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桩排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3709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3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桩排架结构,包括上顶支撑板,所述上顶支撑板的下表面等距离的设有V形墩,所述V形墩的下表面中部固定有主钢柱,所述主钢柱从上向下直径逐渐增大。本技术设置了V形墩,上顶支撑板1受到上方压力时,其能够将所受到的力传导至V形墩上,可增大其受力强度,V形墩再将力收拢至主钢柱上,相比于单纯的平板形状的上顶支撑板来说,V形墩可将力分散,进而可加大相邻的两个主钢柱之间的距离;本技术主钢柱从上向下直径逐渐增大,可进一步增大主钢柱的承重能力;上顶支撑板与V形墩交错设置,进而单个上顶支撑板之间连接部位为最薄弱的,其最薄弱部位被V形墩最厚的位置支撑起来,保证本装置的受力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桩码头,具体是一种高桩排架结构


技术介绍

1、高桩码头是最普遍的三种码头结构型式之一,其应当在保证码头结构型式满足所需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增大排架间距,减少码头结构的纵、横联系撑数量,减少桩基数量;

2、但是单纯依靠排架的支撑能力,难以保证码头的承重能力,就导致排架数量需要的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桩排架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纯依靠排架的支撑能力,难以保证码头的承重能力,就导致排架数量需要的较多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桩排架结构,包括上顶支撑板,所述上顶支撑板的下表面等距离的设有v形墩,所述v形墩的下表面中部固定有主钢柱,所述主钢柱从上向下直径逐渐增大。

3、优选的,所述v形墩的下表面两侧均固定有侧撑钢管。

4、优选的,所述v形墩包括b侧和a侧,所述侧撑钢管包括固定在b侧下表面的钢管b以及固定在a侧下表面的钢管a。

5、优选的,所述v形墩为混凝土预制块。

6、优选的,所述上顶支撑板为混凝土预制块,且上顶支撑板与v形墩交错设置。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8、1、本技术设置了v形墩,上顶支撑板1受到上方压力时,其能够将所受到的力传导至v形墩上,可增大其受力强度,v形墩再将力收拢至主钢柱上,相比于单纯的平板形状的上顶支撑板来说,v形墩可将力分散,进而可加大相邻的两个主钢柱之间的距离,方便本装置的组装

9、2、本技术主钢柱从上向下直径逐渐增大,进而可进一步增大主钢柱的承重能力,从而能够在同等受力对的情况下,增大主钢柱之间的距离;

10、3、本技术上顶支撑板与v形墩交错设置,进而单个上顶支撑板之间连接部位为最薄弱的,其最薄弱部位被v形墩最厚的位置支撑起来,保证本装置的受力强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桩排架结构,包括上顶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支撑板(1)的下表面等距离的设有V形墩(2),所述V形墩(2)的下表面中部固定有主钢柱(3),所述主钢柱(3)从上向下直径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桩排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墩(2)的下表面两侧均固定有侧撑钢管(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桩排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墩(2)包括b侧(21)和a侧(22),所述侧撑钢管(4)包括固定在b侧(21)下表面的钢管b(42)以及固定在a侧(22)下表面的钢管a(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桩排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墩(2)为混凝土预制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桩排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支撑板(1)为混凝土预制块,且上顶支撑板(1)与V形墩(2)交错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桩排架结构,包括上顶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支撑板(1)的下表面等距离的设有v形墩(2),所述v形墩(2)的下表面中部固定有主钢柱(3),所述主钢柱(3)从上向下直径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桩排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墩(2)的下表面两侧均固定有侧撑钢管(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桩排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斌上官利松陈达宋坚陈汉卿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路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