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基坑预应力钢支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2266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0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跨度基坑预应力钢支撑,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两个鱼腹梁支护装置和调节装置,两个鱼腹梁支护装置均包括腰梁,两个腰梁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主直腹板,两个腰梁相互远离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三角架,两个腰梁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加载电机,两个加载电机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卷线辊,卷线辊外圈缠绕有钢绞线,通过设置鱼腹梁支护装置,利用加载电机带动卷线辊转动对钢绞线进行再次收紧,使钢绞线通过主直腹板和副直腹板对腰梁施加预应力,使整个鱼腹梁支护装置产生向坑外的位移趋势,激发坑外的被动土压力,形成一个大跨度的、闭合的、稳定的受力体系,从而达到约束基坑变形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具体为一种大跨度基坑预应力钢支撑


技术介绍

1、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对基坑支护的定义如下: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采用的临时性支挡、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措施。

2、深基坑工程施工,其传统的支护装置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的方式,在安装和拆除过程中存在工期长、造价高、污染环境、限制基坑土体开挖、变形量及位移无法再次控制、支撑体系无法再次利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大跨度基坑预应力钢支撑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传统的支护装置在安装和拆除过程中存在工期长、造价高、污染环境、限制基坑土体开挖、变形量及位移无法再次控制、支撑体系无法再次利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跨度基坑预应力钢支撑。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跨度基坑预应力钢支撑,包括两个鱼腹梁支护装置和调节装置,两个所述鱼腹梁支护装置均包括腰梁,两个所述腰梁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主直腹板,两个所述腰梁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副直腹板,且副直腹板位于主直腹板两侧,两个所述腰梁相互远离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三角架,四个所述三角架和两个主直腹板以及四个副直腹板上均转动安装有滑轮,两个所述腰梁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加载电机,两个所述加载电机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卷线辊,所述卷线辊外圈缠绕有钢绞线,且钢绞线分别与对应的滑轮接触,两个所述腰梁远离加载电机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环,且钢绞线的远离卷线辊的一端与固定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主直腹板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主斜腹板,且主斜腹板一端与腰梁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副直腹板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副斜腹板,且副斜腹板一端与腰梁固定连接。

3、优选地,所述调节装置内部滑动卡设有对称分布的两个支撑梁,且支撑梁分别与对应的腰梁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内部转动安装有齿轮,两个所述支撑梁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直线分布的若干个齿槽,且齿轮与支撑梁上的齿槽啮合。

4、优选地,所述调节装置顶端固定安装有驱动机,且驱动机输出端与齿轮顶端固定连接。

5、优选地,所述调节装置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且支撑柱与地面接触。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7、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鱼腹梁支护装置,利用加载电机带动卷线辊转动对钢绞线进行再次收紧,使钢绞线通过主直腹板和副直腹板对腰梁施加预应力,使整个鱼腹梁支护装置产生向坑外的位移趋势,激发坑外的被动土压力,形成一个大跨度的、闭合的、稳定的受力体系,从而达到约束基坑变形的目的,且该支护装置与传统支护装置比,减少了施工钢材的投入和安装空间,为基坑主体施工提供了开阔的空间,该支护装置采用紧固螺栓拼装,不需要焊接,便于拆卸并减少了施工时间,且该支护装置可再次利用;

8、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调节装置,根据基坑的跨度,启动驱动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支撑梁移动,支撑梁推动鱼腹梁支护装置,使鱼腹梁支护装置紧贴基坑内壁,然后在鱼腹梁支护装置底部安装支撑杆对鱼腹梁支护装置进行支撑。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跨度基坑预应力钢支撑,包括两个鱼腹梁支护装置(1)和调节装置(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鱼腹梁支护装置(1)均包括腰梁(11),两个所述腰梁(1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主直腹板(12),两个所述腰梁(1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副直腹板(14),且副直腹板(14)位于主直腹板(12)两侧,两个所述腰梁(11)相互远离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三角架(17),四个所述三角架(17)和两个主直腹板(12)以及四个副直腹板(14)上均转动安装有滑轮(18),两个所述腰梁(11)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加载电机(19),两个所述加载电机(19)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卷线辊(110),所述卷线辊(110)外圈缠绕有钢绞线(16),且钢绞线(16)分别与对应的滑轮(18)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基坑预应力钢支撑,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腰梁(11)远离加载电机(19)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环(111),且钢绞线(16)的远离卷线辊(110)的一端与固定环(111)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基坑预应力钢支撑,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主直腹板(12)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主斜腹板(13),且主斜腹板(13)一端与腰梁(11)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基坑预应力钢支撑,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副直腹板(14)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副斜腹板(15),且副斜腹板(15)一端与腰梁(11)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基坑预应力钢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2)内部滑动卡设有对称分布的两个支撑梁(21),且支撑梁(21)分别与对应的腰梁(11)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基坑预应力钢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2)内部转动安装有齿轮(24),两个所述支撑梁(2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直线分布的若干个齿槽(25),且齿轮(24)与支撑梁(21)上的齿槽(25)啮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基坑预应力钢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2)顶端固定安装有驱动机(22),且驱动机(22)输出端与齿轮(24)顶端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基坑预应力钢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2)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23),且支撑柱(23)与地面接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基坑预应力钢支撑,包括两个鱼腹梁支护装置(1)和调节装置(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鱼腹梁支护装置(1)均包括腰梁(11),两个所述腰梁(1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主直腹板(12),两个所述腰梁(1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副直腹板(14),且副直腹板(14)位于主直腹板(12)两侧,两个所述腰梁(11)相互远离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三角架(17),四个所述三角架(17)和两个主直腹板(12)以及四个副直腹板(14)上均转动安装有滑轮(18),两个所述腰梁(11)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加载电机(19),两个所述加载电机(19)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卷线辊(110),所述卷线辊(110)外圈缠绕有钢绞线(16),且钢绞线(16)分别与对应的滑轮(18)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基坑预应力钢支撑,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腰梁(11)远离加载电机(19)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环(111),且钢绞线(16)的远离卷线辊(110)的一端与固定环(111)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基坑预应力钢支撑,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主直腹板(12)两侧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群聂长伟俞庆峰张世龙宋通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拓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