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7870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5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包括充电器,充电器包括收纳槽和充电插脚,使用状态下充电插脚伸出至收纳槽的外部,非使用状态下充电插脚回收至收纳槽内;可充电电源,可充电电源一体设置于充电器上,且与充电器电性连接,可充电电源设有插槽;以及充电线,充电线包括线尾端和线插头,线尾端设置于可充电电源上,且与可充电电源电性连接,线插头可插接固定于插槽内或从插槽内抽拔出来,且当线插头插接固定于插槽内时,充电线形成为提手结构。用户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寻找匹配的充电器和充电线,大大提升使用效率,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感,且借助充电线形成的提手结构,也能够保证携带过程中避免便携式移动电源发生松脱掉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设备的,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1、现如今,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各种场合中,为提高生活品质和工作学习效率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然而受限于产品体积、技术瓶颈等限制,电子产品不得不面对续航焦虑的问题。而可充电电源(又名充电宝)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有助于提升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体验。

2、然而,目前的绝大多数可充电电源都配置有相应的充电线和充电器,当需要为电子产品充电或者可充电电源自己需要充电时,人们将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去寻找匹配的充电线和充电器,存在使用效率低下,影响使用体验,甚至充电线或充电器丢失而造成可充电电源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此外,可充电电源还存在不便于携带,使用过程中容易滑脱掉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影响使用体验,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2、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其包括:

3、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收纳槽和充电插脚,使用状态下所述充电插脚伸出至所述收纳槽的外部,非使用状态下所述充电插脚回收至所述收纳槽内;

4、可充电电源,所述可充电电源一体设置于所述充电器上,且与所述充电器电性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源设有插槽;以及

5、充电线,所述充电线包括线尾端和线插头,所述线尾端设置于所述可充电电源上,且与所述可充电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线插头可插接固定于所述插槽内或从所述插槽内抽拔出来,且当所述线插头插接固定于所述插槽内时,所述充电线形成为提手结构。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还包括线扣,所述充电线还包括与所述线尾端直接连接的第一线段,以及与所述线插头直接连接的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第二线段直接连接或者通过弧形线段间接连接;

7、所述线扣用于连接固定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或使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第二线段分离。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扣包括相连接的线扣座和线卡体,所述线扣座与所述线卡体的其中之一设置于所述第一线段上,所述线扣座与所述线卡体的其中另一与所述第二线段可分离的卡接。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尾端通过一体成型的sr工艺固定在所述可充电电源上。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充电电源包括电源主体及设置于所述电源主体上的凸包,所述插槽形成于所述凸包上,所述线尾端装设在所述凸包内。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插头包括相连接的插座体和插头本体,所述插头本体可分离的插接于所述插槽内,所述插座体的端面与所述凸包的顶面定位配合。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器还包括充电器主体,所述收纳槽形成于所述充电器主体远离所述可充电电源的端面上,所述充电插脚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充电器主体上,以通过旋转方式伸出至所述收纳槽的外部或回收至所述收纳槽内。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器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设置于所述充电器主体上并布置于所述充电插脚的侧面,所述弹片与所述充电插脚接触配合。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片设有限位导槽,所述限位导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充电插脚所在的旋转平面平行,所述充电插脚的侧面凸设有接触臂,所述接触臂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限位导槽内。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片包括相连接的安装部和导向部,所述安装部固设于所述充电器主体上,所述导向部朝背离所述充电器主体的方向弯折,所述限位导槽形成于所述导向部上,且所述限位导槽靠近所述安装部一端的槽底凸设有限位卡凸,所述充电插脚转动伸出至所述收纳槽的外部时,所述接触臂与所述限位卡凸卡接。

16、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实施例中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充电器、可充电电源和充电线组装构成一体式结构,非使用状态下,充电插脚回收于收纳槽内,可避免占用过多空间,利于便携式移动电源的小型化,方便存储,且此时线插头插接固定在插槽内,使得线尾端和线插头两端同时被固定,充电线形成为提手结构,便于便携式移动电源携带;当需要使用便携式移动电源为用电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充电和/或便携式移动电源需要为自己续充电能时,将充电插脚从收纳槽内伸出即可与外部电源插座插接实现充电目的,将线插头从插槽内抽拔出来,插入用电设备的接口,即可为用电设备充电,使得用户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寻找匹配的充电器和充电线,大大提升使用效率,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感,且借助充电线形成的提手结构,也能够保证携带过程中避免便携式移动电源发生松脱掉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还包括线扣,所述充电线还包括与所述线尾端直接连接的第一线段,以及与所述线插头直接连接的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第二线段直接连接或者通过弧形线段间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扣包括相连接的线扣座和线卡体,所述线扣座与所述线卡体的其中之一设置于所述第一线段上,所述线扣座与所述线卡体的其中另一与所述第二线段可分离的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尾端通过一体成型的SR工艺固定在所述可充电电源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电电源包括电源主体及设置于所述电源主体上的凸包,所述插槽形成于所述凸包上,所述线尾端装设在所述凸包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插头包括相连接的插座体和插头本体,所述插头本体可分离的插接于所述插槽内,所述插座体的端面与所述凸包的顶面定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还包括充电器主体,所述收纳槽形成于所述充电器主体远离所述可充电电源的端面上,所述充电插脚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充电器主体上,以通过旋转方式伸出至所述收纳槽的外部或回收至所述收纳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设置于所述充电器主体上并布置于所述充电插脚的侧面,所述弹片与所述充电插脚接触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设有限位导槽,所述限位导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充电插脚所在的旋转平面平行,所述充电插脚的侧面凸设有接触臂,所述接触臂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限位导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包括相连接的安装部和导向部,所述安装部固设于所述充电器主体上,所述导向部朝背离所述充电器主体的方向弯折,所述限位导槽形成于所述导向部上,且所述限位导槽靠近所述安装部一端的槽底凸设有限位卡凸,所述充电插脚转动伸出至所述收纳槽的外部时,所述接触臂与所述限位卡凸卡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移动电源还包括线扣,所述充电线还包括与所述线尾端直接连接的第一线段,以及与所述线插头直接连接的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第二线段直接连接或者通过弧形线段间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扣包括相连接的线扣座和线卡体,所述线扣座与所述线卡体的其中之一设置于所述第一线段上,所述线扣座与所述线卡体的其中另一与所述第二线段可分离的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尾端通过一体成型的sr工艺固定在所述可充电电源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电电源包括电源主体及设置于所述电源主体上的凸包,所述插槽形成于所述凸包上,所述线尾端装设在所述凸包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插头包括相连接的插座体和插头本体,所述插头本体可分离的插接于所述插槽内,所述插座体的端面与所述凸包的顶面定位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麦创新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