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锚具、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锚具、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010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9
本申请提出一种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锚具,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上基座和下基座,所述上基座和下基座的内部中空连通;锚定部,所述锚定部包括上锚定部和下锚定部,所述上锚定部与嵌设在上基座中部,所述下锚定部嵌设在所述下基座中部,所述上锚定部和下锚定部均设有穿孔,所述上锚定部的穿孔与所述下锚定部的穿孔连通,用于锚索穿设;夹具,所述夹具你设置在穿孔内,用于夹紧锚索;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下锚定部的穿孔内,所述弹性部件夹持在下基座与夹具之间。本申请利用上锚定部中的夹具拉拔,下锚定部中的夹具固定,结构巧妙简单,且部件少,部件之间直接拼接组合,安装拆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土木工程,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锚具、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预应力锚索常备应用于坚硬的岩层中,另一端为自由端,通过在自由端施加张拉力,使预应力锚索周围的岩层受到预应力,从而对不稳定岩层进行固定。但是锚索在使用久了之后预应力逐渐消耗,锚索容易产生松动,岩层的固定效果逐渐减弱,所以通常会在间隔一定的时间后对锚索再次施加预应力。

2、现有技术中通过会在锚索的结构上改进,以便于进行后续的多次施加预应力,如中国技术专利201420174169.4,公开了一种可重复施加预应力的锚索,包括锚索本体、锚固端锚固装置、托板、锁具,锚索本体位于钻孔外端依次设有托板和锁具,在锚索钻孔外端处还设有一t形压管,托板压靠在t形压管的翼板上,在锚索本体靠钻孔内端设置所述锚固端锚固装置,在所述锚固端锚固装置上部一定距离处的锚索本体上设置一套管,该套管与锚索本体间形成一环形空间,套管靠近所述锚固端锚固装置的一端设有柔性止浆塞,在锚索安装完成后,所述t形压管位于钻孔内的一端密封抵靠在所述套管上,所述锚固端锚固装置能够提供足够的锚固力,以满足锚索进行重复施加预应力。本技术锚索能够在不扰动全长注浆凝固结构、并具有足够强度的锚固端的可重复施加预应力。但是这样的锚索加工繁琐,制作工序繁多,不适用于不批量生产,且在施加预应力使操作不够灵活,而且难以保障拉拔力的方向。因此需要寻找一种能够单独对普通锚索二次施加预应力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装置,将基座设置成上基座和下基座,并分别设置有锚定部和夹具,利用上锚定部中的夹具拉拔,下锚定部中的夹具固定,结构巧妙简单,且部件少,部件之间直接拼接组合,安装拆卸方便。

2、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作为本申请的第一个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锚具,包括:

4、基座,所述基座包括上基座和下基座,所述上基座和下基座的内部中空连通,;

5、锚定部,所述锚定部包括上锚定部和下锚定部,所述上锚定部与嵌设在上基座中部,所述下锚定部嵌设在所述下基座中部,所述上锚定部和下锚定部均设有穿孔,所述上锚定部的穿孔与所述下锚定部的穿孔连通,用于锚索穿设;

6、夹具,所述夹具你设置在穿孔内,用于夹紧锚索;

7、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下锚定部的穿孔内,所述弹性部件夹持在下基座与夹具之间。

8、进一步地,所述上基座和下基座均为中空环体,所述上基座的内侧设有第一卡台,用于将所述上锚定部卡设在上方,所述下基座的内侧设有第二卡台,所述第二卡台用于将所述下锚定部卡设在下方,所述下基座与上基座接触上表面为设置有多个通孔的板面,所述通孔下方设置第三卡台,用于将弹性部件卡设在板面下方。

9、进一步地,所述锚定部为设有穿孔的圆台状,所述穿孔由上往下呈逐渐缩小状,所述夹具紧贴所述穿孔的内侧壁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夹具由若干个弧形夹片拼成中空圆台状,所述夹具的外侧壁贴合所述穿孔的内侧壁。

11、进一步地,所述夹具与所述锚定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夹具通过嵌设或者螺纹连接在穿孔内。

12、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为弹性o型圈,所述弹性o型圈设在所述第三卡台和下锚定部内的夹具之间。

13、作为本申请的第二个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装置,包括:如上述锚具;

14、承力架,所述承力架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部可与所述固定部相对滑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连接所述下锚定部,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设有施力装置,所述活动部的一端连接所述上锚定部,所述活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施力装置连接或可接触。

15、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智能环和承载板,所述智能环和所述承载板均套设在锚索上,所述智能环夹持在所述锚具和所述承载板之间。

16、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部和上基座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部和下基座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基座的上部外侧边沿设置环形外延,所述下基座的下部外侧边沿设置环形外延。

17、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智能环和所述施力装置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智能环反馈的数据控制所述施力装置的作业。

18、作为本申请的第三个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锚索二次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9、(1)取如前述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装置,锚索依次穿过承载板、智能环、锚具,使锚索从锚具上部穿出;

20、(2)启动施力装置,向承力架施力,使活动部相对固定部移动,带动上基座远离下基座产生拉拔,待智能环监测到锚索预应力达到预期数值,施力装置停止;

21、(3)将施力装置复位,再将整个装置拆除。

22、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步骤(1)之前,先单独检测每根锚索的松紧程度,若有部分锚杆应力较小时,先针对应力较小的锚索进行局部调整,再进行整体施加预应力。

23、进一步地,所述针对预应力较小的锚索进行局部调整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取前述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装置,取下局部夹具,使仅预应力较小的锚索上夹持有夹具,启动施力装置,对该部分锚索施加预应力至一定数值。

24、本申请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1)本申请将基座设置成上基座和下基座,并分别设置有锚定部和夹具,利用上锚定部中的夹具拉拔,下锚定部中的夹具固定,结构巧妙简单,且部件少,部件之间直接拼接组合,安装拆卸方便;

26、(2)本申请中的夹具采用弧形片组合形成中空的圆锥桶装,设置在锥形的穿孔中,夹具与锥形契合,当夹具与锚定部相对运动时,夹具会逐渐收紧,当上基座受到向上的拉力时,会推动上锚定部向上,夹具由于中间夹持锚索,会受到向下的摩擦力,进而夹具与上锚定部会产生相向运动,使夹具夹持越来越紧,增加夹具与锚索的摩擦力向上拉拔;

27、(3)通过将承力架一体设置,施力装置也就是千斤顶向上顶时,活动架向上移动,活动架的支撑柱穿过固定架设置,使活动架和固定架在纵向方向上一直在一条直线上,对锚索施加的拉拔力也能够沿着锚索的延伸方向,避免受力方向不对使锚索产生松动;

28、(4)通过设置智能环能够检测当下锚索承受的预应力,使作业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施加预应力的情况,且设置控制器连接智能环合施力装置后,能够通过智能环的数据反馈,通过控制器直接控制施力装置的作业,减少人工误差,操作也会更简单;

29、(5)整个装置结构简单,零部件少,拆装方便,利用该装置对锚索二次施加预应力操作简单,且使用便携,拉拔效果好,可广泛推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锚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座(1)和下基座(2)均为中空环体,所述上基座(1)的内侧设有第一卡台(7),用于将所述上锚定部(3)卡设在上方,所述下基座(2)的内侧设有第二卡台(8),所述第二卡台(8)用于将所述下锚定部(4)卡设在下方,所述下基座(2)与上基座(1)接触上表面为设置有多个通孔(10)的板面,所述通孔(10)下方设置第三卡台(11),用于将弹性部件(6)卡设在板面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部为设有穿孔(9)的圆台状,所述穿孔(9)由上往下呈逐渐缩小状,所述夹具(5)紧贴所述穿孔(9)的内侧壁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5)由若干个弧形夹片拼成中空圆台状,所述夹具(5)的外侧壁贴合所述穿孔(9)的内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6)为弹性O型圈,所述弹性O型圈设在所述第三卡台(11)和下锚定部(4)内的夹具(5)之间。

6.一种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锚具;承力架,所述承力架包括固定部(12)和活动部(13),所述活动部(13)与所述固定部(12)活动连接,所述活动部(13)可与所述固定部(12)相对滑动,所述固定部(12)的一端连接所述下锚定部(4),所述固定部(12)的另一端设有施力装置(14),所述活动部(13)的一端连接所述上锚定部(3),所述活动部(13)的另一端与所述施力装置(14)连接或可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2)包括第一顶板(15)、第一支撑杆(16)和第一底环(17),所述第一底环(17)环设在所述下基座(2)上,所述第一支撑杆(16)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底环(17),所述第一顶板(15)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16)的另一端,所述活动部(13)包括所述第二顶板(18)、第二支撑杆(19)和第二底环(20),所述第二底环(20)环设连接所述上基座(1),所述第二支撑杆(1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底环(20),所述第二支撑杆(1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顶板(15),所述第二支撑杆(19)可活动穿设所述第二顶板(18),所述第一支撑杆(16)可活动穿设所述第一底环(17),所述第一顶板(15)位于所述第二顶板(18)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智能环(21)和承载板(22),所述智能环(21)和所述承载板(22)均套设在锚索上,所述智能环(21)夹持在所述锚具和所述承载板(2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智能环(21)和所述施力装置(14)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智能环(21)反馈的数据控制所述施力装置(14)的作业。

10.一种锚索二次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锚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座(1)和下基座(2)均为中空环体,所述上基座(1)的内侧设有第一卡台(7),用于将所述上锚定部(3)卡设在上方,所述下基座(2)的内侧设有第二卡台(8),所述第二卡台(8)用于将所述下锚定部(4)卡设在下方,所述下基座(2)与上基座(1)接触上表面为设置有多个通孔(10)的板面,所述通孔(10)下方设置第三卡台(11),用于将弹性部件(6)卡设在板面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部为设有穿孔(9)的圆台状,所述穿孔(9)由上往下呈逐渐缩小状,所述夹具(5)紧贴所述穿孔(9)的内侧壁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5)由若干个弧形夹片拼成中空圆台状,所述夹具(5)的外侧壁贴合所述穿孔(9)的内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6)为弹性o型圈,所述弹性o型圈设在所述第三卡台(11)和下锚定部(4)内的夹具(5)之间。

6.一种用于锚索施加预应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锚具;承力架,所述承力架包括固定部(12)和活动部(13),所述活动部(13)与所述固定部(12)活动连接,所述活动部(13)可与所述固定部(12)相对滑动,所述固定部(12)的一端连接所述下锚定部(4),所述固定部(12)的另一端设有施力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英俊黄春尼史瑞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云策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