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吸式颅内血栓抽吸导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9861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7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吸式颅内血栓抽吸导管装置;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包括管体、抽吸导管和给药管,所述抽吸导管可相对管体长度延伸方向进行前后移动,所述给药管可相对抽吸导管长度延伸方向进行前后移动,在所述抽吸导管的前端设置有可处于充盈状态时呈现圆台状的抽吸部,所述抽吸部的前端设有与第一抽吸腔相连通的抽吸端口。本技术通过设置抽吸导管以及抽吸部,能够在导管伸出管体且在充盈状态时,能够增大抽吸导管的内径,相较于同等内径的抽吸导管而言,可有效提升抽吸导管的抽吸力,达到更好的抽吸效果,通过还能够在抽吸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便于医生对本装置的操控,降低手术时间,保证黄金救治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自吸式颅内血栓抽吸导管装置


技术介绍

1、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据了解,85%的脑卒中发病原因来源于脑缺血,其成因主要是大血管闭塞,临床研究已证实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缺血区脑组织血流,能避免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改善预后。

2、抽吸取栓是目前一种较新的取栓手段,可以减少从股动脉穿刺到再灌注的时间,缩短整体的手术时间,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

3、现有的血栓抽吸导管装置,例如:中国专利cn218186885u公开了颅内血栓抽吸导管及血栓抽吸设备,其抽吸导管用于取出急性中风时阻塞颅内血管的血栓块;通过微导丝及中间导管前置到大脑中动脉近端或基底动脉近端,抽吸导管外部的气囊能够阻断动脉管内的血流,使抽吸导管末端以远部位形成密闭环境,通过抽吸泵产生反向血流,即可将血栓吸出体外。采用本技术无需将抽吸导管置入血栓所在的远端小口径血管,抽吸导管口径可设计的更大,增加了抽吸能力,能够提高首次和最终再通率;同时,抽吸导管无需“接触”血栓即可完成血栓的抽吸,避免了血栓块的前推坎顿和血栓处的原位操作对血管壁造成的损伤;反向血流避免了血栓碎片脱落造成远端小血管的阻塞和新的脑梗塞。但该血栓抽吸导管装置在血栓抽吸过程中,即改变抽吸导管口径(采用大口径导管达到病变进行抽吸时),对医生而言操作的要求相对比较高,特别在颅内m1和m2段的要求,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完成,这对这个术式的推广造成困扰,因此也需要导管抽吸产品不断提升,从而提升手术效果的过程。

4、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吸式颅内血栓抽吸导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吸式颅内血栓抽吸导管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自吸式颅内血栓抽吸导管装置,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包括管体、设置管体内侧的抽吸导管和设置于抽吸导管内侧的给药管,所述抽吸导管可相对管体长度延伸方向进行前后移动,所述给药管可相对抽吸导管长度延伸方向进行前后移动,在所述抽吸导管的前端设置有可处于充盈状态时呈现圆台状的抽吸部,所述抽吸部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一充盈腔和多个第一抽吸腔,且第一充盈腔和第一抽吸腔呈交错布设,所述抽吸部的前端设有与第一抽吸腔相连通的抽吸端口,所述抽吸导管的内部对应第一充盈腔和第一抽吸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充盈腔和第二抽吸腔,所述第一充盈腔和第二充盈腔相连通,所述第一抽吸腔和第二抽吸腔相连通,在所述抽吸导管的后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二充盈腔、第二抽吸腔对应相连通的充盈管和抽气管,所述抽气管和给药管的后端上均设置有单向阀。

4、具体的,所述管体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滑槽,所述抽吸导管的外侧壁对应第一滑槽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滑块。

5、具体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滑槽之间还设有用于限制抽吸导管伸出管体长度的第一限位块,且第一限位块设置于管体的前端口处,所述抽吸导管的外侧壁上设有与第一限位块相匹配的第一对接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一对接块之间插接。

6、具体的,所述抽吸导管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滑槽,所述给药管的外侧壁对应第二滑槽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滑块。

7、具体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滑槽之间还设有用于限制给药管伸出管体长度的第二限位块,且第二限位块设置于靠近抽吸部处,所述给药管的外侧壁上设有与第二限位块相匹配的第二对接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第二对接块之间插接。

8、具体的,所述管体的前端还设有显影点。

9、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抽吸导管以及抽吸部,能够在导管伸出管体且在充盈状态时,能够增大抽吸导管的内径,相较于同等内径的抽吸导管而言,可有效提升抽吸导管的抽吸力,达到更好的抽吸效果,通过还能够在抽吸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便于医生对本装置的操控,降低手术时间,保证黄金救治时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吸式颅内血栓抽吸导管装置,包括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管体、设置管体内侧的抽吸导管和设置于抽吸导管内侧的给药管,所述抽吸导管可相对管体长度延伸方向进行前后移动,所述给药管可相对抽吸导管长度延伸方向进行前后移动,在所述抽吸导管的前端设置有可处于充盈状态时呈现圆台状的抽吸部,所述抽吸部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一充盈腔和多个第一抽吸腔,且第一充盈腔和第一抽吸腔呈交错布设,所述抽吸部的前端设有与第一抽吸腔相连通的抽吸端口,所述抽吸导管的内部对应第一充盈腔和第一抽吸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充盈腔和第二抽吸腔,所述第一充盈腔和第二充盈腔相连通,所述第一抽吸腔和第二抽吸腔相连通,在所述抽吸导管的后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二充盈腔、第二抽吸腔对应相连通的充盈管和抽气管,所述抽气管和给药管的后端上均设置有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式颅内血栓抽吸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滑槽,所述抽吸导管的外侧壁对应第一滑槽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滑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吸式颅内血栓抽吸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滑槽之间还设有用于限制抽吸导管伸出管体长度的第一限位块,且第一限位块设置于管体的前端口处,所述抽吸导管的外侧壁上设有与第一限位块相匹配的第一对接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一对接块之间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式颅内血栓抽吸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导管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滑槽,所述给药管的外侧壁对应第二滑槽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滑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吸式颅内血栓抽吸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滑槽之间还设有用于限制给药管伸出管体长度的第二限位块,且第二限位块设置于靠近抽吸部处,所述给药管的外侧壁上设有与第二限位块相匹配的第二对接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第二对接块之间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式颅内血栓抽吸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前端还设有显影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吸式颅内血栓抽吸导管装置,包括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管体、设置管体内侧的抽吸导管和设置于抽吸导管内侧的给药管,所述抽吸导管可相对管体长度延伸方向进行前后移动,所述给药管可相对抽吸导管长度延伸方向进行前后移动,在所述抽吸导管的前端设置有可处于充盈状态时呈现圆台状的抽吸部,所述抽吸部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一充盈腔和多个第一抽吸腔,且第一充盈腔和第一抽吸腔呈交错布设,所述抽吸部的前端设有与第一抽吸腔相连通的抽吸端口,所述抽吸导管的内部对应第一充盈腔和第一抽吸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充盈腔和第二抽吸腔,所述第一充盈腔和第二充盈腔相连通,所述第一抽吸腔和第二抽吸腔相连通,在所述抽吸导管的后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二充盈腔、第二抽吸腔对应相连通的充盈管和抽气管,所述抽气管和给药管的后端上均设置有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式颅内血栓抽吸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内侧壁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滑槽,所述抽吸导管的外侧壁对应第一滑槽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奕辰戴夫·费雷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无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