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8912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包括布带、拉头体、弹性锁定件和引拉件;布带一侧弯折形成槽体,槽体外侧设有链牙;拉头体包括上板部;上板部部分容纳于槽体中,上板部上设有第一铆接件和第二铆接件;第一铆接件的自由端和第二铆接件的自由端铆接,并与拉头体围合形成转轴孔;弹性锁定件一端与拉头体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拉头体固定连接;引拉件上设有转动轴,转动轴转动连接于转轴孔;转动轴上具有凸起部,转动轴转动时,凸起部始终抵接于弹性锁定件。本申请中,通过在布带的一侧设置槽体,拉头体的上板部部分容纳于槽体中,能够使拉头的大部分结构隐藏于布带的下方,仅引拉件外露于布带的上方,提高了拉链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拉链,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


技术介绍

1、拉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产品,而拉头是拉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拉头通常分为自动式、半自动式和非自动式;自动式是指拉动引拉件使锁针脱离链牙来解锁,无论任何状况下放下引拉件,锁针就会通过弹性部件回位上锁。最常运用在外套、防晒服、口袋及门禁裤子、鞋子等。半自动式是指锁针经由引拉件带动锁针上升来解锁,引拉件必须往下掰朝导出口才能制锁,最常使用在运动服饰等。非自动式是指产品没有锁针,对拉链没有制锁效果,左右两边链条拉扯,头体就能在链牙上滑动,最常使用在箱包、蚊帐等物品上。

2、现有技术中的半自动拉头,通常是引拉件直接与锁针转动连接,以通过引拉件带动锁针实现解锁,然而这种结构,容易造成引拉件晃动,影响用户使用的体验感(如跑步时,由于引拉件晃动产生异响),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锁针解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引拉件容易晃动、拉头整体外露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包括布带、拉头体、弹性锁定件和引拉件;所述布带一侧弯折形成槽体,所述槽体外侧设有链牙;所述拉头体包括上板部;所述上板部部分容纳于所述槽体中,所述上板部上设有第一铆接件和第二铆接件;所述第一铆接件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铆接件的自由端铆接,且所述第一铆接件、所述第二铆接件与所述拉头体共同围合出转轴孔;所述弹性锁定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拉头体活动连接,所述弹性锁定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拉头体固定连接;所述引拉件上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孔;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弹性锁定件与所述拉头体之间;所述转动轴上具有凸起部,所述转动轴转动时,所述凸起部始终抵接于所述弹性锁定件。

3、可选地,所述第一铆接件和所述第二铆接件分别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铆接件和所述第二铆接件之间的间隙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容纳所述弹性锁定件。

4、可选地,所述拉头体还包括下板部和支心部和上板部;所述支心部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板部连接,所述支心部的第二端和所述上板部连接;所述上板部、所述支心部和所述下板部,在所述下板部的第一端围合形成导入口;所述上板部和所述下板部,在所述下板部的第二端围合形成导出口;所述导入口和所述导出口相互连通形成导向槽,所述链牙位于所述导向槽中。

5、可选地,所述弹性锁定件包括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所述弹性锁定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上板部活动连接,所述弹性锁定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上板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锁定件具有第一锁定状态、第二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在第一锁定状态时,所述弹性锁定件的第一端伸入到所述导出口中,所述引拉件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部放置,所述凸起部的自由端朝向所述导出口;在第二锁定状态时,所述弹性锁定件的第一端伸入到所述导出口中,所述引拉件平行于所述第二平面部放置,所述凸起部的自由端朝向所述导入口;在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凸起部的自由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平面部,并顶起所述弹性锁定件,使所述弹性锁定件的第一端缩回于所述导出口外部。

6、可选地,所述弹性锁定件还包括导向部,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间隔设置,所述导向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之间,且所述导向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平面部的表面呈钝角设置。

7、可选地,所述弹性锁定件还包括锁定部和安装部;所述锁定部与所述第一平面部折弯设置,所述弹性锁定件的第一端形成所述锁定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平面部折弯设置,所述弹性锁定件的第二端形成所述安装部。

8、可选地,所述上板部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上板部,且与所述导出口连通;所述弹性锁定件的第一端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处与所述上板部活动连接;所述弹性锁定件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处与所述上板部固定连接。

9、可选地,所述引拉件上设有第一镂空部,所述第一镂空部在所述引拉件的第一端形成所述转动轴;所述凸起部朝向所述第一镂空部凸起。

10、可选地,所述转动轴的圆周面上设有相对的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用于在所述第一锁定状态时避让所述第一平面部;所述第二避让槽用于在所述第二锁定状态时避让所述第二平面部。

11、可选地,所述引拉件上设有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二镂空部位于所述引拉件的第二端。

12、本申请提供的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中,通过在布带的一侧设置槽体,拉头体的上板部部分容纳于槽体中,能够使拉头的大部分结构隐藏于布带的下方,仅引拉件外露于布带的上方,提高了拉链的美观性。

14、(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中,无论引拉件的转动轴转动到哪个角度,转动轴上的凸起部始终抵接于弹性锁定件,利用弹性锁定件的弹力,可以使引拉件的转动轴稳定的置于弹性锁定件与拉头体之间,不会产生晃动,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体验感。

15、(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中,通过在拉头体上设有第一铆接件和第二铆接件,可以先将转动轴置于第一铆接件和第二铆接件之间,然后再铆合第一铆接件和第二铆接件形成转轴孔与转动轴转动连接,极大方便了引拉件的安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铆接件和所述第二铆接件分别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铆接件和所述第二铆接件之间的间隙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容纳所述弹性锁定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头体还包括下板部和支心部,所述支心部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板部连接;所述支心部的第二端和所述上板部连接;所述上板部、所述支心部和所述下板部,在所述下板部的第一端围合形成导入口;所述上板部和所述下板部,在所述下板部的第二端围合形成导出口;所述导入口和所述导出口相互连通形成导向槽,所述链牙位于所述导向槽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锁定件包括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所述弹性锁定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上板部活动连接,所述弹性锁定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上板部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锁定件还包括导向部,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间隔设置,所述导向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之间,且所述导向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平面部的表面呈钝角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锁定件还包括锁定部和安装部;所述锁定部与所述第一平面部折弯设置,所述弹性锁定件的第一端形成所述锁定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平面部折弯设置,所述弹性锁定件的第二端形成所述安装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部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上板部,且与所述导出口连通;所述弹性锁定件的第一端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处与所述上板部活动连接;所述弹性锁定件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处与所述上板部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拉件上设有第一镂空部,所述第一镂空部在所述引拉件的第一端形成所述转动轴;所述凸起部朝向所述第一镂空部凸起。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的圆周面上设有相对的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用于在所述第一锁定状态时避让所述第一平面部;所述第二避让槽用于在所述第二锁定状态时避让所述第二平面部。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拉件上设有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二镂空部位于所述引拉件的第二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铆接件和所述第二铆接件分别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铆接件和所述第二铆接件之间的间隙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容纳所述弹性锁定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头体还包括下板部和支心部,所述支心部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板部连接;所述支心部的第二端和所述上板部连接;所述上板部、所述支心部和所述下板部,在所述下板部的第一端围合形成导入口;所述上板部和所述下板部,在所述下板部的第二端围合形成导出口;所述导入口和所述导出口相互连通形成导向槽,所述链牙位于所述导向槽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锁定件包括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所述弹性锁定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上板部活动连接,所述弹性锁定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上板部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隐藏式半自动上锁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锁定件还包括导向部,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间隔设置,所述导向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之间,且所述导向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平面部的表面呈钝角设置。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信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圣达拉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