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6140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预埋爬锥,施工首节塔柱;在首节塔身上通过爬锥安装对拉底座、对撑底座及施工平台;安装纵向仰面模板,通过对撑杆、对拉螺杆定位加固模板;安装纵向俯面模板,通过对拉杆、对拉螺杆定位加固模板;安装横向模板,通过纵向对撑、对拉螺杆定位加固模板,插入倒角模板,完成整个内模体系安装加固;浇筑塔身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钢筋安装完成后,通过对拉结构及对撑结构连接模板与上一节段已浇筑塔身,调节可调底托与紧固器,实现对桥塔内模的加固定位,模板直接受力于实体混凝土,加固定位效果较好,提升了桥塔施工的安全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内模施工,尤其涉及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我国桥梁建设飞速发展,一大批结构新颖、技术负责设计和施工难度大的桥梁相继建成,桥梁建设水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向着大跨、新型、轻质、美观方向发展。

2、桥塔作为大跨径桥梁的主要承重结构,针对大倾角高塔施工,其模板安装尺寸、平面位置控制难度大,易偏位,加固困难,模板易变形、挠曲的问题普遍存在,外模施工采用成熟液压爬模技术,而内模施工缺失具体针对措施,依靠外模采用常规对撑的方法加固效果差,影响桥塔安全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方法,包括:

3、预埋爬锥,施工首节塔柱;

4、在首节塔身上通过爬锥安装对拉底座、对撑底座及施工平台;

5、安装纵向仰面模板,通过对撑杆、对拉螺杆定位加固模板;

6、安装纵向俯面模板,通过对拉杆、对拉螺杆定位加固模板;

7、安装横向模板,通过纵向对撑、对拉螺杆定位加固模板,插入倒角模板,完成整个内模体系安装加固;

8、浇筑塔身混凝土;

9、待塔身混凝土硬化后,拆除所述内模体系,循环施工下一节段塔身。

10、进一步地,所述纵向仰面模板的安装步骤具体为,

11、安装纵向仰面模板,安装对撑杆支撑于对撑底座与顶部垫块间;

12、对拉螺杆穿过纵向仰面模板上拉杆孔将内外模板连接固定;

13、调节对撑杆底部可调底托,使纵向仰面模板定位。

14、进一步地,所述纵向仰面模板钢背楞上设置顶部垫块,与对撑方向呈90度,所述对撑杆设置可调底托,用以调节对撑结构的支撑长度。

15、进一步地,所述纵向俯面模板的安装步骤具体为,

16、安装纵向俯面模板,对拉螺杆穿过纵向俯面模板上拉杆孔将内外模板连接固定,安装对拉杆、紧固器,对拉杆端部圆环对齐顶部连接块孔洞,插销插入连接,紧固器挂设于对拉底座固定销轴上,调节紧固器,定位纵向俯面模板;

17、所述顶部连接块固定于纵向俯面模板钢背楞上,所述对拉杆连接顶部连接块与紧固器。

18、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模板的安装步骤具体为,

19、安装横向模板,对拉螺杆穿过横向模板上拉杆孔将内外模板连接固定,纵向对撑杆两端顶在横向模板背楞上,通过调节两端可调底托,加固两块横向模板,最后将倒角模板插入倒角位置,对拉螺杆加固。

20、进一步地,所述对拉底座设置固定式销轴,所述对撑底座受力面与对撑方向呈度。

21、进一步地,所述浇筑塔身混凝土之前的步骤还包括,

22、在所述纵向仰面模板、纵向俯面模板上安装爬锥,使用螺丝通过所述纵向仰面模板、纵向俯面模板上的爬锥孔将爬锥固定。

23、进一步地,在所述首节塔身上安装对拉底座、对撑底座及施工平台的具体步骤为:

24、先安装所述施工平台;

25、在所述施工平台上,使用螺丝将所述对拉底座、对撑底座与已浇筑塔身中的爬锥连节,所述对拉底座、对撑底座紧贴塔身内壁安装。

26、进一步地,所述纵向仰面模板、纵向俯面模板、横向模板为木模板,倒角模板为钢模板。

27、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装置,包括设于塔身周围的纵向仰面模板、纵向俯面模板和横向模板,内外所述纵向仰面模板、纵向俯面模板、横向模板之间均通过对拉螺杆连接,其中,相邻所述首节塔身之间的纵向俯面模板通过对拉杆定位,相邻所述首节塔身之间的纵向仰面模板通过对撑杆定位,相邻所述首节塔身之间的横向模板通过纵向对撑定位。

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29、本专利技术中,在钢筋安装完成后,通过对拉结构及对撑结构连接模板与上一节段已浇筑塔身,调节可调底托与紧固器,实现对桥塔内模的加固定位,模板直接受力于实体混凝土,加固定位效果较好,提升了桥塔施工的安全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仰面模板(11)的安装步骤具体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仰面模板(11)钢背楞上设置顶部垫块(41),与对撑方向呈90度,所述对撑杆(42)设置可调底托(44),用以调节对撑杆(42)的支撑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俯面模板(12)的安装步骤具体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模板(13)的安装步骤具体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底座(34)设置固定式销轴,所述对撑底座(43)受力面与对撑方向呈90度。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塔身(81)混凝土之前的步骤还包括,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首节塔身(81)上安装对拉底座(34)、对撑底座(43)及施工平台(91)的具体步骤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仰面模板(11)、纵向俯面模板(12)、横向模板(13)为木模板,倒角模板(14)为钢模板。

10.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装置,包括设于塔身(81)周围的纵向仰面模板(11)、纵向俯面模板(12)和横向模板(13),其特征在于:内外所述纵向仰面模板(11)、纵向俯面模板(12)、横向模板(13)之间均通过对拉螺杆(21)连接,其中,相邻所述首节塔身(81)之间的纵向俯面模板(12)通过对拉杆(31)定位,相邻所述首节塔身(81)之间的纵向仰面模板(11)通过对撑杆(42)定位,相邻所述首节塔身(81)之间的横向模板(13)通过纵向对撑(51)定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仰面模板(11)的安装步骤具体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仰面模板(11)钢背楞上设置顶部垫块(41),与对撑方向呈90度,所述对撑杆(42)设置可调底托(44),用以调节对撑杆(42)的支撑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俯面模板(12)的安装步骤具体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模板(13)的安装步骤具体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底座(34)设置固定式销轴,所述对撑底座(43)受力面与对撑方向呈90度。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大倾角高塔内模安装加固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胜旭朱家焕周海峰李定有祝平华刘芸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