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话者声纹的无可信第三方公钥认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8112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基于话者声纹的无可信第三方公钥认证方法,其步骤:1.双方确定话音通道;2.双方开启语音通话,建立对方话者声纹的GMM模型;3.双方各生成公私钥对;以下双方是对称的;4.公钥发送方通过语音向接收方述说公钥;5.公钥接收方用话者GMM模型对述说公钥的语音流进行声纹识别,判断是否是发送方;若是,进行第6步,若否,拒绝;6.公钥接收方提取通话语音的公钥,并生成随机数用公钥加密后发给公钥发送端;7.公钥发送方收到随机数后,用私钥加密,并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收到后,用第6步的公钥解密并验证,通过则公钥认证成功,未通过则失败。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第三方参与,使用方便灵活,通信双方直接通过语音通话传递并认证公钥,有效防止他人攻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网络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话者声纹的无可信第三方公钥 认证方法,其能够为网络即时通话的双方在事先没有约定密钥的情况下,方便且安全地开 启一段加密会话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介绍
公钥密码体制广泛应用于网络加密通信的各个领域。现有的公钥密码体制有三种 模式基于证书的、基于身份的和自认证的,这三种模式都需要一个可信第三方的存在。基 于证书的模式以公钥基础设施PKI为基础,公钥证书需要一个可信的证书颁发机构(CA)给 予颁发,使用者向CA求证证书的可靠性。基于身份的模式直接以用户的身份信息作为其公 钥,无需证书颁发机构颁发公钥,但需要一个可信的密钥托管机构托管私钥。自认证模式由 用户自己产生或者和CA共同产生私钥,CA不再知道用户私钥,不存在密钥托管问题,但用 户的可自认证公钥需要用户和CA共同产生,即依然需要一个可信第三方的参与。现实的网络通信环境中,会出现通信双方想即时地进行加密通信,但不想牵涉到 第三方的情况。此时,现有的公钥密码体制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网络加密通信中的一类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话者声纹的无可信第三 方公钥认证方法,该方法在加密通信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话者声纹的无可信第三方公钥认证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第一步,通信双方确定话音通道,能对话音通道输入输出的语音流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第二步,通信双方开启语音通话,在对话过程中,收集对方的语音信息并训练对方的话者声纹的GMM模型;第三步,通信双方各自独立生成公私钥对,保留私钥,交换公钥;以下步骤通信双方的操作是对称的,只叙述一方的操作过程,发送公钥的一方称为公钥发送方,另一方称为公钥接收方:第四步,公钥发送方通过语音直接向接收方述说公钥;第五步,公钥接收方用第二步生成的有关公钥发送方的话者GMM模型对述说公钥的语音流进行声纹识别,判断该语音流是否是发送方本人所述;若是,则进行第六步,若否...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基于话者声纹的无可信第三方公钥认证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第一步,通信双方确定话音通道,能对话音通道输入输出的语音流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第二步,通信双方开启语音通话,在对话过程中,收集对方的语音信息并训练对方的话者声纹的GMM模型;第三步,通信双方各自独立生成公私钥对,保留私钥,交换公钥;以下步骤通信双方的操作是对称的,只叙述一方的操作过程,发送公钥的一方称为公钥发送方,另一方称为公钥接收方第四步,公钥发送方通过语音直接向接收方述说公钥;第五步,公钥接收方用第二步生成的有关公钥发送方的话者GMM模型对述说公钥的语音流进行声纹识别,判断该语音流是否是发送方本人所述;若是,则进行第六步,若否,则拒绝本次公钥;第六步,公钥接收方提取通话语音中的公钥,并生成一段随机数及其摘要用公钥加密后发送给公钥发送端;第七步,公钥发送方收到随机数后,用私钥对随机数及其摘要加密,并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收到该段密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震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