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车辆技术方案_技高网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00721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43
本申请涉及车辆热管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车辆,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回路;电驱回路,设置有用于对电驱回路中的热交换介质进行散热的低温散热器;加热回路、第一阀体以及第二阀体,第一阀体设置于加热回路与电驱回路中,第二阀体设置于加热回路与电池包回路中;其中,第一阀体能够控制电驱回路与加热回路连通,第二阀体能够控制加热回路与电池包回路连通,以使得电驱回路中的热交换介质通过加热回路进入到电池包回路中对电池包加热,对电池包加热后的热交换介质能够通过加热回路导入到电驱回路中实现循环。因此,基于此种简单的结构设置方式,实现了电驱系统的废热对电池包的加热,降低了整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热管理,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在新能源车辆中,电池包作为系统动力的核心部件,需要工作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为了保证电池包工作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需要在电池包的温度较高时对其散热,并需要在电池包的温度较低时对其加热。

2、目前,包括驱动电机的电驱系统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为保证电驱系统的正常工作,需要对电驱系统进行散热。为了保证能量的高效利用,现有技术中存在通过电驱系统的废热对电池包进行加热的相关技术,但相关技术涉及到的系统构造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车辆,基于简单的结构设置方式,实现了电驱系统的废热对电池包的加热,降低了整体成本。

2、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回路,能够通过热交换介质对电池包进行加热;电驱回路,能够通过热交换介质对电驱系统散热,电驱回路设置有用于对电驱回路中的热交换介质进行散热的低温散热器;加热回路、第一阀体以及第二阀体,第一阀体设置于加热回路与电驱回路中,第二阀体设置于加热回路与电池包回路中;其中,第一阀体能够控制电驱回路与加热回路连通,第二阀体能够控制加热回路与电池包回路连通,以使得电驱回路中的热交换介质通过加热回路进入到电池包回路中对电池包加热,对电池包加热后的热交换介质能够通过加热回路导入到电驱回路中实现循环。

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热回路包括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第一支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连通,第二支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连通;其中,第一阀体控制电驱回路与加热回路连通,且第二阀体控制加热回路与电池包回路连通时,电驱回路中的热交换介质能够通过第一支路进入到电池包回路中,电池包回路中的热交换介质能够通过第二支路进入到电驱回路中。

4、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电驱回路包括第三支路与第四支路,第三支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阀体和低温散热器连通,第四支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阀体和低温散热器连通;其中,第一阀体控制电驱回路与加热回路连通时,第三支路中的热交换介质能够通过第一阀体导入到第一支路中;第二阀体控制加热回路与电池包回路连通时,第二支路中的热交换介质能够通过第一阀体导入到第四支路中。

5、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均为四通阀,第一阀体的四个连通口分别与第一支路的一端、第二支路的一端、第三支路的一端以及第四支路的一端连通;第二阀体的四个连通口分别与第一支路的另一端、第二支路的另一端、电池包回路的第一接入端、电池包回路的第二接入端连通。

6、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电驱回路包括第五支路与第六支路,第五支路中设置有低温散热器,第六支路中设置有第一阀体;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余热存储支路,余热存储支路与第五支路并联,电驱回路中热交换介质对电池包加热时,车辆热管理系统能够控制第六支路中的热交换介质导入到余热存储支路中并进一步导入到第六支路中实现循环。

7、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三阀体,第三阀体与第五支路的一端、第六支路的一端以及余热存储支路的一端连通;其中,电驱回路中热交换介质对电池包加热时,第三阀体能够控制第六支路中的热交换介质进入到第五支路或余热存储支路中。

8、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热回路中设置有加热器与暖风芯体,加热器用于对加热回路中的热交换介质加热,加热回路能够通过热交换介质对暖风芯体加热,以使得暖风芯体为乘员舱制热。

9、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电池包回路中,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和第二阀体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电池包回路中热交换介质的温度控制第二阀体,以控制电驱回路通过加热回路导入到电池包回路的热交换介质的流量。

10、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方法基于上述任一项的车辆热管理系统,方法包括:检测到电池包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通过第一阀体控制电驱回路与加热回路连通,并通过第二阀体控制加热回路与电池包回路连通,以使得电驱回路中的热交换介质通过加热回路进入到电池包回路中对电池包加热;检测到电池包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第一阀体切断电驱回路与加热回路的连通,并控制第二阀体切断加热回路与电池包回路的连通。

11、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12、本申请至少具备如下有益效果:基于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车辆,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回路,能够通过热交换介质对电池包进行加热;电驱回路,能够通过热交换介质对电驱系统散热,电驱回路设置有用于对电驱回路中的热交换介质进行散热的低温散热器;加热回路、第一阀体以及第二阀体,第一阀体设置于加热回路与电驱回路中,第二阀体设置于加热回路与电池包回路中;其中,第一阀体能够控制电驱回路与加热回路连通,第二阀体能够控制加热回路与电池包回路连通,以使得电驱回路中的热交换介质通过加热回路进入到电池包回路中对电池包加热,对电池包加热后的热交换介质能够通过加热回路导入到电驱回路中实现循环。因此,通过加热回路、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的设置,使得电驱回路中的热交换介质能够通过加热回路导入到电池包回路中,以通过电驱系统产生的废热对电池包进行加热。因此,基于此种简单的结构设置方式,实现了电驱系统的废热对电池包的加热,降低了整体成本。

13、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9.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基于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秀海那轩田超凡杜春凯傅绍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