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新能源,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底部除冰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新能源汽车大量普及,补能方式的多样性也逐渐增多,换电这种补能方式以其快速高效,且对电池有集中管理,提高电池寿命、安全等特点,也更多的被市场接受,全国的换电站数量已经接近2000座。北方市场目前换电的需求也比较强烈,因为电动车在北方存在充电慢的问题,而换电站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但目前换电多使用底盘换电,北方地区底盘容易积雪结冰,会造成换电不成功的问题。
2、对于上述问题,目前市场无很好的处理方式,要么用热风吹底盘融雪融冰,但是除冰雪时间太长,影响换电运营效率;要么用物理切割冰的方式,但是对电池的破坏性难以控制,且不容易兼容不同离地间隙的车型。因此如何在不伤害电池的前提下,对车辆底部进行快速冰雪清理,成为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底部除冰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对车辆底部进行快速冰雪清理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底部除冰装置,包括: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底部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部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幕生成机构(4)包括包围车辆向下方正投影的风幕供气管路(41),以及沿所述风幕供气管路(4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风幕喷嘴(4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部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机构(5)包括移动定向喷水机构(51)和旋转喷水机构(52);所述移动定向喷水机构(51)包括沿所述除冰雪平台(1)长度方向延伸长度的第一水管(511)、沿所述第一水管(51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水喷嘴(512),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水管(511)沿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底部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部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幕生成机构(4)包括包围车辆向下方正投影的风幕供气管路(41),以及沿所述风幕供气管路(4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风幕喷嘴(4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部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机构(5)包括移动定向喷水机构(51)和旋转喷水机构(52);所述移动定向喷水机构(51)包括沿所述除冰雪平台(1)长度方向延伸长度的第一水管(511)、沿所述第一水管(51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水喷嘴(512),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水管(511)沿所述除冰雪平台(1)宽度方向移动的驱动器(513);所述旋转喷水机构(52)包括沿所述除冰雪平台(1)长度方向延伸长度的第二水管(521)、沿所述第二水管(52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可旋转的第二水喷嘴(52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底部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管(521)位于所述隔离风幕的中央,所述第一水管(511)位于所述第二水管(521)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底部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烘干机构(6)包括与所述第一水管(511)平行固定的第一风管(61)、沿所述除冰雪平台(1)宽度方向延伸长度的第二风管(62),以及沿所述第一风管(61)和所述第二风管(62)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喷气嘴(6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部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底部除冰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除冰雪平台(1)宽度方向两侧的轮胎清洗机构(7),所述轮胎清洗机构(7)包括固定于所述除冰雪平台(1)宽度方向两侧的第一滑轨(71),以及可沿所述第一滑轨(71)长度方向滑动并对车轮喷水的带喷嘴支架(72);所述第一滑轨(71)的长度沿所述除冰雪平台(1)长度方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底部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喷嘴支架(72)包括固定板(721)、平行于所述第一滑轨(71)的第二滑轨(722),以及多个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722)上的喷嘴固定支架(723);所述固定板(721)通过可松紧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滑轨(71)连接;所述第二滑轨(722)与所述固定板(721)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底部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喷嘴固定支架(723)之间连接有距离调节机构(724)。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部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底部除冰装置还包括供车轮碾压的第一滤水格栅(8a),所述第一滤水格栅(8a)位于所述隔离风幕沿所述除冰雪平台(1)长度方向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健炜,张志强,杨全凯,李致恒,韩磊,马帅,朱攀,吴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