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作用顶装式手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8371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8
本技术提供了反作用顶装式手轮机构,涉及气动调节阀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手轮转动连接在机座的顶端,手轮与机座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单元,两组膜盖的边部固定连接,两组膜盖之间形成空腔,机座的底端固定连接在一组膜盖的外侧壁上,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另一组膜盖的外侧壁上,手轮中心处贯穿有丝杆且还与丝杆螺纹连接,丝杆的底端依次伸入机座与一组膜盖,丝杆的侧壁与机座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单元。本申请结构简单易操作,便于安装,运动部件大多位于相对封闭空间内,保证阀体运行顺畅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动调节阀,尤其是涉及反作用顶装式手轮机构


技术介绍

1、气动薄膜式调节阀是当今石油、化工、冶金、电力、食品、制药、市政等行业,对各种流体的流量、压力、液位等实现自动或远程控制、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自动控制阀门。在执行机构或控制气源出现故障时,必须利用手轮机构进行人工手动控制阀门的启闭,以确保设备和人员安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但是现有的手轮机构,为了手动和自动互不影响,采用的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容易影响调节阀的整体寿命和使用状态。

2、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便于安装,运动部件大多位于相对封闭空间内,保证阀体运行顺畅和使用寿命的反作用顶装式手轮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反作用顶装式手轮机构,结构简单易操作,便于安装,运动部件大多位于相对封闭空间内,保证阀体运行顺畅和使用寿命,具备自动复位与手动调节两种控制结构,在自动控制出现故障时,可以采用手动控制。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的反作用顶装式手轮机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手轮、机座、两组膜盖与支架,所述手轮转动连接在所述机座的顶端,所述手轮与所述机座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单元,两组所述膜盖的边部固定连接,两组所述膜盖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机座的底端固定连接在一组所述膜盖的外侧壁上,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另一组所述膜盖的外侧壁上,所述手轮中心处贯穿有丝杆且还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丝杆的底端依次伸入所述机座与一组所述膜盖,所述丝杆的侧壁与所述机座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单元,所述丝杆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单元、手轮直线运动,所述空腔内设置有自动复位单元,所述丝杆的底端限制于所述自动复位单元内,所述丝杆带动所述自动复位单元和所述支架内的推杆上移。

4、优选的,所述自动复位单元包括膜片,所述膜片的边部固定连接在两组所述膜盖之间,所述膜盖的上方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的边部与位于上方的膜盖之间抵接连接有若干压缩弹簧,所述推杆的顶端依次穿过所述支架的顶部、位于下方的所述膜盖与所述膜片,所述推杆的顶端与所述托盘的中心固定连接。

5、优选的,还包括:

6、传力套,所述传力套固定连接在所述托盘的顶面中心,所述传力套的中心与所述推杆的顶端固定点对应设置,所述丝杆的底端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竖向滑动连接在所述传力套内,所述传力套的顶端随着所述丝杆上移穿过所述膜盖。

7、优选的,还包括:

8、螺纹套,所述螺纹套转动连接在所述机座的顶端,所述手轮套设在所述螺纹套的顶端,所述手轮通过平键与所述螺纹套同步转动,所述螺纹套螺纹套设在所述丝杆的顶端。

9、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包括插销与若干第一限位槽,若干所述第一限位槽开设在所述机座的顶面,所述插销的底端竖向贯穿所述手轮且还与伸入一组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插销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与所述手轮底侧抵接,所述复位弹簧的低端与所述插销的底端抵接。

10、优选的,还包括:

11、限位销,所述限位销位于所述手轮的上方,所述限位销固定贯穿所述插销,所述手轮的顶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限位销适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12、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单元包括防转销与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沿轴线方向槽开设在所述丝杆的侧壁上,所述防转销的一端贯穿所述机座侧壁且还位于所述第三限位槽内。

13、优选的,还包括:

14、防雨罩,所述防雨罩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套的顶端。

15、优选的,还包括:

16、压力气源孔,所述压力气源孔开设在位于下放的所述膜盖底壁上。

17、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手轮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手动转动,带动丝杆上移或下移并做直线运动,从而带动自动复位单元和支架内的推杆上移或下移;第一限位单元的主要作用是限制手轮转动,避免误操作,从而保证了丝杆所在位置的稳定性;第二限位单元的主要作用是保证丝杆在上移或下移过程中,避免发生转动,保证动力传递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自动复位单元的主要作用是当支架处压力减小时,推杆能够自动复位。整体上,本申请结构简单易操作,便于安装,运动部件大多位于相对封闭空间内,保证阀体运行顺畅和使用寿命,具备自动复位与手动调节两种控制结构,在自动控制出现故障时,可以采用手动控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反作用顶装式手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手轮(14)、机座(8)、两组膜盖(6)与支架(24),所述手轮(14)转动连接在所述机座(8)的顶端,所述手轮(14)与所述机座(8)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单元,两组所述膜盖(6)的边部固定连接,两组所述膜盖(6)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机座(8)的底端固定连接在一组所述膜盖(6)的外侧壁上,所述支架(24)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另一组所述膜盖(6)的外侧壁上,所述手轮(14)中心处贯穿有丝杆(16)且还与所述丝杆(16)螺纹连接,所述丝杆(16)的底端依次伸入所述机座(8)与一组所述膜盖(6),所述丝杆(16)的侧壁与所述机座(8)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单元,所述丝杆(16)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单元、手轮(14)直线运动,所述空腔内设置有自动复位单元,所述丝杆(16)的底端限制于所述自动复位单元内,所述丝杆(16)带动所述自动复位单元和所述支架(24)内的推杆(1)上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作用顶装式手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复位单元包括膜片(3),所述膜片(3)的边部固定连接在两组所述膜盖(6)之间,所述膜盖(6)的上方设置有托盘(4),所述托盘(4)的边部与位于上方的膜盖(6)之间抵接连接有若干压缩弹簧(5),所述推杆(1)的顶端依次穿过所述支架(24)的顶部、位于下方的所述膜盖(6)与所述膜片(3),所述推杆(1)的顶端与所述托盘(4)的中心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作用顶装式手轮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作用顶装式手轮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作用顶装式手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包括插销(17)与若干第一限位槽,若干所述第一限位槽开设在所述机座(8)的顶面,所述插销(17)的底端竖向贯穿所述手轮(14)且还与伸入一组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插销(17)上套设有复位弹簧(19),所述复位弹簧(19)的顶端与所述手轮(14)底侧抵接,所述复位弹簧(19)的低端与所述插销(17)的底端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作用顶装式手轮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作用顶装式手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单元包括防转销(9)与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沿轴线方向槽开设在所述丝杆(16)的侧壁上,所述防转销(9)的一端贯穿所述机座(8)侧壁且还位于所述第三限位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作用顶装式手轮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作用顶装式手轮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反作用顶装式手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手轮(14)、机座(8)、两组膜盖(6)与支架(24),所述手轮(14)转动连接在所述机座(8)的顶端,所述手轮(14)与所述机座(8)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单元,两组所述膜盖(6)的边部固定连接,两组所述膜盖(6)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机座(8)的底端固定连接在一组所述膜盖(6)的外侧壁上,所述支架(24)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另一组所述膜盖(6)的外侧壁上,所述手轮(14)中心处贯穿有丝杆(16)且还与所述丝杆(16)螺纹连接,所述丝杆(16)的底端依次伸入所述机座(8)与一组所述膜盖(6),所述丝杆(16)的侧壁与所述机座(8)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单元,所述丝杆(16)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单元、手轮(14)直线运动,所述空腔内设置有自动复位单元,所述丝杆(16)的底端限制于所述自动复位单元内,所述丝杆(16)带动所述自动复位单元和所述支架(24)内的推杆(1)上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作用顶装式手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复位单元包括膜片(3),所述膜片(3)的边部固定连接在两组所述膜盖(6)之间,所述膜盖(6)的上方设置有托盘(4),所述托盘(4)的边部与位于上方的膜盖(6)之间抵接连接有若干压缩弹簧(5),所述推杆(1)的顶端依次穿过所述支架(2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雄崔高启李龙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汇正阀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