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击地压防治相关,特别涉及一种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防治监测预警装置及其预警方法。
技术介绍
1、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顶板受力不均匀,导致煤层顶板发生破坏,从而引起矿山压力的剧烈变化,产生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地质灾害。为了预防和控制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需要对煤矿进行冲击地压检测预警,从而需要一种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防治监测预警装置。
2、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1910199363.5中公开有一种煤矿冲击地压监测预警装置,该煤矿冲击地压监测预警装置,虽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能够重复使用的应力计不能与钻孔孔壁充分贴合,导致监测准确性低且无法连续监测的问题,但是,该煤矿冲击地压监测预警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具有自动行进的功能,当孔洞较深时安装装置的过程中容易与孔洞内臂发生碰撞,导致安装不方便的缺点,以及结构功能单一,不便于对装置的安装深度进行把控,使用时效果不好的问题。
3、因此,提出一种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防治监测预警装置及其预警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防治监测预警装置,包括动力箱(1)与检测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箱(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动力箱(1)呈对称分布与检测箱(2)的两侧,两个所述动力箱(1)的内侧均开设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升降槽(3),多个所述升降槽(3)的内侧均活动连接有转杆(4),多个所述转杆(4)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等间距分布的曲型弹板(5),多个所述曲型弹板(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螺纹驱动管(6),所述转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7),所述动力箱(1)的内侧一端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活动槽(8),多个所述活动槽(8)的内侧均活动连接有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防治监测预警装置,包括动力箱(1)与检测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箱(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动力箱(1)呈对称分布与检测箱(2)的两侧,两个所述动力箱(1)的内侧均开设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升降槽(3),多个所述升降槽(3)的内侧均活动连接有转杆(4),多个所述转杆(4)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等间距分布的曲型弹板(5),多个所述曲型弹板(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螺纹驱动管(6),所述转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7),所述动力箱(1)的内侧一端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活动槽(8),多个所述活动槽(8)的内侧均活动连接有限位盒(9),所述转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7),多个所述限位盒(9)与多个转杆(4)相适配,多个所述限位盒(9)的内侧均贯穿并活动连接有第一斜齿杆(10),所述第一斜齿杆(10)的一端与第一斜齿轮(7)相适配,多个所述第一斜齿杆(10)的内侧均开设有限位活动孔(11),所述限位活动孔(11)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限位活动孔(1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斜齿杆(12),所述动力箱(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3),所述第一电机(13)的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斜齿轮(14),所述第二斜齿轮(14)与多个第二斜齿杆(12)相适配,所述转杆(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活动块(15),多个所述螺纹活动块(15)的内侧贯穿并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6),多个所述第一螺纹杆(16)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斜齿轮(17),所述动力箱(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8),所述第二电机(18)的输出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19),所述动力箱(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四斜齿轮(20),所述第四斜齿轮(20)同时与多个第三斜齿轮(17)相适配,所述第三斜齿轮(17)的内侧开设有齿槽(21),所述齿槽(21)与第一直齿轮(19)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防治监测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型弹板(5)为呈s状设置,所述曲型弹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倩悦,曹安业,刘耀琪,薛成春,王强,南天琦,徐天,白贤栖,彭雨杰,李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