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蓄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657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蓄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涉及蓄水技术领域,采用预制的透气防渗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施工工序繁琐、容易渗漏的技术问题,以简化施工工序,同时避免出现渗漏现象。蓄水装置包括基础层、透气支撑层、承重层、蓄水池壁和预制透气防渗结构,透气支撑层设置于基础层上,承重层设置于透气支撑层上,蓄水池壁设置于承重层上。预制透气防渗结构位于容纳空间的底部。施工方法包括铺设基础层;在基础层上铺设透气支撑层;将预制透气防渗结构设置于透气支撑层上;在透气支撑层上浇筑承重层,使得承重层包裹于预制透气防渗结构的四周;在承重层上设置蓄水池壁,预制透气防渗结构位于容纳空间的底部,得到蓄水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水,尤其涉及一种蓄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全球的水资源日益匮乏,世界各地缺水现象突出,部分地区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都存在短缺现象。为了解决居民用水短缺问题,人们一般采用建造蓄水池的方式以及时收集雨水河水等。

2、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蓄水池在建造时,施工工序繁琐,难以保证质量,容易出现渗漏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采用预制的透气防渗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施工工序繁琐、容易渗漏的技术问题,以简化施工工序,同时避免出现渗漏现象。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水装置,包括基础层、透气支撑层、承重层、蓄水池壁和预制透气防渗结构,其中,透气支撑层设置于基础层上,承重层设置于透气支撑层上。蓄水池壁设置于承重层上,蓄水池壁和承重层围设形成用于容纳水的容纳空间。预制透气防渗结构位于容纳空间的底部,预制透气防渗结构的一端设置于透气支撑层的靠近承重层的一面,另一端贯穿承重层。</p>

3、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渗柱自所述基础层至所述承重层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防渗柱粘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物包括100目-200目沙子和70目-140目硅藻土颗粒,所述沙子与所述硅藻土颗粒的重量比为1:2-1:4;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透气防渗结构还包括支撑板,嵌设于所述透气支撑层靠近所述承重层的一面;所述防渗柱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远离所述基础层的一面;所述防渗柱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渗柱自所述基础层至所述承重层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防渗柱粘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物包括100目-200目沙子和70目-140目硅藻土颗粒,所述沙子与所述硅藻土颗粒的重量比为1:2-1:4;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透气防渗结构还包括支撑板,嵌设于所述透气支撑层靠近所述承重层的一面;所述防渗柱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远离所述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梅娟李伟英魏忠庆董志强许兴中张国晟张大为龚珑聪邓博苑朱海龙刘为源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