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钴掺杂锰酸铜褶皱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9759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高红外辐射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钴掺杂锰酸铜褶皱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钴掺杂锰酸铜褶皱微球由纳米颗粒堆积而成;所述钴掺杂锰酸铜褶皱微球具有孔隙结构,孔径为3‑50 nm。所述制备方法采用以下步骤:将柠檬酸,铜离子源,钴离子源及锰离子源溶于去离子水,将所得混合溶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前驱体粉末;将所述前驱体粉末进行烘干,退火,得到所述钴掺杂锰酸铜褶皱微球。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及成本低等优点,易于褶皱微球的大规模制备。所述钴掺杂锰酸铜褶皱微球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优异的散热效率,可用于制备改善LED灯散热的涂层,加快灯珠在运行升温以及断电降温过程中的热量散失,有效提升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红外辐射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钴掺杂锰酸铜褶皱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伴随的化石燃料的不可逆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先进节能材料的开发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高红外辐射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低碳节能材料,由于其具有优异的辐射功率、耐高温氧化性和高红外辐射率等优势,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高温工业窑炉、红外加热器、航空航天器、太阳能转换和电子电器等方面。例如,将高红外辐射率涂料应用于炉膛的内壁可以减少废气对能量的反射吸收并加强热源和被加热体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显著提高高温炉的能量利用效率,有效地降低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此外,高发射率材料也可解决航空航天器穿过大气层返回地面时机体蒙皮和发动机等处产生的过热现象,以辐射散热的形式有效降低机体的温度。

2、虽然高红外辐射材料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现存高红外辐射材料昂贵的成本及较差的高温红外辐射性能仍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因此对具有低成本和出色高温性能的高红外辐射材料的进一步探索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钴掺杂锰酸铜褶皱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钴掺杂锰酸铜褶皱微球由纳米颗粒堆积而成;所述钴掺杂锰酸铜褶皱微球具有孔隙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钴掺杂锰酸铜褶皱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隙结构的孔径为3-50 nm。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钴掺杂锰酸铜褶皱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柠檬酸及去离子水的质量体积比为3.15 g:150 mL;所述铜离子源,钴离子源,锰离子源及柠檬酸的摩尔质量比为0.005 mol:(0-0.003) mol:(0.007-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钴掺杂锰酸铜褶皱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钴掺杂锰酸铜褶皱微球由纳米颗粒堆积而成;所述钴掺杂锰酸铜褶皱微球具有孔隙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钴掺杂锰酸铜褶皱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隙结构的孔径为3-50 nm。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钴掺杂锰酸铜褶皱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柠檬酸及去离子水的质量体积比为3.15 g:150 ml;所述铜离子源,钴离子源,锰离子源及柠檬酸的摩尔质量比为0.005 mol:(0-0.003) mol:(0.007-0.01) mol:3.15 g。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离子源为乙酸铜,硝酸铜,氯化铜或硫酸铜;所述钴离子源为乙酸钴,硝酸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明慧毕润怡原长洲侯林瑞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