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深度处理的污水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7098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0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处理的污水一体化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还包括过水管、导流管、第一曝气管和药剂管,导流管竖直设置在沉淀池内,导流管的顶端开口高于沉淀池的出水堰高度,导流管的底端开口与沉淀池底部间隔设置,好氧池与沉淀池通过过水管连通,过水管靠近沉淀池的一端开口与导流管顶端开口的内侧连通,第一曝气管设置在导流管内侧,药剂管的出药口正对导流管的顶端开口。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处理设备整体占地面积小,设备投入成本低,且易于维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处理的污水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1、农村污水处理设备一般采用生化工艺,出水可以满足一般的需求,如果对排水总磷的要求比较高时,需要增加深度处理步骤,采用化学药剂除磷沉淀,此时需要为化学除磷沉淀设备增加额外的反应设备和沉淀设备,例如中国专利cn206843243u公开了一种高效沉淀池,其中公开了一种推流型的反应池,但是反应设备和沉淀设备分别单独设置,同时排泥还需要增加排泥设备。一方面污水站所需占地面积增大,建设成本上升,不利于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增加了机械设备的投入,运维工作量增大。

2、基于此,亟需一种集成度更高的,占地面积更小的可以用于除磷沉淀处理的污水一体化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基于深度处理的污水一体化设备,旨在兼顾设备除磷沉淀功能的同时,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处理的污水一体化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还包括过水管、导流管、第一曝气管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深度处理的污水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缺氧池(1)、好氧池(2)和沉淀池(3),还包括过水管(4)、导流管(5)、第一曝气管(6)和药剂管(7),导流管(5)竖直设置在沉淀池(3)内,导流管(5)的顶端开口高于沉淀池(3)的出水堰高度,导流管(5)的底端开口与沉淀池(3)底部间隔设置,好氧池(2)与沉淀池(3)通过过水管(4)连通,过水管(4)靠近沉淀池(3)的一端开口与导流管(5)顶端开口的内侧连通,第一曝气管(6)设置在导流管(5)内侧,药剂管(7)的出药口正对导流管(5)的顶端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处理的污水一体化设备,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深度处理的污水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缺氧池(1)、好氧池(2)和沉淀池(3),还包括过水管(4)、导流管(5)、第一曝气管(6)和药剂管(7),导流管(5)竖直设置在沉淀池(3)内,导流管(5)的顶端开口高于沉淀池(3)的出水堰高度,导流管(5)的底端开口与沉淀池(3)底部间隔设置,好氧池(2)与沉淀池(3)通过过水管(4)连通,过水管(4)靠近沉淀池(3)的一端开口与导流管(5)顶端开口的内侧连通,第一曝气管(6)设置在导流管(5)内侧,药剂管(7)的出药口正对导流管(5)的顶端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处理的污水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5)的底端开口呈喇叭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处理的污水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泥管(8)和排气管(9),排泥管(8)和排气管(9)均连通沉淀池(3)的内外两侧,排泥管(8)位于沉淀池(3)内侧的一端开口朝向沉淀池(3)底部且与沉淀池(3)底面间隔设置,排气管(9)位于沉淀池(3)内侧的一端开口位于排泥管(8)内侧且开口不高于沉淀池(3)内出水堰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深度处理的污水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排泥管(8)位于沉淀池(3)内侧靠近开口的一端的至少一部分管体竖直设置,排气管(9)位于排泥管(8)内侧的部分竖直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深度处理的污水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排泥管(8)和排气管(9)位于沉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金灿施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鑫捷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