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芯分类装置及电芯分类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电芯分类装置及电芯分类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1004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45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电芯分类装置及电芯分类系统,装置包括:输送载道单元,呈环形并竖立设置,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一横向输送段及其下方的第二横向输送段;多个输送单元,包括:底座,可沿所述输送载道单元运动地间隔设置于所述输送载道单元;电芯承载件,可上下翻转地设于所述底座,包括用于承载动力电池的承载部,并在翻转时形成对所承载动力电池的掉落;多个分类单元,沿所述第一横向输送段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分类单元可受控执行分类动作,以使经过至对应位置的电芯承载件发生翻转;每个分类单元所处位置对应的掉落区域形成一个电芯分类区域。通过控制各所述分类单元的分类即可将所选择的动力电池掉落直接分类,便捷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动力电池,尤其涉及电芯分类装置及电芯分类系统


技术介绍

1、动力电池即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高尔夫球车提供动力的蓄动力电池。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也是未来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举例来说,锂动力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一致性好等优点,是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的动力电池。

2、但是,目前的动力电池的电芯存在电性参数的一致性筛选需求,但目前并没有相应的分类设备。

3、因此,如何找到一种便捷的分类设备,已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电芯分类装置及电芯分类系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2、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芯分类装置,包括:输送载道单元,呈环形并竖立设置,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一横向输送段及其下方的第二横向输送段;多个输送单元,每个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底座,可沿所述输送载道单元运动地间隔设置于所述输送载道单元;电芯承载件,可上下翻转地设于所述底座,包括用于承载电芯的承载部,并在翻转时形成对所承载电芯的掉落;多个分类单元,沿所述第一横向输送段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分类单元可受控执行分类动作,以使经过至对应位置的电芯承载件发生翻转;每个分类单元所处位置对应的掉落区域形成一个电芯分类区域。

3、在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承载件可翻转至所述底座外,以形成避开输送载道单元的掉落路径。

4、在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承载件与底座的沿所述输送载道单元延伸的侧边之间铰接。

5、在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分类单元包括:伸缩单元,可受控进行上下伸缩地设置且位于经过的输送单元的电芯承载件一侧的下方,用于伸出以推抵所述电芯承载件至翻转。

6、在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载道单元包括可运转的环形链条,所述多个输送单元固定于所述环形链条;和/或,所述第一横向输送段邻设有载板,所述多个分类单元设于所述载板;和/或,所述多个分类单元的间隔宽度整数倍于所述多个输送单元的间隔宽度;和/或,所述承载部形成于所述电芯承载件的顶面,并对应承接电芯侧面,所述承载部与电芯侧面之间形状匹配。

7、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芯分类系统,包括:电芯排序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分别位于上、下位置的电芯进口及电芯出口,用于对进入电芯进口的电芯排序后从所述电芯出口输出;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分类装置,设置成每个所述输送单元能运动至接收从所述电芯出口输出的电芯的位置;多个电芯收集装置,分别设于每个所述电芯分类区域。

8、在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料斗,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作为所述电芯进口,所述料斗呈现从所述电芯进口至出料口截面积变小的结构;腔壳,在所述料斗下方同所述出料口连通,并设有位于所述出料口下方的电芯出口。

9、在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排序装置包括:排序转盘,在所述外壳内可旋转地设置,沿周向设有用以接收横置的每个所述电芯的两端开放的格口,所述格口沿所述排序转盘的轴向延伸;其中,当所述格口随所述旋转变化至倾覆状态时,令所承载的电芯落出于所述电芯出口以被电芯承载件所接收。

10、在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芯分类系统包括:至少一检测组件,在所述外壳内分布设于所述排序转盘的轴向上的两个旁侧,并能位置对应于旋转经过的格口两端,用于抵压至少一个格口内的电芯两端以检测电性参数;信息读取器,对应所述排序转盘的旋转路径设置,用于读取旋转经过的电芯上的信息标识以获取电芯身份信息。

11、在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芯分类系统包括: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一对伸缩件,分别对应格口两端设置,每个伸缩件,具有可伸缩运动的伸缩端;测试顶针,连接所述伸缩端,以能随所述伸缩端伸出至抵顶旋转经过的电芯的端部以测得所述电性参数。

12、在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芯分类系统包括:控制器,耦接于所述信息读取器、至少一检测组件及各个分类单元,用于从所述信息读取器获取经所述电芯排序装置排序的待分类电芯的电芯身份信息,并通过所述至少一检测组件检测所述待分类电芯以得到电性参数;基于所述电性参数所在的分选参数范围确定对应的目标分类单元;基于电芯身份信息追踪接收所述待分类电芯的目标输送单元;计算所述目标输送单元到达所述目标分类单元的对应位置的到位时长;在基于所述到位时长确定所述目标输送单元到达目标分类单元的对应位置时,令所述目标分类单元执行分类动作。

13、如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电芯分类装置及电芯分类系统,装置包括:输送载道单元,呈环形并竖立设置,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一横向输送段及其下方的第二横向输送段;多个输送单元,每个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底座,可沿所述输送载道单元运动地间隔设置于所述输送载道单元;电芯承载件,可上下翻转地设于所述底座,包括用于承载电芯的承载部,并在翻转时形成对所承载电芯的掉落;多个分类单元,沿所述第一横向输送段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分类单元可受控执行分类动作,以使经过至对应位置的电芯承载件发生翻转;每个分类单元所处位置对应的掉落区域形成一个电芯分类区域。通过控制各所述分类单元的分类即可将所选择的电芯掉落直接分类,便捷准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承载件可翻转至所述底座外,以形成避开输送载道单元的掉落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承载件与底座的沿所述输送载道单元延伸的侧边之间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单元包括:伸缩单元,可受控进行上下伸缩地设置且位于经过的输送单元的电芯承载件一侧的下方,用于伸出以推抵所述电芯承载件至翻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载道单元包括可运转的环形链条,所述多个输送单元固定于所述环形链条;和/或,所述第一横向输送段邻设有载板,所述多个分类单元设于所述载板;和/或,所述多个分类单元的间隔宽度整数倍于所述多个输送单元的间隔宽度;和/或,所述承载部形成于所述电芯承载件的顶面,并对应承接电芯侧面,所述承载部与电芯侧面之间形状匹配。

6.一种电芯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排序装置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一对伸缩件,分别对应格口两端设置,每个伸缩件,具有可伸缩运动的伸缩端;测试顶针,连接所述伸缩端,以能随所述伸缩端伸出至抵顶旋转经过的电芯的端部以测得所述电性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耦接于所述信息读取器、至少一检测组件及各个分类单元,用于从所述信息读取器获取经所述电芯排序装置排序的待分类电芯的电芯身份信息,并通过所述至少一检测组件检测所述待分类电芯以得到电性参数;基于所述电性参数所在的分选参数范围确定对应的目标分类单元;基于电芯身份信息追踪接收所述待分类电芯的目标输送单元;计算所述目标输送单元到达所述目标分类单元的对应位置的到位时长;在基于所述到位时长确定所述目标输送单元到达目标分类单元的对应位置时,令所述目标分类单元执行分类动作。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承载件可翻转至所述底座外,以形成避开输送载道单元的掉落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承载件与底座的沿所述输送载道单元延伸的侧边之间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单元包括:伸缩单元,可受控进行上下伸缩地设置且位于经过的输送单元的电芯承载件一侧的下方,用于伸出以推抵所述电芯承载件至翻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载道单元包括可运转的环形链条,所述多个输送单元固定于所述环形链条;和/或,所述第一横向输送段邻设有载板,所述多个分类单元设于所述载板;和/或,所述多个分类单元的间隔宽度整数倍于所述多个输送单元的间隔宽度;和/或,所述承载部形成于所述电芯承载件的顶面,并对应承接电芯侧面,所述承载部与电芯侧面之间形状匹配。

6.一种电芯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锐徐启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