侧盖板,以围成具有安装腔的u型结构;或者,支撑臂还包括与支撑构件连接的下侧盖板,下侧盖板位于支撑构件的底部;或者,支撑构件为两个,两个支撑构件分别位于施力构件的左侧和右侧。

12、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体积较大的弹簧来增加显示器支架的承重能力而言,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大弹簧转化为多个相对较小的弹性件进行由内到外的嵌套安装,多个弹性件共同提供支撑力,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弹性件的内部空间,不仅增加了支撑臂的承重能力,还可以避免增加支撑臂的体积;另一方面,在与现有技术中的弹簧占用相同空间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支撑臂的承重范围更大,而且通过增加弹性件的数量,还可以增加支撑臂的承重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构件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支撑构件(10),所述支撑构件(10)包括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所述第一连杆(1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12)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1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安装座(2)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1)、所述第二连杆(12)、所述第一安装座(1)和所述第二安装座(2)之间形成四边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弹性件(21)为两个压簧,所述止挡件(25)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止挡段(251)和第二止挡段(252),所述第一止挡段(25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止挡段(252)的横截面积,两个所述压簧中位于外侧的压簧套设于所述第二止挡段(252)且与所述第一止挡段(251)抵接,两个所述压簧中位于内侧的压簧与所述第二止挡段(252)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25)包括相连接且横截面积依次减小的至少两个止挡段,至少两个所述弹性件(21)对应抵接于至少两个所述止挡段。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25)沿所述弹性件(21)的轴线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第二连杆(12)的朝向所述施力构件的一侧设有导向槽(13),所述止挡件(25)与所述导向槽(13)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杆(12)连接的限位件(15),至少部分所述限位件(15)与所述第二连杆(12)呈夹角设置,所述限位件(15)至少位于所述施力构件的周向一侧,以防止所述施力构件脱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还包括与所述支撑构件(10)连接的壳体(30),所述壳体(30)包覆于两个所述支撑构件(10)和所述施力构件的外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0)包括相连接且呈夹角设置的上侧盖板、左侧盖板和右侧盖板,以围成具有安装腔的U型结构;或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构件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支撑构件(10),所述支撑构件(10)包括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所述第一连杆(1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12)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1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安装座(2)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1)、所述第二连杆(12)、所述第一安装座(1)和所述第二安装座(2)之间形成四边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弹性件(21)为两个压簧,所述止挡件(25)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止挡段(251)和第二止挡段(252),所述第一止挡段(25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止挡段(252)的横截面积,两个所述压簧中位于外侧的压簧套设于所述第二止挡段(252)且与所述第一止挡段(251)抵接,两个所述压簧中位于内侧的压簧与所述第二止挡段(252)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沱沱河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