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式张紧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0859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44
本技术属于张紧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减震式张紧轮,包括安装座和固定板;安装座的内腔设置有缓冲机构,安装座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通槽,缓冲机构的底部贯穿通槽并与固定板的顶部连接,固定板底部的两侧均栓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相向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张紧轮本体;通过箱体、移动板、移动杆、第一减震弹簧、底板、连接杆和第二缓冲弹簧的结构设计,对传递至张紧轮上的震动力进行最大程度的缓冲,使张紧轮本体不受震动的影响,提高了张紧效果,通过缓冲垫的结构设计,提高了张紧轮本体的缓冲减震效果,避免震动使张紧轮本体对皮带的张紧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张紧轮,具体是减震式张紧轮


技术介绍

1、张紧轮是为了改变皮带轮的包角或控制皮带的张紧力而压在皮带上的随动轮。是皮带传动的张紧装置,当皮带的中心距不能调节时,可以采用张紧轮将皮带张紧。

2、经检索申请号cn202020093766.x公开了一种新型张紧轮,当张紧轮需要清洁时,伸缩杆伸出,伸缩杆上的清洁布对运行中的轮子进行清洁。不需要清洁时,伸缩杆回缩,即可结束清洁。且清洁布安装和拿取操作便捷。

3、但该张紧轮仍具有以下不足之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动机的运行则会出现震动的情况,这种震动力更会顺着正时皮带传递至张紧轮上,该张紧轮并没有设置减震结构,当张紧轮出现震动后,张紧轮不能稳定的压于正时皮带上,导致张紧效果变差;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减震式张紧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张紧轮不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缺点,为此我们提出减震式张紧轮。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减震式张紧轮,包括安装座和固定板;所述安装座的内腔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安装座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通槽,所述缓冲机构的底部贯穿通槽并与固定板的顶部连接,所述固定板底部的两侧均栓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相向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张紧轮本体。

3、作为优选,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箱体、移动板、移动杆、第一减震弹簧、底板、连接杆和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箱体栓接于安装座内腔顶部的中心处,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于箱体的内腔,所述移动板底部的两侧均与移动杆的顶部栓接,所述移动杆的底部贯穿箱体并与底板的顶部栓接,所述底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腔从左至右均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相向的一侧与第二缓冲弹簧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套设于移动杆的表面,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顶部与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通过活动座与连接杆的顶部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贯穿通槽并通过活动座与固定板的顶部铰接,所述安装座内腔顶部的两侧均栓接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底部与底板顶部的两侧栓接。

4、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顶部的两侧均粘接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顶部与箱体的底部贴合。

5、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相向的一侧与移动板的两侧栓接。

6、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内腔底部的两侧均粘接有密封圈,且密封圈的内圈与移动杆的表面贴合。

7、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底部的两侧均栓接有滑柱,所述滑柱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相向的一侧与安装板远离张紧轮本体的一侧栓接。

8、作为优选,所述滑柱的底部栓接有限位块。

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技术通过箱体、移动板、移动杆、第一减震弹簧、底板、连接杆和第二缓冲弹簧的结构设计,对传递至张紧轮上的震动力进行最大程度的缓冲,使张紧轮本体不受震动的影响,提高了张紧效果;

11、2.本技术通过缓冲垫的结构设计,提高了张紧轮本体的缓冲减震效果,避免震动使张紧轮本体对皮带的张紧效果降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减震式张紧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和固定板(2);所述安装座(1)的内腔设置有缓冲机构(3),所述安装座(1)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通槽,所述缓冲机构(3)的底部贯穿通槽并与固定板(2)的顶部连接,所述固定板(2)底部的两侧均栓接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相向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张紧轮本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式张紧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3)包括箱体(31)、移动板(32)、移动杆(33)、第一减震弹簧(34)、底板(35)、连接杆(36)和第二缓冲弹簧(37),所述箱体(31)栓接于安装座(1)内腔顶部的中心处,所述移动板(32)滑动连接于箱体(31)的内腔,所述移动板(32)底部的两侧均与移动杆(33)的顶部栓接,所述移动杆(33)的底部贯穿箱体(31)并与底板(35)的顶部栓接,所述底板(35)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7),所述第一滑槽(7)的内腔从左至右均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8),所述第一滑块(8)相向的一侧与第二缓冲弹簧(37)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34)套设于移动杆(33)的表面,所述第一减震弹簧(34)的底部与底板(3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34)的顶部与箱体(3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8)的底部通过活动座与连接杆(36)的顶部铰接,所述连接杆(36)的底部贯穿通槽并通过活动座与固定板(2)的顶部铰接,所述安装座(1)内腔顶部的两侧均栓接有阻尼器(6),所述阻尼器(6)的底部与底板(35)顶部的两侧栓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式张紧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顶部的两侧均粘接有缓冲垫(9),所述缓冲垫(9)的顶部与箱体(31)的底部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式张紧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0),所述第二滑槽(10)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1),所述第二滑块(11)相向的一侧与移动板(32)的两侧栓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式张紧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1)内腔底部的两侧均粘接有密封圈,且密封圈的内圈与移动杆(33)的表面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式张紧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底部的两侧均栓接有滑柱(12),所述滑柱(1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13),所述滑套(13)相向的一侧与安装板(4)远离张紧轮本体(5)的一侧栓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式张紧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柱(12)的底部栓接有限位块。

...

【技术特征摘要】

1.减震式张紧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和固定板(2);所述安装座(1)的内腔设置有缓冲机构(3),所述安装座(1)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通槽,所述缓冲机构(3)的底部贯穿通槽并与固定板(2)的顶部连接,所述固定板(2)底部的两侧均栓接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相向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张紧轮本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式张紧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3)包括箱体(31)、移动板(32)、移动杆(33)、第一减震弹簧(34)、底板(35)、连接杆(36)和第二缓冲弹簧(37),所述箱体(31)栓接于安装座(1)内腔顶部的中心处,所述移动板(32)滑动连接于箱体(31)的内腔,所述移动板(32)底部的两侧均与移动杆(33)的顶部栓接,所述移动杆(33)的底部贯穿箱体(31)并与底板(35)的顶部栓接,所述底板(35)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7),所述第一滑槽(7)的内腔从左至右均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8),所述第一滑块(8)相向的一侧与第二缓冲弹簧(37)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34)套设于移动杆(33)的表面,所述第一减震弹簧(34)的底部与底板(3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34)的顶部与箱体(3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庆源车业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