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玻纤带增强成型塑料复合管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玻纤带增强成型塑料复合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8962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纤带增强成型塑料复合管,涉及塑料管技术领域,包括塑料内层管、玻纤带、保温层、塑料外层管以及增强段,所述塑料内层管外涂覆有热熔胶层,所述增强段沿所述塑料内层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所述玻纤带缠绕所述塑料内层管的外部并与所述增强段配合装配,所述保温层套在所述玻纤带的外部,所述保温层外套设有塑料外层管;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玻纤带、增强段的设计结构及布设方式,增强复合管整体功能特性,使得复合完成后的复合管有着良好的抗性变效果,增强复合管轴向应力或牵拉作用力产生的复合管形变的适应强度及复位效果,极大的降低了当复合管形变过程中引起的玻纤带结构受损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管,具体为一种玻纤带增强成型塑料复合管


技术介绍

1、玻璃纤维增强成型塑料复合管是一种以塑料为主体制成,并采用玻璃纤维作为增强层的复合管道。由于玻璃纤维的加入,使得复合管具有出色的强度和刚性,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和重量,这种管道凭借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领域。例如,电力行业、城市给水、污水排放、工业水处理系统、温泉水输送、集中供热二级管网、深层地热、油田集输油等。

2、但是,现有的一些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复合管在布设使用过程中,会不断受到振动、牵拉等状况,容易受损,并在对复合管维修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复合管内的玻璃纤维结构破坏严重,使得复合管的功能特性有所下降。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玻纤带增强成型塑料复合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纤带增强成型塑料复合管,包括塑料内层管、玻纤带、保温层、塑料外层管以及增强段,所述塑料内层管外涂覆有热熔胶层,所述增强段沿所述塑料内层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所述玻纤带缠绕所述塑料内层管的外部并与所述增强段配合装配,所述保温层套在所述玻纤带的外部,所述保温层外套设有塑料外层管。

2、进一步的,所述玻纤带在塑料内层管外缠绕多层,且每层所述玻纤带缠绕的方向交错布设。

3、进一步的,所述增强段包括用于套在塑料内层管外的内绝热盖、用于套在内绝热盖外的外绝热盖,且所述玻纤带缠绕在所述内绝热盖外部,所述外绝热盖夹罩覆盖位于所述内绝热盖外部的所述玻纤带,且所述外绝热盖与内绝热盖夹紧固位。

4、进一步的,所述内绝热盖包括固定盖、内锁紧弹簧杆以及内滑盖,所述固定盖两侧分别设有与其同心的内滑盖,所述内滑盖通过内锁紧弹簧杆与固定盖相连接,且所述固定盖通过热熔胶层与塑料内层管连接固定。

5、进一步的,所述外绝热盖包括外滑盖、外锁紧弹簧杆,所述外滑盖对称设置两组,两组所述外滑盖通过外锁紧弹簧杆相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内滑盖的外径大于固定盖的外径,两组所述外滑盖之间安装有内凹状态的人字连杆,所述人字连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相互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对应的一组所述外滑盖上,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对应的另一组所述外滑盖上。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夹角范围为110°-170°。

8、进一步的,在所述玻纤带通过热熔胶层与塑料内层管热熔连接之前,所述外绝热盖外部安装覆盖隔热罩,且在所述玻纤带通过热熔胶层与塑料内层管热熔连接之后,将所述隔热罩进行拆除。

9、进一步的,所述内绝热盖和所述外绝热盖分别被配置为可拆卸的半弧形结构。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玻纤带增强成型塑料复合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玻纤带、增强段的设计结构及布设方式,增强复合管整体功能特性,使得复合完成后的复合管有着良好的抗性变效果,增强复合管轴向应力或牵拉作用力产生的复合管形变的适应强度及复位效果,能够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尤其是当复合管受到瞬间形变或不断波动的形变情况时,极大的降低了当复合管形变过程中引起的玻纤带结构受损程度,长时间维持其内部玻纤带中良好的玻璃纤维结构,使得能够长期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纤带增强成型塑料复合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内层管(1)、玻纤带(3)、保温层(4)、塑料外层管(5)以及增强段(6),所述塑料内层管(1)外涂覆有热熔胶层(2),所述增强段(6)沿所述塑料内层管(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所述玻纤带(3)缠绕所述塑料内层管(1)的外部并与所述增强段(6)配合装配,所述保温层(4)套在所述玻纤带(3)的外部,所述保温层(4)外套设有塑料外层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带增强成型塑料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带(3)在塑料内层管(1)外缠绕多层,且每层所述玻纤带(3)缠绕的方向交错布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带增强成型塑料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段(6)包括用于套在塑料内层管(1)外的内绝热盖(62)、用于套在内绝热盖(62)外的外绝热盖(61),且所述玻纤带(3)缠绕在所述内绝热盖(62)外部,所述外绝热盖(61)覆盖位于所述内绝热盖(62)外部的所述玻纤带(3),且所述外绝热盖(61)与内绝热盖(62)夹紧固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玻纤带增强成型塑料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绝热盖(62)包括固定盖(621)、内锁紧弹簧杆(622)以及内滑盖(623),所述固定盖(621)两侧分别设有与其同心的内滑盖(623),所述内滑盖(623)通过内锁紧弹簧杆(622)与固定盖(621)相连接,且所述固定盖(621)通过热熔胶层(2)与塑料内层管(1)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玻纤带增强成型塑料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热盖(61)包括外滑盖(611)、外锁紧弹簧杆(613),所述外滑盖(611)对称设置两组,两组所述外滑盖(611)通过外锁紧弹簧杆(613)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玻纤带增强成型塑料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滑盖(623)的外径大于固定盖(621)的外径,两组所述外滑盖(611)之间安装有内凹状态的人字连杆(612),所述人字连杆(612)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相互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对应的一组所述外滑盖(611)上,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对应的另一组所述外滑盖(61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玻纤带增强成型塑料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夹角范围为110°-17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玻纤带增强成型塑料复合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玻纤带(3)通过热熔胶层(2)与塑料内层管(1)热熔连接之前,所述外绝热盖(61)外部安装覆盖隔热罩(7),且在所述玻纤带(3)通过热熔胶层(2)与塑料内层管(1)热熔连接之后,将所述隔热罩(7)进行拆除。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玻纤带增强成型塑料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绝热盖(62)和所述外绝热盖(61)分别被配置为可拆卸的半弧形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纤带增强成型塑料复合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内层管(1)、玻纤带(3)、保温层(4)、塑料外层管(5)以及增强段(6),所述塑料内层管(1)外涂覆有热熔胶层(2),所述增强段(6)沿所述塑料内层管(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所述玻纤带(3)缠绕所述塑料内层管(1)的外部并与所述增强段(6)配合装配,所述保温层(4)套在所述玻纤带(3)的外部,所述保温层(4)外套设有塑料外层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带增强成型塑料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带(3)在塑料内层管(1)外缠绕多层,且每层所述玻纤带(3)缠绕的方向交错布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带增强成型塑料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段(6)包括用于套在塑料内层管(1)外的内绝热盖(62)、用于套在内绝热盖(62)外的外绝热盖(61),且所述玻纤带(3)缠绕在所述内绝热盖(62)外部,所述外绝热盖(61)覆盖位于所述内绝热盖(62)外部的所述玻纤带(3),且所述外绝热盖(61)与内绝热盖(62)夹紧固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玻纤带增强成型塑料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绝热盖(62)包括固定盖(621)、内锁紧弹簧杆(622)以及内滑盖(623),所述固定盖(621)两侧分别设有与其同心的内滑盖(623),所述内滑盖(623)通过内锁紧弹簧杆(622)与固定盖(621)相连接,且所述固定盖(621)通过热熔胶层(2)与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仕杰刘炳锐任广智赵子萱高飞龙曹丽圆于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新达德安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