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附点动刚度开发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6513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附点动刚度开发方法及系统,接收隔振目标和隔振器的动刚度;计算隔振器的所述车身侧接附点的动刚度以及主动侧接附点的动刚度,生成隔振率曲线;对比隔振目标与隔振率曲线,基于未达到隔振目标的频率段,确定开发策略。本发明专利技术考虑主动侧/车身侧接附点动刚度与隔振器动刚度比值关系对实车隔振影响,基于隔振目标输入,通过主动侧、车身侧接附点动刚度与隔振器动刚度的比值策略来达成隔振目标。从而对接附点动刚度提出了具体且合理的目标要求,以指导主动侧、车身侧接附点动刚度开发,避免目前常用的车身侧接附点通用化目标值或基于标杆车水平的目标值难以合理支撑隔振率达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具体涉及nvh技术。


技术介绍

1、隔振控制是汽车nvh设计的关键维度之一,良好的隔振控制不仅能改善乘员的噪声振动体验,还能减少汽车振动疲劳和提高使用寿命。汽车的振源主要有发动机、路面等。路面激励通过悬架、副车架将振动传递至车身,发动机激励通过悬置将振动传递至车身。悬架、副车架、发动机、排气管等与车身间的弹性装置(如悬置、衬套、排气吊耳等)称为隔振器,其设计硬点称为接附点。将该接附点与车身侧安装结构连接,则称为车身侧接附点(也称被动侧接附点);将该接附点与悬架、副车架等激励来源部件侧的安装结构连接,则称为主动侧接附点。在接附点上施加动态激励,并得到接附点的动态位移响应,其激励幅和位移幅之比,称为接附点动刚度,动刚度是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刚度的曲线。接附点动刚度与隔振器动刚度的比值关系与实车隔振水平高度相关。因此,接附点动刚度开发是汽车nvh设计中的重要工作。

2、现有的接附点动刚度开发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1、经验法或数据库法:经验较丰富的工程师自身积累了较多动刚度数据,通过直接设定车身侧接附点动刚度目标,然后建立内饰车身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附点动刚度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附点动刚度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隔振率表,确定所有满足所述隔振目标的动刚度比组合,再结合所述未达到隔振目标的频率段,确定所述开发策略,所述动刚度比组合由车身侧接附点的动刚度与隔振器动刚度比和主动侧接附点的动刚度与隔振器动刚度比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附点动刚度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开发策略的方法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附点动刚度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侧接附点的动刚度的计算方法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附点动刚度开发方法,其特征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附点动刚度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附点动刚度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隔振率表,确定所有满足所述隔振目标的动刚度比组合,再结合所述未达到隔振目标的频率段,确定所述开发策略,所述动刚度比组合由车身侧接附点的动刚度与隔振器动刚度比和主动侧接附点的动刚度与隔振器动刚度比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附点动刚度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开发策略的方法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附点动刚度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侧接附点的动刚度的计算方法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附点动刚度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侧接附点的动刚度的计算方法为:

6.一种基于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凯张剑殷双黄婧邓理会
申请(专利权)人: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