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承载力叠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2783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12
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承载力叠合板,涉及叠合板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叠合板在使用时,其通常通过钢丝配合楼体结构进行固定,进而导致板材在安装时不便于进行相互约束,进而使固定钢丝在发生松动后不易保持板材的稳定,进而不便于其进行使用的问题,包括:承载部;所述吊装部设置在承载部的上方;所述对接部设置在承载部的内部。通过将增强架固定在固定槽内,使其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增加其承载力,进而便于保持装置的整体稳定,而通过将增强架上开设对接槽,使其便于对连接架进行固定,进而便于对两组相邻增强架进行固定,使其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使两组相邻的增强架进行相互约束,从而增强装置之间的连接,进而提高装置的承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叠合板,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高承载力叠合板


技术介绍

1、叠合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而为增加楼梯的稳定性,因此其需要一种高承载力叠合板。

2、基于现有技术中发现,现有的叠合板在使用时,其通常通过钢丝配合楼体结构进行固定,进而导致板材在安装时不便于进行相互约束,进而使固定钢丝在发生松动后不易保持板材的稳定,进而不便于其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承载力叠合板,以解决现有的叠合板在使用时,其通常通过钢丝配合楼体结构进行固定,进而导致板材在安装时不便于进行相互约束,进而使固定钢丝在发生松动后不易保持板材的稳定,进而不便于其进行使用的问题。

2、本技术一种高承载力叠合板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3、一种高承载力叠合板,包括:承载部、吊装部、对接部;所述承载部包括: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为井字状凹槽,固定槽的顶部设有圆形通孔,固定槽设置在承载部的承载板内部;所述吊装部设置在承载部的上方,吊装部的固定架固定在承载板的顶部;所述对接部设置在承载部的内部,对接部的增强架固定在固定槽内,对接部的浇筑管设置在固定槽内,所述增强架为井字状结构,增强架的外壁上设有矩形筒状凸起。

4、进一步的,所述承载部还包括:钢筋槽;所述承载板为方形板状结构;所述钢筋槽为圆形通孔,钢筋槽设置在承载板的内部。

5、进一步的,所述承载部还包括:连接筋体;所述连接筋体为钢筋结构,连接筋体固定在钢筋槽的内部。

6、进一步的,所述吊装部还包括:吊装杆;所述固定架为圆柱状结构,固定架的外壁上设有圆柱状支架;所述吊装杆为圆柱状结构,吊装杆设置在固定架上。

7、进一步的,所述对接部还包括:对接槽;所述对接槽为井字状凹槽,对接槽的顶部连接有圆形通孔,对接槽设置在增强架的内部。

8、进一步的,所述浇筑管为圆柱管状结构,浇筑管的顶部设有圆柱筒状凸起,浇筑管固定在增强架的顶部,浇筑管的内部与对接槽进行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对接部还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为矩形块状结构,连接架上设有两组长方形凸起,连接架的外壁上设有矩形框架状凸起,连接架插接在对接槽内,连接架与增强架通过螺钉进行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1、在本装置中,设置了承载部与吊装部,通过将固定架固定在承载板的顶部,使其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便于配合吊装杆与外界吊装设备进行连接,进而便于其在吊装过程中进行拼接处理,而通过将承载板上开设钢筋槽与固定槽,使其便于对连接筋体与增强架进行固定,进而便于通过连接筋体与外界建筑结构进行对接,使其便于对装置整体结构进行固定,同时通过增强架增加承载板的承载力,进而便于其进行使用;

12、2、在本装置中,设置了对接部,通过将增强架固定在固定槽内,使其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增加其承载力,进而便于保持装置的整体稳定,而通过将增强架上开设对接槽,使其便于对连接架进行固定,进而便于对两组相邻增强架进行固定,使其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使两组相邻的增强架进行相互约束,从而增强装置之间的连接,进而提高装置的承载力,而通过将浇筑管固定在增强架的顶部,使装置在固定后通过浇筑管向对接槽内浇筑建材,进而便于对内部空心区域进行封堵,使其便于进行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承载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部(1)、吊装部(2)、对接部(3);所述承载部(1)包括:固定槽(104);所述固定槽(104)为井字状凹槽,固定槽(104)的顶部设有圆形通孔,固定槽(104)设置在承载部(1)的承载板(101)内部;所述吊装部(2)设置在承载部(1)的上方,吊装部(2)的固定架(201)固定在承载板(101)的顶部;所述对接部(3)设置在承载部(1)的内部,对接部(3)的增强架(301)固定在固定槽(104)内,对接部(3)的浇筑管(303)设置在固定槽(104)内,所述增强架(301)为井字状结构,增强架(301)的外壁上设有矩形筒状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1)还包括:钢筋槽(102);所述承载板(101)为方形板状结构;所述钢筋槽(102)为圆形通孔,钢筋槽(102)设置在承载板(10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1)还包括:连接筋体(103);所述连接筋体(103)为钢筋结构,连接筋体(103)固定在钢筋槽(102)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部(2)还包括:吊装杆(202);所述固定架(201)为圆柱状结构,固定架(201)的外壁上设有圆柱状支架;所述吊装杆(202)为圆柱状结构,吊装杆(202)设置在固定架(20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3)还包括:对接槽(302);所述对接槽(302)为井字状凹槽,对接槽(302)的顶部连接有圆形通孔,对接槽(302)设置在增强架(301)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承载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管(303)为圆柱管状结构,浇筑管(303)的顶部设有圆柱筒状凸起,浇筑管(303)固定在增强架(301)的顶部,浇筑管(303)的内部与对接槽(302)进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承载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3)还包括:连接架(304);所述连接架(304)为矩形块状结构,连接架(304)上设有两组长方形凸起,连接架(304)的外壁上设有矩形框架状凸起,连接架(304)插接在对接槽(302)内,连接架(304)与增强架(301)通过螺钉进行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承载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部(1)、吊装部(2)、对接部(3);所述承载部(1)包括:固定槽(104);所述固定槽(104)为井字状凹槽,固定槽(104)的顶部设有圆形通孔,固定槽(104)设置在承载部(1)的承载板(101)内部;所述吊装部(2)设置在承载部(1)的上方,吊装部(2)的固定架(201)固定在承载板(101)的顶部;所述对接部(3)设置在承载部(1)的内部,对接部(3)的增强架(301)固定在固定槽(104)内,对接部(3)的浇筑管(303)设置在固定槽(104)内,所述增强架(301)为井字状结构,增强架(301)的外壁上设有矩形筒状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1)还包括:钢筋槽(102);所述承载板(101)为方形板状结构;所述钢筋槽(102)为圆形通孔,钢筋槽(102)设置在承载板(10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1)还包括:连接筋体(103);所述连接筋体(103)为钢筋结构,连接筋体(103)固定在钢筋槽(102)的内部。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小虎李宏亮钱斌吴宾毛慧军王钰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光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