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前置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前置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5994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38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前置光源模组,包括:侧光源;导光层,具有入光侧面,入光侧面与侧光源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调光层,与导光层在第三方向上层叠设置,第一调光层上远离导光层的一侧部分设置有多个微槽结构,微槽结构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第一倾斜面配置为朝向入光侧面且相对于第二倾斜面更靠近于入光侧面,第一倾斜面与第一调光层远离导光层的一侧表面所处平面所呈夹角α为26°~42°,微槽结构的深度H为4um~15um;第一调光层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导光层的折射率。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置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当前,在户外显示及运动显示越来越受青睐的市场趋势下,各大面板厂商投入大部分精力设计可以利用户外环境光进行显示的低功耗显示产品,反射式显示面板应运而生。

2、反射式显示面板是依靠反射式显示面板中的反射层(利用具有反射功能的金属层)反射环境光实现显示,无需背光源,具有低功耗、轻薄化等优势;但反射式显示产品在环境光比较弱时则需要一个额外光源加以辅助显示;于是,能够应用于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前置光源模组的开发,成为了显示领域的新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置光源模组,包括:

2、侧光源;

3、导光层,具有入光侧面,所述入光侧面与所述侧光源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

4、第一调光层,与所述导光层在第三方向上层叠设置,所述第一调光层上远离所述导光层的一侧部分设置有多个微槽结构,所述微槽结构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配置为朝向所述入光侧面且相对于所述第二倾斜面更靠近于所述入光侧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一调光层远离所述导光层的一侧表面所处平面所呈夹角α为26°~42°,所述微槽结构的深度h为4um~15um;

5、所述第一调光层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所述导光层的折射率。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槽结构在所述第一调光层远离所述导光层的一侧表面的开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l1;

<p>7、l1与h的比值l1/h满足:l1/h≤4。

8、在一些实施例中,l1满足l1≤80um。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斜面为矩形,呈矩形的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一组对边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均相垂直;

10、呈矩形的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另一组对边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且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相交。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呈矩形的所述第一倾斜面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边的长度l2满足:l2≤80um。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槽结构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平行于所述第三方向的截面的形状包括:三角形或四边形。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倾斜面为平面或曲面。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从所述入光侧面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入光侧面的方向上,所述微槽结构的排布密度逐渐增大。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光层远离所述导光层的一侧表面划分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槽结构设置区域;

16、在从所述入光侧面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入光侧面的方向上,所述槽结构设置区域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17、所述槽结构设置区域划分为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矩形周期区域;所述矩形周期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r,所述矩形周期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为q;

18、所述矩形周期区域内设置有m个所述微槽结构,m个所述微槽结构在对应的所述矩形周期区域内的均匀排布。

1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矩形周期区域内的m个所述微槽结构的排布满足:任意两个所述微槽结构的中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均大于或等于r/m,任意两个所述微槽结构的中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距离均大于或等于q/m。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光源包括:

21、光源;

22、收束结构,位于所述光源与所述入光侧面之间,配置为将所述光源所出射光线进行收束处理,且使得从所述收束结构所出射光线与第一参考平面所呈夹角θ1满足θ1≤52.4°;

23、所述第一参考平面为与所述第三方向相垂直的平面。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束结构包括:楔形导光结构;

25、所述楔形导光结构包括:第一入光面、第一出光面、第一调光面和第二调光面;

26、所述第一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出光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入光面与所述第二入光面均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入光面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为t1,所述第二入光面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为t2,t2>t1,所述第二入光面在所述第一入光面所处平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入光面;

27、所述第一调光面和所述第二调光面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在由所述第一入光面沿所述第一方向指向所述第二入光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调光面与所述第二调光面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间距逐渐增大;

28、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一入光面相对设置,所述入光侧面与所述第一出光面相对设置。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包括:驱动板以及固定于所述驱动板上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t小于所述第一入光面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t1;

30、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第一入光面所处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入光面所限定区域内。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元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t满足:t≤0.3mm。

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楔形导光结构与所述导光层材料相同且二者一体成型;

33、所述入光侧面与所述第一出光面为同一个面。

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束结构包括聚光透镜。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光透镜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表面在垂直于第二方向上的截面的形状为圆弧线;

36、或者,所述聚光透镜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表面在垂直于第二方向上的截面的形状为由圆弧线和线段依次交替相连所构成的曲线。

3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包括:驱动板以及固定于所述驱动板上的发光元件,所述聚光透镜设置在所述驱动板上且覆盖所述发光元件。

3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层远离第一调光层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聚光微结构,所述聚光微结构配置为对从所述导光层穿过所述聚光微结构的光线进行聚光。

3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光微结构为形成于第一调光层的一侧表面的聚光槽,所述聚光槽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40、所述聚光槽的表面在垂直于第二方向的截面的形状包括:v字形、圆弧形。

4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光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3满足:l3≤80um。

4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层远离第一调光层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导光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层叠设置的至少一层第二调光层,所述第二调光层上设置有调光微结构,所述调光微结构配置为:对从所述导光层远离所述第一调光层的一侧表面出射且穿过所述调光微结构的光线的出光角度进行调整。

43、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所述导光层远离所述第一调光层一侧出射的光线沿远离所述入光侧面所处平面的方向传播;

44、至少一层所述第二调光层上所设置的调光微结构包括:第一调光微结构,所述第一调光微结构配置为:使得从所述导光层远离所述第一调光层的一侧表面出射且穿过所述第一调光微结构的光线仍沿远离所述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槽结构在所述第一调光层远离所述导光层的一侧表面的开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L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L1满足L1≤80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面为矩形,呈矩形的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一组对边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均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呈矩形的所述第一倾斜面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边的长度L2满足:L2≤80u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槽结构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平行于所述第三方向的截面的形状包括:三角形或四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倾斜面为平面或曲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入光侧面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入光侧面的方向上,所述微槽结构的排布密度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光层远离所述导光层的一侧表面划分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槽结构设置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所述矩形周期区域内的M个所述微槽结构的排布满足:任意两个所述微槽结构的中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均大于或等于R/M,任意两个所述微槽结构的中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距离均大于或等于Q/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光源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束结构包括:楔形导光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驱动板以及固定于所述驱动板上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T小于所述第一入光面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T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发光元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T满足:T≤0.3mm。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导光结构与所述导光层材料相同且二者一体成型;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束结构包括聚光透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透镜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表面在垂直于第二方向上的截面的形状为圆弧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驱动板以及固定于所述驱动板上的发光元件,所述聚光透镜设置在所述驱动板上且覆盖所述发光元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层远离第一调光层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聚光微结构,所述聚光微结构配置为对从所述导光层穿过所述聚光微结构的光线进行聚光。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微结构为形成于第一调光层的一侧表面的聚光槽,所述聚光槽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3满足:L3≤80um。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层远离第一调光层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导光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层叠设置的至少一层第二调光层,所述第二调光层上设置有调光微结构,所述调光微结构配置为:对从所述导光层远离所述第一调光层的一侧表面出射且穿过所述调光微结构的光线的出光角度进行调整。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导光层远离所述第一调光层一侧出射的光线沿远离所述入光侧面所处平面的方向传播;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最靠近所述导光层的所述第二调光层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所述导光层的折射率。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光层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层;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光层通过第一贴合胶层与导光层相贴合,所述第一贴合胶层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所述导光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一贴合胶层的折射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调光层的折射率。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光层的材料包括纳米压印材料。

2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槽结构在所述第一调光层远离所述导光层的一侧表面的开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l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l1满足l1≤80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面为矩形,呈矩形的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一组对边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均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呈矩形的所述第一倾斜面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边的长度l2满足:l2≤80u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槽结构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平行于所述第三方向的截面的形状包括:三角形或四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倾斜面为平面或曲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入光侧面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入光侧面的方向上,所述微槽结构的排布密度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光层远离所述导光层的一侧表面划分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槽结构设置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所述矩形周期区域内的m个所述微槽结构的排布满足:任意两个所述微槽结构的中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均大于或等于r/m,任意两个所述微槽结构的中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距离均大于或等于q/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光源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束结构包括:楔形导光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驱动板以及固定于所述驱动板上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t小于所述第一入光面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t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发光元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t满足:t≤0.3mm。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导光结构与所述导光层材料相同且二者一体成型;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束结构包括聚光透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透镜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表面在垂直于第二方向上的截面的形状为圆弧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前置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驱动板以及固定于所述驱动板上的发光元件,所述聚光透镜设置在所述驱动板上且覆盖所述发光元件。

19.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云侯婷琇孙凌宇钟鹏谭祺瑞邵喜斌蔡斯特王光泉赵超越张梓彦杜景军郝倩倩孙亚新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