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池的盖板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6464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池的盖板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组件包括:盖板,表面设置有负极第一通过孔;负极转接片,设置有负极第二通过孔;负极柱部,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负极柱体和第二负极柱体,以及与第二负极柱体连接的第三负极柱体,且第三负极柱体至少覆盖第一负极柱体和/或第二负极柱体朝向盖板一侧的表面;其中,至少第三负极柱体依次穿过负极第一通过孔和负极第二通过孔,并与负极转接片环焊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负极转接片上开设与负极柱部环焊连接的负极第二通过孔,提升了焊接质量和稳定性,同时负极柱部与bar片配合位置形成完整的过流面,解决了焊接导致的电阻升高进而导致过流能力下降的问题,大幅减少焊接面,提高通流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池的盖板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或钠离子电池具有重量轻、储能大、功率大、无污染、寿命长、自放电系数小、温度适应范围广等优点,逐渐受到新能源行业关注。而在现有技术中,因盖板结构设计缺陷,容易造成成本高、易漏液等问题,导致电池失效。例如,在现有盖板结构设计存在负极柱焊接问题,焊接稳定性差,铜铝焊接处容易被电解液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池的盖板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用以至少部分解决现有负极柱焊接稳定性差,铜铝焊接处容易被电解液腐蚀的缺陷。

2、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用于电池的盖板组件,包括:盖板,表面设置有负极第一通过孔;负极转接片,设置有负极第二通过孔;负极柱部,所述负极柱部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负极柱体和第二负极柱体,以及与所述第二负极柱体连接的第三负极柱体,且所述第三负极柱体至少覆盖所述第一负极柱体和/或所述第二负极柱体朝向所述盖板一侧的表面;其中,至少所述第三负极柱体依次穿过所述负极第一通过孔和所述负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池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柱体(51)与所述第二负极柱体(52)连接的另一端面设置有负极沉孔(54),且所述负极沉孔(54)与所述第一负极柱体(51)的端面连接处光滑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柱体(51)和所述第二负极柱体(52)均为铝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0)还包括:注液孔(13),所述注液孔(13)与所述负极第一通过孔(12)间隔设置,用于向所述电池的裸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池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柱体(51)与所述第二负极柱体(52)连接的另一端面设置有负极沉孔(54),且所述负极沉孔(54)与所述第一负极柱体(51)的端面连接处光滑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柱体(51)和所述第二负极柱体(52)均为铝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0)还包括:注液孔(13),所述注液孔(13)与所述负极第一通过孔(12)间隔设置,用于向所述电池的裸电芯注入电解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池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板(60)和注液通道(6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池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通道(61)包括:通道底壁(63)和通道侧壁(6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电池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防爆阀(70)的安装孔(14),所述安装孔(14)与所述注液孔(13)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池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62)设置于靠近所述防爆孔(65)一侧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小刚何勤求王明玥王书博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红象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