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谱带绿光、红光Ag-In-Ga-Zn-S纳米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8392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窄谱带绿光、红光Ag‑In‑Ga‑Zn‑S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属于量子点合成技术领域,采用一锅法制备,将Ag源、In源、Ga源、Zn源一锅法预热,后注入S前驱体溶液升温得到Ag‑In‑Ga‑Zn‑S纳米晶。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半峰宽小于40nm的光致发光光谱;通过调控In、Ga的比例,实现了窄谱带绿光至红光范围量子点的合成,发光峰位在480nm‑680nm,拓宽了窄谱带发光范围,同时也实现了窄带发射的特性;引入少量的锌前驱体,抑制了表面缺陷和内部缺陷发光,实现量子荧光产率大于40%、窄带发射的特性;简化了步骤,合成简单便捷;随反应时间增加不会产生发光性能的突变,更易于对不同批次产物的性能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量子点合成,具体涉及一种窄谱带绿光、红光ag-in-ga-zn-s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胶体半导体纳米晶又称为半导体量子点,i-iii-vi族量子点在发光二极管(led)领域的研究背景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些量子点由i族、iii族和vi族元素组成,如铜铟硫(cuins2)和铜铟硒(cuinse2),并因其独特的光电特性而成为发光二极管技术发展的关键材料。目前半导体量子点的电致发光器件主要以ii-vi族镉基量子点为发光层材料,但镉等重金属元素对环境和人体都有一定的危害,相比之下i-iii-vi族半导体纳米晶的制备合成更为绿色环保;传统银基i-iii-vi族半导体纳米晶由于自身内部具有大量缺陷态,致使其光致发光(pl)光谱及电致发光(el)光谱半峰全宽(fwhm)普遍较宽,导致了应用的发光器件色纯度不高,限制了i-iii-vi族半导体纳米晶在显示领域的应用;目前对于窄带i-iii-vi族半导体纳米晶的报道进局限于绿光至黄光范围内,红光还没有报道过,不利于实现i-iii-vi族半导体纳米晶全光谱范围显示发光;除此之外,所有报道过的窄带i-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窄谱带绿光、红光Ag-In-Ga-Zn-S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Ag源、In源、Ga源、Zn源一锅法预热,后注入S前驱体溶液升温得到Ag-Ga-Zn-S纳米晶;通过调控In、Ga的比例实现发光峰位的移动,调控发光峰半峰全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谱带绿光、红光Ag-In-Ga-Zn-S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光致发光光谱半峰全宽小于4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谱带绿光、红光Ag-In-Ga-Zn-S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光致发光峰位于480-680nm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谱带绿光、红光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窄谱带绿光、红光ag-in-ga-zn-s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ag源、in源、ga源、zn源一锅法预热,后注入s前驱体溶液升温得到ag-ga-zn-s纳米晶;通过调控in、ga的比例实现发光峰位的移动,调控发光峰半峰全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谱带绿光、红光ag-in-ga-zn-s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光致发光光谱半峰全宽小于4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谱带绿光、红光ag-in-ga-zn-s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光致发光峰位于480-680nm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谱带绿光、红光ag-in-ga-zn-s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窄谱带发光量子点制备引入了zn前驱体,抑制了表面缺陷和内部缺陷发光,量子荧光产率大于40%,实现窄带发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谱带绿光、红光ag-in-ga-zn-s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窄谱带发光量子点制备采用一锅法制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谱带绿光、红光ag-in-ga-zn-s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量子点制备步骤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窄谱带绿光、红光ag-in-ga-zn-s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药品中,ag源为硝酸银、醋酸银、碳酸银或卤化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in源为乙酰丙酮铟、氯化铟、硝酸铟、硫酸铟或醋酸铟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镓源为乙酰丙酮镓、氯化镓、硝酸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爱伟解修林林欧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