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针织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9512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针织布,涉及面料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棉层和涤纶层,棉层和涤纶层之间设置有吸湿层,吸湿层的吸湿能力大于棉层的吸湿能力,棉层背向吸湿层的一侧编织形成有透气槽,吸湿层背向棉层的一侧编织形成有凹槽。本技术通过设置位于面料中间位置的吸湿层,从而使得棉层上的水分易于向吸湿层传导,水分滞留于位于面料中间位置的吸湿层,从而使得棉层相对来讲较为干燥,不易与皮肤粘连,透气槽的设置不仅减少了棉层与皮肤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增大了皮肤与棉层之间空气流动的速度,从而使得穿着人员感觉较为透气,粘胶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能,保证了吸湿层整体的吸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面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复合针织布


技术介绍

1、复合面料是将一层或多层纺织材料贴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型材料,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现有一些复合面料是采用棉层和涤纶层复合形成的,棉层靠近皮肤设置用于保证面料的舒适性,涤纶层背向皮肤设置从而保证面料整体的强度,但是棉层的吸湿能力大于涤纶层,从而会导致水分滞留在棉层,进而使得皮肤易于与棉层粘连。

3、因此需要提出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针织布。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复合针织布,包括棉层和涤纶层,所述棉层和涤纶层之间设置有吸湿层,所述吸湿层的吸湿能力大于棉层的吸湿能力,所述棉层背向吸湿层的一侧编织形成有透气槽,所述吸湿层背向棉层的一侧编织形成有凹槽。

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湿层由吸湿纱和抗菌纱编织形成半畦编组织,所述半畦编组织包括若干正面集圈线圈纵行,所述凹槽形成于相邻两正面集圈线圈纵行之间。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湿纱采用粘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抗菌纱采用亚麻纤维加捻而成。

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棉层采用棉纱编织形成1+1罗纹组织,所述罗纹组织包括若干正面线圈纵行和反面线圈纵行。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正面线圈纵行上编织形成有若干单针单列集圈。

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涤纶层采用梳栉gb1和梳栉gb2编织形成经编网眼组织。

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

9、所述梳栉gb1的组织结构为:10/12/10/23/21/23||1穿1空;

10、所述梳栉gb2的组织结构为:23/21/23/10/12/10||1穿1空。

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梳栉gb1和梳栉gb2均为涤纶纱,所述涤纶纱采用截面呈三角形的异形涤纶纤维加捻而成。

1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吸湿层能够将棉层上的水分吸收,从而使得棉层上的水分易于向吸湿层传导,水分滞留于位于面料中间位置的吸湿层,从而使得棉层相对来讲较为干燥,不易与皮肤粘连,透气槽的设置不仅减少了棉层与皮肤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增大了皮肤与棉层之间空气流动的速度,从而使得穿着人员感觉较为透气且棉层与皮肤之间不易粘连,凹槽的设置增加了吸湿层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对吸湿层的干燥速度有一定的提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针织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棉层(1)和涤纶层(2),所述棉层(1)和涤纶层(2)之间设置有吸湿层(3),所述吸湿层(3)的吸湿能力大于棉层(1)的吸湿能力,所述棉层(1)背向吸湿层(3)的一侧编织形成有透气槽(4),所述吸湿层(3)背向棉层(1)的一侧编织形成有凹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层(3)由吸湿纱(6)和抗菌纱(7)编织形成半畦编组织,所述半畦编组织包括若干正面集圈线圈纵行(8),所述凹槽(5)形成于相邻两正面集圈线圈纵行(8)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纱(6)采用粘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抗菌纱(7)采用亚麻纤维加捻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棉层(1)采用棉纱编织形成1+1罗纹组织,所述罗纹组织包括若干正面线圈纵行(9)和反面线圈纵行(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线圈纵行(9)上编织形成有若干单针单列集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层(2)采用梳栉GB1和梳栉GB2编织形成经编网眼组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针织布,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栉GB1和梳栉GB2均为涤纶纱,所述涤纶纱采用截面呈三角形的异形涤纶纤维加捻而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针织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棉层(1)和涤纶层(2),所述棉层(1)和涤纶层(2)之间设置有吸湿层(3),所述吸湿层(3)的吸湿能力大于棉层(1)的吸湿能力,所述棉层(1)背向吸湿层(3)的一侧编织形成有透气槽(4),所述吸湿层(3)背向棉层(1)的一侧编织形成有凹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层(3)由吸湿纱(6)和抗菌纱(7)编织形成半畦编组织,所述半畦编组织包括若干正面集圈线圈纵行(8),所述凹槽(5)形成于相邻两正面集圈线圈纵行(8)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纱(6)采用粘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抗菌纱(7)采用亚麻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清平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钠野针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