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延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853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9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延展装置,采用张紧配合加热的方式对极性件进行延展。本装置通过支撑部对极性件进行拉伸、延展,并设置辊压轴驱动支撑部伸缩,以适应不同型号的极性件,以及达到不同程度的拉伸、延展效果,同时,设置加热件,在张紧效果最优的位置辅以加热,从而实现对极性件的延展优化,能够有效的改善极性件出现的皱纹及拉伸过程中的断带现象,可极大的减少产品的不良率,同时提升生产效率,并且加热件设有可沿竖直方向调节长度的增距杆,使加热件的加热口能够适应更多不同规格的极性件,以及与极性件不同张紧程度时的支撑部匹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特别是涉及一种延展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现阶段中,电池在辊压过程中,没有活性物质涂覆的部分不会发生延展,而有活性物质的极片在辊压力作用下会产生延展,导致两处位置延展不一致,从而在外观上就形成为箔材边缘波浪,严重时,甚至会形成细密的褶皱。尤其是负极极片,在模切后,负极极片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翘曲、月牙,导致模切后出现不良掉片的情况。并且,极片打皱、翘曲还与极片的压实密度和集流体材料有关,压实密度越大、基材越薄,翘曲和打皱就会越严重,也不易调整。

2、在现有技术中,改善上述问题的技术手段主要有三种,包括:

3、第一种,以安装除皱张力辊的方式,通过调整两辊张力的大小,对极片进行拉伸、延展,同时改善极耳位置的延展,减轻极片翘曲和褶皱的问题。但是经过仔细研究该技术手段不难发现,此技术手段中的除皱张力辊均为圆柱形辊,然而通过张力辊除皱是整体拉伸,极片延展时的内应力不能完全释放,只能延展到极耳一半的位置,导致仍会存在极片翘曲和褶皱的问题,只能达到褶皱位置外移、严重度减轻的作用,因此,极片翘曲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同时,通过张力除皱时,如果张力过小,则会起不到释放极耳延展效果;如果张力过大,则会增大极片辊压过程中出现断带现象的风险。

4、第二种,在辊压处的主辊上粘贴铁氟龙,将极耳位置垫高至与料区水平,使得辊压时,在走带过程中,将极耳内应力向外释放、极耳向外延展,从而达到消除极片褶皱和翘曲的目的。但是该技术手段实施时,要针对极片料区与极耳交界位置进行铁氟龙粘贴,对于实施操作精度要求较高,且如果粘贴位置不到位,则会导致铁氟龙容易硌伤料区。同时,铁氟龙长期使用会存在磨损,需要定期更换,导致出现增加了工人们的工作量、工作内容反复等问题。铁氟龙的磨损程度与来料、生产的情况有关,当出现辊压过程中铁氟龙磨损的情况时,会导致极片划伤造成大量报废。

5、第三种,从工艺设计上着手,关于工艺设计方面,主要针对极片留白位置和涂料位置受力不均匀而造成的极片打皱的问题,极片要选择合适的涂布面密度和压实密度,适当降低压实密度或采用热辊工艺可以改善极片打皱的问题。只是工艺设计首先需要满足电芯的安全及性能而设计,可变动范围较小,针对极片褶皱与翘曲问题只能稍微改善。

6、在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219371069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极片延展设备,用于与辊压平面相配合,以对设置有涂覆区和留白区的极片进行辊压,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辊和气涨辊,压辊用于辊压极片的涂覆区;气涨辊用于辊压极片的留白区,气涨辊与压辊间隔设置,且通过调整气涨辊的外径来改变气涨辊辊压时的压力。此技术方案提供的锂电池极片延展设备,可避免极片打皱现象发生,提高了极片的良品率和电池的安全性,但其改变极片受到的张力时,不易控制张力的大小,若张力过小,则会达不到避免极片打皱的效果;若张力过大,则会有极片被拉断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延展装置,采用张紧配合加热的方式对极性件进行延展,优化极性件的延展效果。

2、本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延展装置,包括辊压轴、支撑部和加热件,辊压轴设有支撑部,辊压轴驱动支撑部向外伸展,将绕设于支撑部上的极性件张紧,加热件悬置设于支撑部延展接触极性件位置的上方,用以加热、延展极性件。

3、进一步的,加热件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在加热件上通过高频电流,从而产生高频磁场,对在高频磁场内的金属进行高频共振产生涡电流,涡电流可以在短时间内对金属材料进行快速加热。

4、进一步的,辊压轴包括内轴和壳体,内轴的外周设置支撑部,壳体套设于内轴的外周,壳体对应支撑部的位置设置开口。

5、进一步的,辊压轴的两端分设并行、同轴的底座,底座和辊压轴之间设置连接轴,连接轴的一端与壳体固接,另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使得辊压轴在被外动力驱动时,能够在两个底座间实现自转。

6、进一步的,内轴为可收缩的弹性材质,能够达到膨胀和收缩的效果。

7、进一步的,壳体为刚性材质,不具备膨胀和收缩的功能。

8、进一步的,壳体开口的尺寸不小于支撑部横截面的尺寸。

9、进一步的,壳体设有与内轴连通的进气孔,进气孔用以向内轴内填充气体,使得支撑部从壳体的开口处伸出。

10、进一步的,进气孔位于壳体左端的上端部。

11、进一步的,还包括与进气孔尺寸匹配的密封件,进气孔与密封件的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圈,密封件通过挤压密封圈密封进气孔。

12、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底座与壳体的两端转动连接

13、进一步的,支撑部伸出壳体的长度小于壳体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间距。

14、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底座的外侧固接,支撑架上搭载加热件。

15、进一步的,支撑架包括直杆和横杆,两根直杆分设在两个底座的外侧、轴心,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的上端对接,横杆上搭载加热件。

16、进一步的,壳体沿轴向设置多个极性件缠绕区,内轴对应各个极性件缠绕区均设置支撑部。

17、进一步的,极性件缠绕区为极性件与壳体抵接、缠绕的部分。

18、进一步的,进气孔位于极性件缠绕区之外。

19、进一步的,多个极性件缠绕区间隔均匀的沿壳体的轴向设置,多个支撑部间隔均匀的沿内轴的轴向对应极性件缠绕区设置,且壳体上对应支撑部的位置设置开口。

20、进一步的,极性件缠绕区的上方对应均悬置设有加热件。

21、进一步的,加热件的加热口正对支撑部与极性件的最大程度抵接处悬置。

22、进一步的,加热件包括增距杆和输出部,增距杆指向辊压轴并垂直设置在横杆上,增距杆的尾端设置输出部,输出部的加热口正对支撑部与极性件的最大程度抵接处。

23、进一步的,增距杆可沿竖直方向伸缩,使得输出部可自由调节其加热口与极性件之间的间距,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极性件,以及与极性件不同张紧程度时的支撑部匹配。具体而言,当极性件张紧程度大时,支撑部伸出的长度长,增距杆的相对需求就低;当极性件张紧程度小时,支撑部伸出的长度短,增距杆的相对需求就高。

24、进一步的,本申请中的支撑部与极性件的最大程度抵接处为,极性件走带时,被支撑部撑起后的弯折程度最强处。

25、进一步的,极性件缠绕区的周向设置多个支撑部。

26、进一步的,多个极性件缠绕区间隔均匀的沿壳体的周向设置,多个支撑部间隔均匀的沿内轴的周向设置。

27、进一步的,支撑部与极性件的抵接区设置分隔层,分隔层用以减小支撑部与极性件之间的摩擦力。

28、进一步的,分隔层为铁氟龙喷涂层,具有低摩擦系数、耐磨性、耐温性等优点,将支撑部与极性件隔开,防止极性件与支撑部摩擦时产生磨损。

2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30、本技术通过加热的方式优化极性件的延展效果;在张紧效果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延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辊压轴(2)、支撑部(3)和加热件(4),所述辊压轴(2)设有所述支撑部(3),所述辊压轴(2)驱动所述支撑部(3)向外伸展,将绕设于所述支撑部(3)上的极性件(7)张紧,所述加热件(4)悬置设于所述支撑部(3)延展接触所述极性件(7)位置的上方,用以加热、延展所述极性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轴(2)包括内轴(21)和壳体(22),所述内轴(21)的外周设置所述支撑部(3),所述壳体(22)套设于所述内轴(21)的外周,所述壳体(22)对应所述支撑部(3)的位置设置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延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2)开口的尺寸不小于所述支撑部(3)横截面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延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2)设有与所述内轴(21)连通的进气孔(23),所述进气孔(23)用以向所述内轴(21)内填充气体,使得所述支撑部(3)从所述壳体(22)的开口处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延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与所述壳体(22)的两端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延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6),所述支撑架(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底座(1)的外侧固接,所述支撑架(6)上搭载所述加热件(4)。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延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2)沿轴向设置多个极性件缠绕区,所述内轴(21)对应各个所述极性件缠绕区均设置所述支撑部(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延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件缠绕区的上方对应均悬置设有所述加热件(4)。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延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件缠绕区的周向设置多个所述支撑部(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与所述极性件(7)的抵接区设置分隔层(5),所述分隔层(5)用以减小所述支撑部(3)与所述极性件(7)之间的摩擦力。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延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辊压轴(2)、支撑部(3)和加热件(4),所述辊压轴(2)设有所述支撑部(3),所述辊压轴(2)驱动所述支撑部(3)向外伸展,将绕设于所述支撑部(3)上的极性件(7)张紧,所述加热件(4)悬置设于所述支撑部(3)延展接触所述极性件(7)位置的上方,用以加热、延展所述极性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轴(2)包括内轴(21)和壳体(22),所述内轴(21)的外周设置所述支撑部(3),所述壳体(22)套设于所述内轴(21)的外周,所述壳体(22)对应所述支撑部(3)的位置设置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延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2)开口的尺寸不小于所述支撑部(3)横截面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延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2)设有与所述内轴(21)连通的进气孔(23),所述进气孔(23)用以向所述内轴(21)内填充气体,使得所述支撑部(3)从所述壳体(22)的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祥志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