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锅炉清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1862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0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锅炉清灰装置,包括底座和手持杆,所述底座底端左侧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转向轮。该余热锅炉清灰装置使用时,在喷洒的过程中,可以在手持杆的顶端向后拉动推拉杆,推拉杆向后拉动可以同时带动活动架向后移动,并利用两组铰接的固定架带动集液管在支架的内部向上进行转动,同时对喷头的朝向进行向上的调整,将喷头调节至垂直后,可以直接对锅炉内部的上下内壁位置处进行清灰剂的喷洒,之后再通过左右的转动手持杆带动集液管转动即可对锅炉内部内壁的不同位置处进行清灰剂的均匀喷洒,便于装置的清灰使用,解决的是不便于对锅炉内壁的不同位置处进行均匀喷洒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锅炉,具体为一种余热锅炉清灰装置


技术介绍

1、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器,通过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或其他热能将介质水或其他流体加热到一定参数的设备,广泛使用在火电站和船舶以及机车等内部,锅炉设备内部在长时间的燃烧使用后,在设备的内部侧壁上会产附着大量的焦灰,影响锅炉内部的热量传导,需要定期使用到清灰装置来对侧壁上的焦灰进行喷洒清灰剂,使其溶解脱落处理。

2、但余热锅炉清灰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在使用装置对锅炉内部的内壁进行清灰剂的喷洒时,由于锅炉内部一般为不规则形状,在使用喷洒组件伸入锅炉内部进行喷涂时,大多只能进行直直的喷洒,难以对锅炉内壁的不同位置处进行均匀喷洒,存在不足。

3、现在,提出一种新型的余热锅炉清灰装置来解决上述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锅炉清灰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便于对锅炉内壁的不同位置处进行均匀喷洒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锅炉清灰装置,包括底座和手持杆,所述底座底端左侧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转向轮,所述底座两端的右侧分别安装有移动轮,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有储液罐,所述储液罐顶端的右侧固定有水泵,且水泵的输入端固定有抽液管,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有连接软管,所述底座的右侧设置有手持杆,所述手持杆的右侧设置有支架,且支架右侧的内部设置有集液管,所述集液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有固定头,所述集液管的右侧固定有喷头,所述支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有固定套,所述集液管前端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有固定架,所述集液管的前端设置有活动架,所述手持杆的顶端设置有推拉杆,所述手持杆外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圆环,且圆环的顶端固定有方形架。

3、优选的,所述推拉杆的右侧贯穿方形架的内部并与活动架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头分别贯穿支架的顶端和底端。

4、优选的,所述移动轮的右侧与固定架的内部相铰接。

5、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手电筒,所述固定套前端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内部设置有旋钮。

6、优选的,所述旋钮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纹套的内部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7、优选的,所述固定套关于支架的水平中心线呈对称设置。

8、手持杆右侧的内部设置有内槽,所述支架的左侧固定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槽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

9、喷头在集液管的右侧等间距设置有八组,所述连接软管的右侧与集液管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软管与集液管的内部相连通。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余热锅炉清灰装置不仅实现了便于对锅炉内壁的不同位置处进行均匀喷洒,实现了便于在喷洒清灰剂清灰时对锅炉的内部进行辅助的照明,而且实现了便于对喷洒组件的长度进行调节;

11、(1)通过设置有手持杆、支架、集液管、喷头、活动架、固定架、固定头、方形架、推拉杆和圆环,使用装置在对锅炉的内部进行喷洒清灰剂清灰时,可以通过先将清灰剂导入至储液罐的内部,再通过将装置移动至锅炉位置处后,将装置接入电源,控制水泵启动利用抽液管将储液罐内部的清灰剂抽出并经过连接软管输送至集液管的内部,再由集液管右侧固定的喷头进行喷出,清灰处理时,操作人员可以手持手持杆将集液管和喷头伸入锅炉中,对内壁上的锅灰进行喷洒清灰剂,此时设置的喷头为水平状态可以对锅炉内部的内壁进行水平的喷洒,同时在喷洒的过程中,可以在手持杆的顶端向后拉动推拉杆,推拉杆向后拉动可以同时带动活动架向后移动,并利用两组铰接的固定架带动集液管在支架的内部向上进行转动,同时对喷头的朝向进行向上的调整,将喷头调节至垂直后,可以直接对锅炉内部的上下内壁位置处进行清灰剂的喷洒,之后再通过左右的转动手持杆带动集液管转动即可对锅炉内部内壁的不同位置处进行清灰剂的均匀喷洒,便于装置的清灰使用;

12、(2)通过设置有支架、固定套、旋钮、螺纹套和手电筒,清灰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将手电筒打开开关,并插入至固定套中,再通过在固定套的前端转动旋钮,将手电筒在固定套的内部进行抵住固定,之后托举手持杆将支架伸入至锅炉内部进行清灰处理时,通过设置的两组手电筒可以对锅炉的内部内壁进行辅助的照亮,以便于对锅炉内部的一些焦灰附着情况进行查看以及清灰剂的喷洒;

13、(3)通过设置有手持杆、支架、连接杆和内槽,清灰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在支架的左侧转动手持杆,手持杆在连接杆的外部转动时可以利用螺纹连接的内槽,在连接杆的外部向左进行移动,对手持杆和连接杆的长度进行调节加长使用,便于对锅炉深处的一些位置进行清灰剂的喷洒,方便装置的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锅炉清灰装置,包括底座(2)和手持杆(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底端左侧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转向轮(3),所述底座(2)两端的右侧分别安装有移动轮(1),所述底座(2)的顶端固定有储液罐(4),所述储液罐(4)顶端的右侧固定有水泵(6),且水泵(6)的输入端固定有抽液管(5),所述水泵(6)的输出端固定有连接软管(7),所述底座(2)的右侧设置有手持杆(8),所述手持杆(8)的右侧设置有支架(15),且支架(15)右侧的内部设置有集液管(13),所述集液管(1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有固定头(9),所述集液管(13)的右侧固定有喷头(12),所述支架(15)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有固定套(14),所述集液管(13)前端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有固定架(10),所述集液管(13)的前端设置有活动架(11),所述手持杆(8)的顶端设置有推拉杆(17),所述手持杆(8)外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圆环(18),且圆环(18)的顶端固定有方形架(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锅炉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杆(17)的右侧贯穿方形架(16)的内部并与活动架(11)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头(9)分别贯穿支架(15)的顶端和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锅炉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1)的右侧与固定架(10)的内部相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锅炉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14)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手电筒(21),所述固定套(14)前端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螺纹套(20),所述螺纹套(20)的内部设置有旋钮(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余热锅炉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19)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纹套(20)的内部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锅炉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14)关于支架(15)的水平中心线呈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锅炉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杆(8)右侧的内部设置有内槽(23),所述支架(15)的左侧固定有连接杆(22),且连接杆(22)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槽(23)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锅炉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12)在集液管(13)的右侧等间距设置有八组,所述连接软管(7)的右侧与集液管(13)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软管(7)与集液管(13)的内部相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锅炉清灰装置,包括底座(2)和手持杆(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底端左侧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转向轮(3),所述底座(2)两端的右侧分别安装有移动轮(1),所述底座(2)的顶端固定有储液罐(4),所述储液罐(4)顶端的右侧固定有水泵(6),且水泵(6)的输入端固定有抽液管(5),所述水泵(6)的输出端固定有连接软管(7),所述底座(2)的右侧设置有手持杆(8),所述手持杆(8)的右侧设置有支架(15),且支架(15)右侧的内部设置有集液管(13),所述集液管(1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有固定头(9),所述集液管(13)的右侧固定有喷头(12),所述支架(15)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有固定套(14),所述集液管(13)前端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有固定架(10),所述集液管(13)的前端设置有活动架(11),所述手持杆(8)的顶端设置有推拉杆(17),所述手持杆(8)外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圆环(18),且圆环(18)的顶端固定有方形架(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锅炉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杆(17)的右侧贯穿方形架(16)的内部并与活动架(11)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头(9)分别贯穿支架(15)的顶端和底端。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长友苗大川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创达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