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模拟碰撞测试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0963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模拟碰撞测试装置,包括:承载模块:承载电池组件;侧面碰撞模块:模拟侧面撞击;底部碰撞模块:模拟汽车翻转过程中电池组件的侧面碰撞;所述的侧面碰撞模块设置于装置两侧,底部碰撞模块设置于装置底部,其由承载底座连接为一整体。发明专利技术模拟在汽车发生翻滚过程中电池的运行状态,在电池承载模块的翻转运动通过链条传递到底部碰撞模块的,以驱动底部碰撞模块做出契合电池翻滚形态的碰撞动作;同时,采用可调形态的侧面碰撞模块模拟侧面正面碰撞、定点碰撞、偏置碰撞等现有技术的中无法模拟的碰撞情况;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丰富了电池模拟碰撞的中的碰撞形式,更贴和实际,其最终采集数据也更有利于产品改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碰撞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模拟碰撞测试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1、在能源匮乏、环境严重污染的今天,在家用车领域,新能源汽车成了主流趋势,但是电池安全却接踵成为当下新能源汽车亟待攻破的技术难题。

2、新能源汽车在发生碰撞时极易挤压电池组,造成电池起火;然而电池起火常规办法是扑不灭的,在大多数车祸中都是整车被焚烧殆尽的场景。一方面对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另外一方面造成车主财产损失以及周遭环境再焚烧的威胁;因此如何强化电池组保护结构,且研发在挤压变形后不会起火的电池组已经成为当下各大车企解决电池安全问题所关注的焦点。

3、基于上述,不管是检测电池本身抗冲击能力还是检测保护电池的组件抗冲击能力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模拟测试,在产品能尽量克服当下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后才能推广上市。然而模拟检测与实际碰撞的贴近程度,很大限度上决定了最终检测结果是否准确。

4、现有技术中有各种模拟碰撞装置,但是基本属于垂直碰撞,且只能单次模拟碰撞,仅仅能模拟最简单的碰撞模式,很显然在汽车实际运行过程中各种情况都有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模拟碰撞测试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模拟碰撞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41)设置大飞轮(413),其通过链条(38)与承载模块(3)的驱动元件配合进行动力传输,所述大飞轮(413)内侧设有主驱动扇形板(410),主驱动扇形板(410)内侧设有突出的弧型齿条(4101),弧型齿条(4101)内侧设有可与之啮合的过渡齿轮(415),过渡齿轮(415)啮合有主动齿轮(414),所述的过渡齿轮(415)和主动齿轮(414)转动连接在传动组件(41)的壳体(412)上,主动齿轮(414)的里侧面固定设有第二扇形板(4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模拟碰撞测试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模拟碰撞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41)设置大飞轮(413),其通过链条(38)与承载模块(3)的驱动元件配合进行动力传输,所述大飞轮(413)内侧设有主驱动扇形板(410),主驱动扇形板(410)内侧设有突出的弧型齿条(4101),弧型齿条(4101)内侧设有可与之啮合的过渡齿轮(415),过渡齿轮(415)啮合有主动齿轮(414),所述的过渡齿轮(415)和主动齿轮(414)转动连接在传动组件(41)的壳体(412)上,主动齿轮(414)的里侧面固定设有第二扇形板(419);所述传动组件(41)的两侧设有扇形传动板(416),于固定设置在传动组件(41)壳体(412)的长轴(411)上滑动;所述扇形传动板(416)的内侧面固定设有凸起的弧型块(417),在主驱动扇形板(410)和第二扇形板(419)通过时,其内边缘与主驱动扇形板(410)和第二扇形板(419)的外边缘接触,主驱动扇形板(410)和第二扇形板(419)带动扇形传动板(416)在长轴(411)上滑动;所述的扇形传动板(416)底部通过连接杆组件连接底部碰撞模块(4)的碰撞块(6),从而带动碰撞块(6)做圆弧型上下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模拟碰撞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组件包括贯穿碰撞块(6)的空心管(43),空心管(43)的两端连接垂直于其轴线的第一横向拉杆(4104),扇形传动板(416)的底部转动连接第二横向拉杆(4102),所述第一横向拉杆(4104)和第二横向拉杆(4102)之间转动连接有轴向拉杆(4103),且该轴向拉杆(4103)贯穿弧型轨道(13),在扇形传动板(416)的驱动下沿弧型轨道(13)滑动;所述承载底座(1)上设有弧型承载器(11),弧型轨道(13)固定设置在该弧型承载器(11)上;所述弧型轨道(13)于该装置两侧对称分布,固空心管(43)连接连接杆组件的对向一端固定连接有和其对侧相同的第一横向拉杆(4104),该第一横向拉杆(4104)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弧型轨道(13)内且固定连接有一条弹性带(12),该弹性带(12)的另外一端固定连接在弧型承载底座(1)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模拟碰撞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模块(3)设有支撑臂,支撑臂的头端挂持在一滑轨(35)上,承载需要进行碰撞实验的电池组,驱动元件设置于支撑臂尾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模拟碰撞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涛饶娥孔维凡王鑫鑫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