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供电,具体涉及一种串并联切换模块、直流供电组件及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1、不间断电源作为供电系统,是将储能装置与变流装置相连接,在市电正常时通过变流装置为储能装置充电,在市电异常时通过变流装置将储能装置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其中,变流装置有两种型号,一种包括中性电位点,一种是不包括中性电位点。
2、储能装置由直流供电装置形成,直流供电装置一般包括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如果变流装置包括中性电位点,则在储能装置和变流装置接线时,需要寻找直流供电装置的中性电位点,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串并联切换开关、直流供电组件及供电系统,可适应不同的变流装置及变流装置不同的运行需求,且操作简单。
2、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及其相关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但不限于下述方案:
3、第一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涉及一种串并联切换模块,用于直流供电装置,所述直流供电装置包括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中线输出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串并联切换模块(30),用于直流供电装置(10),其特征是,所述直流供电装置(10)包括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中线输出端和两个电压相等的第一直流供电单元(21)和第二直流供电单元(22),其中第一直流供电单元(21)的正极连接正极输出端,第二直流供电单元(22)的负极连接负极输出端,所述串并联切换模块(30)包括用于使第一直流供电单元(21)和第二直流供电单元(22)串联的第一开关(S1)、用于使第一直流供电单元(21)和第二直流供电单元(22)的正极并联的第二开关(S2)、用于使第一直流供电单元(21)和第二直流供电单元(22)的负极并联的第三开关(S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并联切换模块(30),用于直流供电装置(10),其特征是,所述直流供电装置(10)包括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中线输出端和两个电压相等的第一直流供电单元(21)和第二直流供电单元(22),其中第一直流供电单元(21)的正极连接正极输出端,第二直流供电单元(22)的负极连接负极输出端,所述串并联切换模块(30)包括用于使第一直流供电单元(21)和第二直流供电单元(22)串联的第一开关(s1)、用于使第一直流供电单元(21)和第二直流供电单元(22)的正极并联的第二开关(s2)、用于使第一直流供电单元(21)和第二直流供电单元(22)的负极并联的第三开关(s3)以及串接于第一直流供电单元(21)的负极或第二直流供电单元(22)的正极与中线输出端之间的中线开关(s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并联切换模块(30),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直流供电单元(21)包括n个第一直流供电子单元,所述第二直流供电单元(22)包括m个第二直流供电子单元;其中n和m均为正整数;所述串并联切换模块(30)在n大于1时包括用于实现各第一直流供电子单元串联的第四开关单元和用于实现各第一直流供电子单元并联的第五开关单元,在m大于1时包括用于实现各第二直流供电子单元串联的第七开关单元和用于实现各第二直流供电子单元并联的第八开关单元。
3.一种直流供电组件,其特征是,包括直流供电装置(10)和用于所述直流供电装置(10)的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并联切换模块(3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流供电组件,其特征是,还包括电池包(111)和箱体(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直流供电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dc/dc变换单元(112)包括n个第一dc/dc变换器(1121),所述第二dc/dc变换单元(113)包括m个第二dc/dc变换器(1131),各第一dc/dc变换器(1121)的输入端和各第二dc/dc变换器(1131)的输入端均接入电池包(111);其中n和m均为正整数;所述串并联切换模块(30)在n大于1时包括用于实现各第一dc/dc变换器(1121)串联的第四开关单元和用于实现各第一dc/dc变换器(1121)并联的第五开关单元,在m大于1时包括用于实现各第二dc/dc变换器(1131)串联的第七开关单元和用于实现各第二dc/dc变换器(1131)并联的第八开关单元。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流供电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直流供电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伟龙,郑伟龙,吴日飚,杨鑫,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科华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