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继电器端子温升的散热元件及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5265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5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继电器端子温升的散热元件,包括引导散热部;第一导热部第二导热部,第一导热部与第二导热部均用以导热连接至继电器的发热端子的两相对侧,且第一导热部与第二导热部均与引导散热部固定连接。同时,还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包括上述的降低继电器端子温升的散热元件;继电器本体,散热元件与继电器本体的发热端子导热连接,解决了现有散热元件与负载端子之间接触面积小而导致热量无法通过现有散热元件有效地散发到周围空气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继电器端子温升的散热元件及继电器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及光伏行业的迅速发展,各车厂及光伏厂对产品温升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满足防水防粉尘的前提下,要求继电器具有较低的温升。

2、目前市场上具有散热结构的继电器通常是在继电器的负载端子处增加散热元件。常见的散热元件的结构一般是辅助式散热方面,即散热元件与负载端子接触,使得负载端子的热量能够传导至散热元件,再通过散热元件进行散热。但由于现有的散热元件仅仅与负载端子的一个表面接触,这样,负载端子与散热元件之间接触面积小,传热效率低,导致散热元件与周围空气的温差降低,则热量无法通过散热元件有效地散发到周围空气中。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降低继电器端子温升的散热元件及继电器,解决了现有散热元件与负载端子之间接触面积小而导致热量无法通过现有散热元件有效地散发到周围空气中的问题。

2、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降低继电器端子温升的散热元件,应用于继电器,包括:

4、引导散热部;

5、第一导热部,

6、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与所述第二导热部均用以导热连接至继电器的发热端子的两相对侧,且所述第一导热部与所述第二导热部分别与所述引导散热部固定连接。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散热部包括过渡连接部、第一散热部及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部分别固接于所述过渡连接部的两相对侧,且所述过渡连接部、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部成型为凵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导热部与所述第一散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部固定连接。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或所述第二散热部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口,所述散热口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散热体。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体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散热部的第一散热板、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散热部的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与所述第二散热板均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部之间。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连接部、所述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二散热部及所述散热体一体成型。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或所述第二散热部朝外侧延伸有若干个散热凸起,若干个所述散热凸起均匀设置。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连接部、所述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二散热部及若干所述散热凸起一体成型。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二导热部上设置有铆接固定孔,用于铆接所述发热端子。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部朝所述第二导热部折弯延伸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用以导热接触所述发热端子;和/或

15、所述第二导热部朝所述第一导热部折弯延伸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用以导热接触所述发热端子。

16、在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包括:

17、上述的降低继电器端子温升的散热元件;

18、继电器本体,所述散热元件与所述继电器本体的发热端子导热连接。

19、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降低继电器端子温升的散热元件及继电器,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0、通过第一导热部与第二导热部的配合,使得发热端子两相对侧的热量能够均衡匀称并快速的传递至引导散热部,从而使得散热元件与周围空气之间产生足够大的温差,则发热端子的热量将能够快速地释放和扩散到空气中,实现快速冷却继电器的发热端子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继电器端子温升的散热元件(1),应用于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继电器端子温升的散热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散热部(11)包括过渡连接部(111)、第一散热部(112)及第二散热部(113),所述第一散热部(112)与所述第二散热部(113)分别固接于所述过渡连接部(111)的两相对侧,且所述过渡连接部(111)、所述第一散热部(112)与所述第二散热部(113)成型为凵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导热部(12)与所述第一散热部(1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热部(13)与所述第二散热部(11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继电器端子温升的散热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112)和/或所述第二散热部(113)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口(114),所述散热口(114)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散热体(1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低继电器端子温升的散热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体(115)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散热部(112)的第一散热板(1151)、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散热部(113)的第二散热板(1152),所述第一散热板(1151)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152)均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部(112)与所述第二散热部(11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降低继电器端子温升的散热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部(111)、所述第一散热部(112)、所述第二散热部(113)及所述散热体(115)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继电器端子温升的散热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112)和/或所述第二散热部(113)朝外侧延伸有若干个散热凸起,若干个所述散热凸起均匀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低继电器端子温升的散热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部(111)、所述第一散热部(112)、所述第二散热部(113)及若干所述散热凸起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所述的降低继电器端子温升的散热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部(12)和所述第二导热部(13)上设置有铆接固定孔(14),用于铆接所述发热端子(21)。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所述的降低继电器端子温升的散热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部(12)朝所述第二导热部(13)折弯延伸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用以导热接触所述发热端子(21);和/或

10.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继电器端子温升的散热元件(1),应用于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继电器端子温升的散热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散热部(11)包括过渡连接部(111)、第一散热部(112)及第二散热部(113),所述第一散热部(112)与所述第二散热部(113)分别固接于所述过渡连接部(111)的两相对侧,且所述过渡连接部(111)、所述第一散热部(112)与所述第二散热部(113)成型为凵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导热部(12)与所述第一散热部(1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热部(13)与所述第二散热部(11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继电器端子温升的散热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112)和/或所述第二散热部(113)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口(114),所述散热口(114)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散热体(1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低继电器端子温升的散热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体(115)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散热部(112)的第一散热板(1151)、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散热部(113)的第二散热板(1152),所述第一散热板(1151)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152)均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俊前王亚宾钟荣盛李露倩董向舒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三友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