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救护折叠轮式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185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0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野外救护折叠轮式担架,属于野外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两组侧杆和两组横杆,所述横杆通过固定座活动连接于侧杆之间,所述侧杆和横杆均可折叠,本技术通过侧杆和横杆的折叠,缩减担架的体积,方便单人对担架进行搬运,同时可以在户外复杂的环境中移动,复合野外救援需求,同时在担架的底部设置有前轮万向轮和后轮移动轮,方便对担架进行移动,使单人在平台的道路上快速对伤员进行转移,同时可以利用担架推杆对担架以及伤员进行移动,减少单个担架配备的救护人员,使更多的救护人员投入到灾害救援中,使单人单担架最大效率的工作,尽可能的救治更多的伤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野外救援设备,具体为一种野外救护折叠轮式担架


技术介绍

1、为救护车内装备的担架,符合病情需要,便于病人与伤员躺卧,一般采用人员搬运的方式对伤员进行转移。

2、在一些灾害现场,有许多伤员需要转移,同时救护人员紧缺,没有过多的人员用于伤员的转移工作,而传统的担架为整体式,需要两人协同搬运,在特殊情况下需要额外的配备更多的人员协同,导致灾害现场救援工作缓慢,同时传统的担架体积较大,在野外的灾害现场搬运不方便,影响救援进度,不便于单人对伤员向后方转移。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野外救护折叠轮式担架,包括两组侧杆和两组横杆,所述横杆通过固定座活动连接于侧杆之间,所述侧杆和横杆均可折叠,所述侧杆包括两组第一连接杆和相互铰接的两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两组第一连接杆之间并相互铰接,所述横杆包括两组第三连接杆和限位框,所述第三连接杆相向的一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于限位框的内腔,所述侧杆的底部从前至后分别安装有前轮万向轮和后轮移动轮,所述侧杆的表面套设有担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野外救护折叠轮式担架,包括两组侧杆(1)和两组横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通过固定座(3)活动连接于侧杆(1)之间,所述侧杆(1)和横杆(2)均可折叠,所述侧杆(1)包括两组第一连接杆(101)和相互铰接的两组第二连接杆(102),所述第二连接杆(102)位于两组第一连接杆(101)之间并相互铰接,所述横杆(2)包括两组第三连接杆(201)和限位框(202),所述第三连接杆(201)相向的一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于限位框(202)的内腔,所述侧杆(1)的底部从前至后分别安装有前轮万向轮(4)和后轮移动轮(5),所述侧杆(1)的表面套设有担架布兜(6),所述担架布兜(6)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救护折叠轮式担架,包括两组侧杆(1)和两组横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通过固定座(3)活动连接于侧杆(1)之间,所述侧杆(1)和横杆(2)均可折叠,所述侧杆(1)包括两组第一连接杆(101)和相互铰接的两组第二连接杆(102),所述第二连接杆(102)位于两组第一连接杆(101)之间并相互铰接,所述横杆(2)包括两组第三连接杆(201)和限位框(202),所述第三连接杆(201)相向的一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于限位框(202)的内腔,所述侧杆(1)的底部从前至后分别安装有前轮万向轮(4)和后轮移动轮(5),所述侧杆(1)的表面套设有担架布兜(6),所述担架布兜(6)位于两组横杆(2)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救护折叠轮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固定于第一连接杆(101)相向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杆(201)远离限位框(202)的一端与固定座(3)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救护折叠轮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102)的表面缝制有固定带(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园园张弢张家红蔺瑞刘诗琦吴翠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