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掉电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2761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1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掉电检测电路,包括彼此并联的若干个掉电检测电路,若干个掉电检测电路各自的输出端均连接至与门运算器,其中,每一个掉电检测电路的输入端均能够单独连接至待检测电源模块。本申请的每一路掉电检测电路采用与门的方法并在一起,保证有掉电就告警,相邻通道互不影响,省去了拨码,同时对多路进行掉电检测,结构简单,成本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掉电检测,尤其涉及一种掉电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1、掉电检测电路在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电源故障检测:掉电检测电路可以检测到电源是否正常工作,如果电源出现故障,掉电检测电路会及时发出警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2.保护设备:在工业生产中,一些设备需要稳定的电源供应,如果电源出现故障,设备可能会受到损坏。掉电检测电路可以及时检测到电源故障,从而保护设备免受损坏。

4、3.数据保护:在工业生产中,一些设备需要保存重要的数据,如果电源突然中断,这些数据可能会丢失。掉电检测电路可以及时检测到电源故障,从而保护数据不会丢失。

5、4.自动化控制: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掉电检测电路可以检测到电源故障,从而触发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急措施,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总之,掉电检测电路在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7、现有技术的工作方式为:一次检测单路的电压掉电与否,借助拨码开关实现对多路中的某一路电压的监测;一块板仅检测一路电压是否出现掉电,使用多块板对一个机柜电压进行监测。上述工作方式存在如下缺陷:1、单板配单路掉电检测电路,虽然能做到对电路电源持续监测,当需要检测多个电源是否出现掉电时,按需配套多个单路掉电检测电路即可;但当需要检测的电源过多时,需要配置的电路过多,使系统配电更复杂,成本也居高不下。2、单板配多路掉电检测电路,虽然单板配多路掉电检测电路成本有所降低,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机柜内部空间占用,但需要借助拨码实现对多路中的某一路进行检测,不能同时做到对多路的检测。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多路检测时只能针对某一路实现检测的问题的掉电检测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掉电检测电路。

2、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掉电检测电路,包括彼此并联的若干个掉电检测电路,若干个掉电检测电路各自的输出端均连接至与门运算器,其中,每一个掉电检测电路的输入端均能够单独连接至待检测电源模块。

3、优选的,所述掉电检测电路包括经光耦进行隔离的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所述第一电路连接至光耦的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所述第二电路连接至光耦的集电极引脚和发射极引脚,其中,所述阳极引脚连接至第一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阴极引脚经第一电阻连接至第一接地端以构成第一子电路。

4、优选的,第一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依次经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电阻连接至第一输入端以构成第二子电路,第一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依次经彼此并联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以及第三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入端以构成第三子电路。

5、优选的,所述第一子电路与所述第三子电路之间按照并联的方式短接有第三电阻、第一电容、以及串联的第四电阻和发光二极管。

6、优选的,所述发射极引脚接地,所述集电极引脚依次经第五电阻、第二稳压二极管和第六电阻连接至第二pnp型三极管的基极,其中,所述第六电阻与第二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并联有第七电阻。

7、优选的,第二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经第八电阻接地,第二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八电阻之间设置有接线点,所述接线点依次经第九电阻、第三稳压二极管、第十电阻连接至第三pnp型三极管的基极。

8、优选的,第三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三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十电阻之间并联有第十一电阻,第三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第十二电阻。

9、优选的,所述第九电阻和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之间设置有彼此并联的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

10、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1、每一路掉电检测电路采用与门的方法并在一起,保证有掉电就告警,相邻通道互不影响,省去了拨码,同时对多路进行掉电检测,结构简单,成本降低。

12、每个掉电检测板与电源的供电不同,保证电源掉电时不会影响掉电检测正常工作;

13、用光耦将待测电源的电压与掉电检测板的供电隔离开,避免引入干扰,影响掉电检测电路工作的稳定性以及提高其抗干扰能力;

14、检测电路与待测电源模块一对一,减少了检测板的使用数量,大大降低了成本和故障率,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掉电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彼此并联的若干个掉电检测电路(1),若干个掉电检测电路(1)各自的输出端均连接至与门运算器(2),其中,每一个掉电检测电路(1)的输入端均能够单独连接至待检测电源模块(3),所述掉电检测电路(1)包括经光耦(U2)进行隔离的第一电路(4)和第二电路(5),所述第一电路(4)连接至光耦(U2)的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所述第二电路(5)连接至光耦(U2)的集电极引脚和发射极引脚,其中,所述阳极引脚连接至第一PNP型三极管(Q10)的集电极,所述阴极引脚经第一电阻(R58)连接至第一接地端(AC1_GND)以构成第一子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掉电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PNP型三极管(Q10)的基极依次经第一稳压二极管(D15)和第二电阻(R68)连接至第一输入端(V_AC1)以构成第二子电路,第一PNP型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依次经彼此并联的第一二极管(D7)和第二二极管(D8)、以及第三电阻(R62)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入端(V_AC1)以构成第三子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掉电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电路与所述第三子电路之间按照并联的方式短接有第十三电阻(R41)、第一电容(C1)、以及串联的第四电阻(R67)和发光二极管(D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掉电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极引脚接地,所述集电极引脚依次经第五电阻(R66)、第二稳压二极管(D14)和第六电阻(R4)连接至第二PNP型三极管(Q12)的基极,其中,所述第六电阻(R4)与第二PNP型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之间并联有第七电阻(R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掉电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二PNP型三极管(Q12)的集电极经第八电阻(R49)接地,第二PNP型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与第八电阻(R49)之间设置有接线点(6),所述接线点(6)依次经第九电阻(R13)、第三稳压二极管(D12)、第十电阻(R9)连接至第三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掉电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三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三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十电阻(R9)之间并联有第十一电阻(R52),第三PNP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至第十二电阻(R5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掉电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电阻(R13)和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D12)之间设置有彼此并联的第二电容(C9)和第三电容(C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掉电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彼此并联的若干个掉电检测电路(1),若干个掉电检测电路(1)各自的输出端均连接至与门运算器(2),其中,每一个掉电检测电路(1)的输入端均能够单独连接至待检测电源模块(3),所述掉电检测电路(1)包括经光耦(u2)进行隔离的第一电路(4)和第二电路(5),所述第一电路(4)连接至光耦(u2)的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所述第二电路(5)连接至光耦(u2)的集电极引脚和发射极引脚,其中,所述阳极引脚连接至第一pnp型三极管(q10)的集电极,所述阴极引脚经第一电阻(r58)连接至第一接地端(ac1_gnd)以构成第一子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掉电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pnp型三极管(q10)的基极依次经第一稳压二极管(d15)和第二电阻(r68)连接至第一输入端(v_ac1)以构成第二子电路,第一pnp型三极管(q10)的发射极依次经彼此并联的第一二极管(d7)和第二二极管(d8)、以及第三电阻(r62)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入端(v_ac1)以构成第三子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掉电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电路与所述第三子电路之间按照并联的方式短接有第十三电阻(r41)、第一电容(c1)、以及串联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令李镇仕陈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盛弘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