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方法及结构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一华专利>正文

一种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方法及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4099050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方法及结构,涉及快速道路技术领域,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方法包括车辆进入减速区后在减速标志指引下开始减速,减速至60km/h以下,然后进入合流区,车辆在合流区中在车距确认标志指引下与旁道车辆保持10m以上距离,两条车道上的车辆已呈线性状态,车辆驶出合流区即已合流,在提速区提速至正常车速,然后驶入汇入区,由于两条车道的车辆在合流过程中均保持直线行驶,故称之为线性合流,匝道进入车辆直接提速驶入最右侧车道,不受快速路上在行车辆影响。车流高峰时段,入口路段通行效率大幅提高,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拥堵,避免因车辆无序变道导致的事故易发、通行不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快速道路,尤其是一种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方法及结构


技术介绍

1、在城市快速道路的入口路段,由于条件限制,入口车辆往往没有足够长的专用车道,当在行车辆与入口车辆都较多的情况下,路口合流会十分困难,拥堵与混乱是常有的事,极大的降低了道路的通行效率,针对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快速道路入口路段快速合流方法及结构,用来解决匝道与主干道路车辆合流时易出现拥堵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方法及结构,用来解决匝道与主干道路车辆合流时易出现拥堵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快速路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车道,所述快速路上依次设置有减速区、合流区、提速区和汇入区,匝道与所述汇入区连接,所述提速区最外侧车道逐渐向其内侧车道合并,提速区为单行车道;

3、车辆进入减速区后在减速标志指引下开始减速,减速至60km/h以下,然后进入合流区,车辆在合流区中在车距确认标志指引下与旁道车辆保持10m以上距离,两条车道上的车辆已呈线性状态,车辆驶出合流区即已合流,在提速区提速至正常车速,然后驶入汇入区,由于两条车道的车辆在合流过程中均保持直线行驶,故称之为线性合流,匝道进入车辆直接提速驶入最右侧车道,不受快速路上在行车辆影响。

4、进一步地,所述减速区限速为40km/h。

5、进一步地,所述合流区中车距要求为15m。

6、基于上述的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方法的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结构,包括快速路和匝道,所述快速路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车道,所述快速路上依次设置有减速区、合流区、提速区和汇入区,所述匝道与所述汇入区连接,所述提速区最外侧车道逐渐向内侧车道合并,所述减速区处设置有减速标志,所述合流区处设置有车距确认标志,合流区内车辆需与旁道车辆保持车距。

7、进一步地,所述提速区最外侧车道与内侧车道合并处设置有隔离岛,所述隔离岛为标志线隔离岛或实体隔离岛。

8、进一步地,所述提速区最外侧车道与内侧车道合并处设置有车道引导标志。

9、进一步地,所述减速区长度不小于100m。

10、进一步地,所述合流区长度不小于150m。

11、进一步地,所述提速区长度不小于100m。

12、进一步地,所述车距确认标志为路面标志或路边标志。

13、进一步地,所述汇入区长度不小于150m。

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减速区、合流区的设置,使车辆相互错开,进入提速区外侧倒数第二条车道时为依次进入,从而实现线性合流,匝道进入车辆直接进入最右侧车道,不受快速路上车辆影响,这样,车流高峰时段,入口路段通行效率大幅提高,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拥堵,使本来最复杂困难路段成为有序、安全、畅通路段,避免因车辆无序变道导致的事故易发、通行不畅的问题,解决了城市快速道路上最困扰的难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快速路(1)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车道,所述快速路(1)上依次设置有减速区、合流区、提速区和汇入区,匝道(2)与所述汇入区连接,所述提速区最外侧车道逐渐向其内侧车道合并,提速区为单行车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区限速为45km/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流区中车距要求为15m。

4.基于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方法的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快速路(1)和匝道(2),所述快速路(1)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车道,所述快速路(1)上依次设置有减速区、合流区、提速区和汇入区,所述匝道(2)与所述汇入区连接,所述提速区最外侧车道逐渐向内侧车道合并,所述减速区处设置有减速标志,所述合流区处设置有车距确认标志,合流区内车辆需与旁道车辆保持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速区最外侧车道与内侧车道合并处设置有隔离岛(3),所述隔离岛(3)为标志线隔离岛或实体隔离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速区最外侧车道与内侧车道合并处设置有车道引导标志。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区长度不小于100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流区长度不小于150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速区长度不小于100m,所述汇入区长度不小于150m。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距确认标志为路面标志或路边标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快速路(1)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车道,所述快速路(1)上依次设置有减速区、合流区、提速区和汇入区,匝道(2)与所述汇入区连接,所述提速区最外侧车道逐渐向其内侧车道合并,提速区为单行车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区限速为45km/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流区中车距要求为15m。

4.基于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方法的快速道路入口路段线性合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快速路(1)和匝道(2),所述快速路(1)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车道,所述快速路(1)上依次设置有减速区、合流区、提速区和汇入区,所述匝道(2)与所述汇入区连接,所述提速区最外侧车道逐渐向内侧车道合并,所述减速区处设置有减速标志,所述合流区处设置有车距确认标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一华
申请(专利权)人:周一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