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外耳道真菌病感染的复方酊剂。
技术介绍
外耳道真菌病(otomycosis externa)是外耳道的真菌感染性疾病。真菌易在温 暖潮湿环境生长繁殖。当外耳道进水或积极存分泌物、常滴用抗生素液等情况下、较易受真 菌感染,常见有青霉素、曲霉菌及白色念珠菌等。临床表现耳内发痒,有的感奇痒,以夜间 为甚。检查见外耳道和鼓覆盖有黄黄色或白色粉末状或绒毛状苔膜,有时分泌物或痂皮呈 筒状,除去后见患处略充血潮湿。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有耳痛、流脓。轻者亦可无症状,仅检 查时发现。治疗方案清除外耳道内的所有痂皮和分泌物,用1 2%柳酸酒精或1 2%麝 香草酚酒精、1 1000新洁尔灭酒精涂耳。也可用制霉菌素喷于外耳道或涂用达克宁霜剂。 尽量保持外耳道干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人在现有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刻苦钻研,使用中医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祛风除 湿,解毒止痒,软化扩张血管促进坏死神经细胞再生、对治疗外耳道真菌病有独特疗效,为 患者解除了痛苦,且无毒副作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治疗外耳道真菌病感染的复方酊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白鲜皮1.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外耳道真菌病感染的复方酊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白鲜皮1.5-5.5份、紫金皮1.5-5.5份、白毛夏枯草1.0-3.5份、皂角刺1.0-3.5份、白芷2.5-5.0份、桔梗2.5-5.0份、红花1.0-3.5份、川芎1.0-3.5份、青黛1.5-5.5份、野菊花2.5-5.0份、蒲公英2.5-5.0份、硼砂1.5-5.5份、冰片1.5-5.5份、薄荷油1.5-5.5份、乙醇100份;制备方法:1)按照配方比例将白鲜皮、紫金皮、白毛夏枯草、皂角刺、白芷、桔梗、红花、川芎、野菊花、蒲公英、青黛11味原料放入砂锅加三倍量蒸馏水浸泡1小时,加热至沸后改文 ...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治疗外耳道真菌病感染的复方酊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白鲜皮1.5 5.5份、紫金皮1.5 5.5份、白毛夏枯草1.0 3.5份、皂角刺1.0 3.5份、白芷2.5 5.0份、桔梗2.5 5.0份、红花1.0 3.5份、川芎1.0 3.5份、青黛1.5 5.5份、野菊花2.5 5.0份、蒲公英2.5 5.0份、硼砂1.5 5.5份、冰片1.5 5.5份、薄荷油1.5 5.5份、乙醇100份;制备方法1)按照配方比例将白鲜皮、紫金皮、白毛夏枯草、皂角刺、白芷、桔梗、红花、川芎、野菊花、蒲公英、青黛11味原料放入砂锅加三倍量蒸馏水浸泡1小时,加热至沸后改文火煎煮1.5小时,趁热过滤弃渣,滤液备用;2)按配方比例将冰片、硼砂2味原料加入步骤1)的滤液中搅拌溶解,再加入无水乙醇,最后加入薄荷油搅拌均匀,然后于0 10℃温度下用超声波匀化10 30分钟,分装即为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