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发光及热致变色可调色的发光纤维和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687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电子纤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致发光及热致变色可调色的发光纤维和制备方法,所述发光纤维包括至少两个导电层、发光变色层及绝缘封装层,所述发光变色层为兼具发光功能和热致变色功能的一层材料,或者所述发光变色层包括电致发光活性层和热致变色活性层两层;所述发光变色层与所述导电层相邻,所述绝缘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纤维的最外层。所述的发光纤维中的电致发光模式和热致变色模式可独立工作,也可同时工作,能够实现较为稳定控制发光效果,同时也能实时调控变色纤维的颜色,为未来智能变色发光纤维材料提供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致发光及热致变色可调色的发光纤维和制备方法,属于智能电子纤维。


技术介绍

1、智能可穿戴电子器件以其轻便、灵活、便携、低功耗等优点备受关注。通过将各种功能材料物理或化学策略相结合,可穿戴电子产品可以拥有如发光、发热、发电和传感等各种基本功能。传统的平面和薄膜可穿戴电子器件表现出优异和稳定的光电性能,但以牺牲透气性和舒适性为代价换取较佳的使用体验。相比之下,基于功能纤维的新兴可穿戴电子器件有效结合可穿戴性、可扩展性、小型化、高适应性和多功能等技术优势,更具发展潜力。

2、其中,发光纤维电子器件在便携式照明、显示器、警示标牌、警示服及时尚服饰(如交通安全背心和娱乐服装)中有诸多应用。此外,通过合理的组成材料选择和器件结构设计,发光纤维电子器件已呈现出高强高亮、良好的可拉伸性、优异的耐磨性以及出色的耐水性等独特优势,但它们通常发出单色的光。为了拓宽器件的发光颜色,一方面可通过简单的物理共混不同特性发光粉,并调控不同的混合比例,得到混合颜色的发光器件,或者引入光转换层如红色荧光染料,并调节其含量实现不同颜色的发光。但通过这些方法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致发光及热致变色可调色的发光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纤维包括至少两个导电层、发光变色层及绝缘封装层,所述发光变色层为兼具发光功能和热致变色功能的一层材料,或者所述发光变色层包括电致发光活性层和热致变色活性层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致发光及热致变色可调色的发光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包括芯层纤维电极和外电极导电层,所述芯层纤维电极为所述发光纤维的最内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致发光及热致变色可调色的发光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纤维从内向外依次包括芯层纤维电极、电致发光活性层、热致变色活性层、外电极导电层和绝缘封装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发光及热致变色可调色的发光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纤维包括至少两个导电层、发光变色层及绝缘封装层,所述发光变色层为兼具发光功能和热致变色功能的一层材料,或者所述发光变色层包括电致发光活性层和热致变色活性层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致发光及热致变色可调色的发光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包括芯层纤维电极和外电极导电层,所述芯层纤维电极为所述发光纤维的最内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致发光及热致变色可调色的发光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纤维从内向外依次包括芯层纤维电极、电致发光活性层、热致变色活性层、外电极导电层和绝缘封装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电致发光及热致变色可调色的发光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纤维电极为金属导电纤维、金属复合纤维、碳材料类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芯层纤维电极的直径为100-300μm,电导率为10-2-102 s/cm;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一种电致发光及热致变色可调色的发光纤维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电致发光及热致变色可调色的发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现兵李英栋张正强王东彬宋涛宋西全马千里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经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