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安装,特别涉及一种电机安装用固定机构。
技术介绍
1、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在电路中是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方便分离的电机固定机构(公开号:cn 216564786u),包括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板顶部的电机本体、与所述电机本体形成固定连接的电机底座,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底部外壁与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外壁相接触,所述定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远离所述定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柱,所述横柱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组件。本技术通过定位组件中的卡柱与第一弹簧之间的配合作用,不仅能够对电机进行快速的安装和拆卸,同时还能够保证电机本体固定后整体的稳定性,整个固定过程操作简便,无需使用多组螺栓进行固定,满足了人们对电机本体的安装拆卸需求。
3、上述技术存在以下缺点,一、上述结构便于电机底座与固定板的装卸,并不便于电机与电机底座的装卸,且电机座不便于对电机底部进行散热。二、上述结构不具有减振功能,因此在振动的时候易造成电机底座晃动,从而造成定位组件中与固定板连接之间产生晃动,从而影响电机的使用,因此存在了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安装用固定机构,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安装用固定机构,包括电机本体、上定位板、下定位板,所述的电机本体夹持于上定位板与下定位板之间,所述的上定位板与下定位板为相同的弧形板,且上定位板的左右两端均固设有第一连接板,下定位板的左右两端均固设有第二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定位板中开设有两个第一散热口,且左右两端的第一连接板中均等距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的第一连接板上端面中设有环绕定位孔的定位环,所述的上定位板的下端面中等距连接有多个夹持机构,所述的夹持机构由若干弹簧伸缩杆、一个弧形夹持板构成,所述的下定位板中开设有第二散热口,且下端面中位于第二散热口两侧对称固接有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中开设有连接螺孔,所述的下定位板的上端面中位于第二散热口的前后两端处对称设有两个橡胶制缓冲垫,所述上定位板与下定位板通过定位机构进行连接,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螺纹杆、弹簧、限位环、螺帽构成,所述的螺纹杆对称固设于下定位板左右两端的第二连接板中,且螺纹杆与上定位板左右两端的第一连接板中的定位孔相匹配,所述的第一连接板通过定位孔套设于螺纹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安装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中的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安装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中螺纹杆穿设定位孔后,套设有弹簧,所述的弹簧下端面位于定位环内,所述的限位环滑动套设于螺纹杆中位于弹簧上方,且限位环下端面与弹簧的上端相抵触,所述的螺帽螺纹连接于螺纹杆中位于限位环上方,且螺帽下端面与限位环上端面相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安装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垫为弧形,且与弧形夹持板同轴心,所述的缓冲垫上端面与电机本体下端面相贴合,所述弧形夹持板的下端面与电机本体的上端面相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安装用固定机构,包括电机本体、上定位板、下定位板,所述的电机本体夹持于上定位板与下定位板之间,所述的上定位板与下定位板为相同的弧形板,且上定位板的左右两端均固设有第一连接板,下定位板的左右两端均固设有第二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定位板中开设有两个第一散热口,且左右两端的第一连接板中均等距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的第一连接板上端面中设有环绕定位孔的定位环,所述的上定位板的下端面中等距连接有多个夹持机构,所述的夹持机构由若干弹簧伸缩杆、一个弧形夹持板构成,所述的下定位板中开设有第二散热口,且下端面中位于第二散热口两侧对称固接有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中开设有连接螺孔,所述的下定位板的上端面中位于第二散热口的前后两端处对称设有两个橡胶制缓冲垫,所述上定位板与下定位板通过定位机构进行连接,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螺纹杆、弹簧、限位环、螺帽构成,所述的螺纹杆对称固设于下定位板左右两端的第二连接板中,且螺纹杆与上定位板左右两端的第一连接板中的定位孔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继军,杜炜炜,
申请(专利权)人:六安徽力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