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管廊电力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7949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6
本技术具体是一种综合管廊电力舱,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腔上下端面通过预埋钢板固定有第一限位滑轨与第二限位滑轨,所述第一限位滑轨与第二限位滑轨内滑动安装有相互匹配的定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滑轨与第二限位滑轨内开设有定位齿槽,所述定位板内插接有与定位齿槽咬合的定位齿块,所述定位板内转动安装有与定位齿块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杆,上下两个所述定位板之间固定有相互匹配的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外围转动安装有转动套,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及转动套之间固定有多个相互匹配的电缆支架,本技术可以电缆支架位置进行调整,便于电缆铺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尤其涉及一种综合管廊电力舱


技术介绍

1、综合管廊中容纳电力管线的舱室称为电力舱或电舱,电舱火灾危险性类别为丙类,管廊主结构体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不燃性结构,管廊内不同舱室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不燃性结构进行分,现今综合管廊多建设在城市主干道或绿化带地下1.5m~2m处,埋深较浅,管廊主体及舱室分隔墙采用现浇及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电力舱支架采用螺栓锚固,施工方便快捷,然而位于山体内部的山区深埋综合管廊,管廊埋深大,管廊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多采用钻爆、浅埋暗挖或tbm法施工,舱室分隔墙无法与管廊主体结构同步施工,需待管廊主体结构完工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对舱室分隔墙进行支模浇筑,因管廊内部空间较小,施工作业面小,几乎不具备施工作业条件,且施工及混凝土养护工期较长,因此造价及时间成本较高;

2、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7231932u的专利文献提供综合管廊电力舱;该装置利用砌块相互叠加构成的隔墙,既方便施工人员在由钻爆、浅埋暗挖或tbm法施工出的主体结构内进行施工作业,减小作业难度,还能够降低隔墙的施工周期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综合管廊电力舱,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腔上下端面通过预埋钢板固定有第一限位滑轨(11)与第二限位滑轨(12),所述第一限位滑轨(11)与第二限位滑轨(12)内滑动安装有相互匹配的定位板(13),所述第一限位滑轨(11)与第二限位滑轨(12)内开设有定位齿槽(31),所述定位板(13)内插接有与定位齿槽(31)咬合的定位齿块(3),所述定位板(13)内转动安装有与定位齿块(3)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杆(34),上下两个所述定位板(13)之间固定有相互匹配的支撑柱(4),两个所述支撑柱(4)之间外围转动安装有转动套(41),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4)及转动套(41)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管廊电力舱,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腔上下端面通过预埋钢板固定有第一限位滑轨(11)与第二限位滑轨(12),所述第一限位滑轨(11)与第二限位滑轨(12)内滑动安装有相互匹配的定位板(13),所述第一限位滑轨(11)与第二限位滑轨(12)内开设有定位齿槽(31),所述定位板(13)内插接有与定位齿槽(31)咬合的定位齿块(3),所述定位板(13)内转动安装有与定位齿块(3)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杆(34),上下两个所述定位板(13)之间固定有相互匹配的支撑柱(4),两个所述支撑柱(4)之间外围转动安装有转动套(41),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4)及转动套(41)之间固定有多个相互匹配的电缆支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电力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13)内开设有凹槽(32),所述定位齿块(3)插接于凹槽(32)内,所述第一螺纹杆(34)转动安装于凹槽(3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电力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齿块(3)内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骆成升刘俊勉陈佳盛叶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冶管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