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缓倾斜中厚矿体预控顶房柱分层采矿法制造技术_技高网

缓倾斜中厚矿体预控顶房柱分层采矿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8197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采矿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缓倾斜中厚矿体预控顶房柱分层采矿法,具体步骤如下:采准工作,将缓倾斜中厚矿体沿矿体走向方向划分为多个盘区,相邻盘区之间由盘区矿柱隔开,沿矿体倾向方向上在盘区矿柱内沿盘区矿柱靠近采场一侧掘进上山;回采工作,将每一个盘区内的矿体分为上层矿和下层矿,上层矿和下层矿均沿上山由上至下回采,先回采上层矿,上层矿向下回采指定距离后,再回采下层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每一个盘区划分为上层矿和下层矿分层开采,盘区内可多个采场同时回采,盘区内不同采场的凿岩与出矿工作能平行作业,互不干扰,采用铲运机出矿,实现了机械化连续高强度开采,提高了矿山生产效率,从而使得提高开采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采矿,涉及一种缓倾斜中厚矿体预控顶房柱分层采矿法


技术介绍

1、缓倾斜中厚矿体指倾角在5-30°,厚度为4-15m的矿体。金属矿山破碎矿岩条件下缓倾斜中厚矿体安全高效回采,在国内外一直是一个采矿难题。目前,对于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方法主要有三种,分为房柱法、分层充填法和分段空场法。

2、然而,采用上述三种开采方法存在矿山生产效率较低、采切比较大、矿石贫化率较高等问题,第一种房柱法分为浅孔房柱法和中深孔房柱法,其中,采用浅孔房柱法开采时,一次无法采全厚,需要进行两次或多次浅孔挑顶以及大量的场地平整工作,因此作业环境较差,生产效率较低;采用中深孔房柱法开采时受中厚矿体厚度影响,无法发挥中深孔采矿的优势,导致采切比增大、单位矿石凿岩工作量增大等。第二种分层充填法,采用分层充填法开采时,凿岩、爆破和出矿等作业不能同时进行,生产效率低,作业线长。第三种分段空场法,采用分段空场法开采时,一般采用中深孔爆破落矿,生产效率较高,但对矿体边界的控制较差,因此矿石回收率较低、贫化率高,同时,分段空场法开采时需要掘进大量的凿岩巷道和出矿巷道,故采切比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倾斜中厚矿体预控顶房柱分层采矿法,能够提高矿山生产效率,减小采切比,降低矿石贫化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缓倾斜中厚矿体预控顶房柱分层采矿法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缓倾斜中厚矿体预控顶房柱分层采矿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p>

4、采准工作,将缓倾斜中厚矿体沿矿体走向方向划分为多个盘区,每一个盘区长轴方向沿矿体倾向,每一个盘区的短轴方向沿矿体走向,相邻盘区之间由盘区矿柱隔开,沿矿体倾向方向上在盘区矿柱内沿盘区矿柱靠近采场一侧掘进上山,上山的顶板沿矿体的顶板布置,在上山下端一侧的盘区矿柱内布置有盘区溜井,上山与盘区溜井由溜井联巷连通,盘区溜井下部连通运输巷;

5、回采工作,将每一个盘区内的矿体分为上层矿和下层矿,上层矿和下层矿均沿上山由上至下回采,先回采上层矿,上层矿向下回采指定距离后,再回采下层矿。

6、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7、其中所述回采上层矿的具体步骤如下:

8、以上山作为自由面,向上山靠近盘区的侧壁钻进浅孔,爆破落矿后由运输设备将矿石经上山和溜井联巷运至盘区溜井;

9、出矿完成后对回采区域采场顶板进行锚杆护顶;

10、沿矿体走向回采至盘区另一侧的相邻盘区矿柱为止,再沿上山继续向下进行下一个回采循环,回采上层矿时,从上山一侧开始在空区内留有点柱,点柱呈阵列分布。

11、其中回采上层矿时相邻点柱在水平面的投影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10m~14m。

12、其中回采下层矿的具体步骤如下:

13、首先将靠近采场上山的底板向下扩刷至矿体底板,形成上山变坡段和上山扩刷段;

14、然后再以上山扩刷段作为自由面,向上山扩刷段靠近盘区的侧壁钻进浅孔,爆破落矿后由运输设备将矿石经上山扩刷段、上山变坡段、上山和溜井联巷运至盘区溜井;

15、最后沿矿体走向回采至盘区另一侧的相邻盘区矿柱为止,再向下继续扩刷上山并进行下一个回采循环,回采下层矿时,从上山一侧开始在空区内留有点柱,点柱呈阵列分布。

16、其中回采下层矿后留下的点柱与回采上层矿后留下的点柱在水平面的投影完全重合。

17、其中当回采下层矿至盘区溜井附近,且上山扩刷后与溜井联巷底板出现台阶时,将溜井联巷的底板向下扩刷至矿体底板,与上山扩刷后形成的上山扩刷段闭合贯通。

18、其中每一个盘区的长度为80m~120m、宽度为50m~70m。

19、其中盘区矿柱长度与盘区长度相同,所述盘区矿柱的宽度为10m~11m。

20、其中上层矿向下回采的指定距离为20m~40m。

2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缓倾斜中厚矿体预控顶房柱分层采矿法具有以下优点:

22、第一,通过将每一个盘区划分为上层矿和下层矿分层开采,盘区内可多个采场同时回采,盘区内不同采场的凿岩与出矿工作能平行作业,互不干扰,采用运输设备出矿,实现了机械化连续高强度开采,提高了矿山生产效率,从而使得提高开采强度。

23、第二,通过上山、溜井联巷和盘区溜井等少量井巷工程,上山扩刷前作为回采上层矿的切割空间,上山扩刷后作为回采下层矿的切割空间,巷道利用率高,从而减小采切比。

24、第三,通过上山沿矿体顶板掘进,使得扩刷后的上山扩刷段底板与矿体底板平齐,采用浅孔爆破落矿,能够很好地控制矿体边界,从而降低矿石贫化率。

25、第四,通过先回采上层矿,采场出矿后即对空区顶板进行锚杆护顶,故安全性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倾斜中厚矿体预控顶房柱分层采矿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倾斜中厚矿体预控顶房柱分层采矿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采上层矿的具体步骤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倾斜中厚矿体预控顶房柱分层采矿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采上层矿时相邻点柱在水平面的投影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10m~14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倾斜中厚矿体预控顶房柱分层采矿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采下层矿的具体步骤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倾斜中厚矿体预控顶房柱分层采矿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采下层矿后留下的点柱与回采上层矿后留下的点柱在水平面的投影完全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倾斜中厚矿体预控顶房柱分层采矿法,其特征在于,当回采下层矿至盘区溜井附近,且上山扩刷后与溜井联巷底板出现台阶时,将溜井联巷的底板向下扩刷至矿体底板,与上山扩刷后形成的上山扩刷段闭合贯通。

7.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倾斜中厚矿体预控顶房柱分层采矿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盘区的长度为80m~120m、宽度为50m~70m。</p>

8.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倾斜中厚矿体预控顶房柱分层采矿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区矿柱长度与盘区长度相同,所述盘区矿柱的宽度为10m~11m。

9.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倾斜中厚矿体预控顶房柱分层采矿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矿向下回采的指定距离为20m~40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倾斜中厚矿体预控顶房柱分层采矿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倾斜中厚矿体预控顶房柱分层采矿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采上层矿的具体步骤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倾斜中厚矿体预控顶房柱分层采矿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采上层矿时相邻点柱在水平面的投影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10m~14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倾斜中厚矿体预控顶房柱分层采矿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采下层矿的具体步骤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倾斜中厚矿体预控顶房柱分层采矿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采下层矿后留下的点柱与回采上层矿后留下的点柱在水平面的投影完全重合。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趾金关炜姚囝王秦涛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明鑫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