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更特别地,本公开涉及一种能够容易地安装在支撑结构周围的环绕式天线。
技术介绍
1、无线运营商正在使用更多的频谱带和在每个频谱带内越来越多的频谱以适应增加的用户流量以及部署新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已经试图使用服务大区域的宏小区基站天线来满足这些流量需求。
2、较新的趋势涉及添加小小区基站天线,这些小小区基站天线在城市区域中特别有用。传统上,小小区基站天线可以安装在支撑结构(例如,杆)的顶部或者侧部。然而,这样的安装方式会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在将小小区基站天线安装在支撑结构的顶部时,由于组装负荷很重,通常难以进行安装。另外,由于不动产的限制,支撑结构的顶部通常是不可用的。将小小区基站天线安装在支撑结构的侧部也可能是不期望的。一方面,将小小区基站天线安装在支撑结构的侧部需要进行大量的高空操作,这些高空操作既不安全又不容易实施;另一方面,将小小区基站天线安装在支撑结构的侧部可能既不美观,而且还可能导致支撑结构对一些辐射的射频(rf)信号产生干扰,从而导致rf信号的潜在散射并且对天线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绕式天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绕式天线,其中,每个顶部安装元件包括大体呈平板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本体的第二端被弯折成大体“L”形的形状,使得所述本体的第二端与第一端处于不同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绕式天线,其中,每个顶部安装元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在组装成所述顶部安装组件时,一个顶部安装元件的第一端延伸到另一个顶部安装元件的第二端的下方,并且所述一个顶部安装元件的第一端的第一孔与所述另一个顶部安装元件的第二端的第二孔对准以使得枢转元件能够延伸通过其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绕式天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绕式天线,其中,每个顶部安装元件包括大体呈平板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本体的第二端被弯折成大体“l”形的形状,使得所述本体的第二端与第一端处于不同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绕式天线,其中,每个顶部安装元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在组装成所述顶部安装组件时,一个顶部安装元件的第一端延伸到另一个顶部安装元件的第二端的下方,并且所述一个顶部安装元件的第一端的第一孔与所述另一个顶部安装元件的第二端的第二孔对准以使得枢转元件能够延伸通过其中,从而借助于所述枢转元件实现各个顶部安装元件之间的可枢转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绕式天线,其中,每个顶部安装元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并且从所述本体的一侧沿着垂直于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悬垂部分,能够借助于所述悬垂部分将每个顶部安装元件固定在所述天线的相应的外壳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绕式天线,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顶部安装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吊装部分以便于吊装所述天线,所述吊装部分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大体中间位置并且沿着垂直于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绕式天线,其中,所述枢转元件由螺栓和螺母构成,所述螺母能够被拧紧而将两个顶部安装元件紧固在一起以限制其枢转,并且也能够被松开以使得两个顶部安装元件能够围绕螺栓相对于彼此枢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绕式天线,其中,每个底部安装元件包括大体呈平板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本体的第二端被弯折成大体“l”形的形状,使得所述本体的第二端与第一端处于不同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绕式天线,其中,每个底部安装元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在组装成所述底部安装组件时,一个底部安装元件的第一端延伸到另一个底部安装元件的第二端的下方,并且所述一个底部安装元件的第一端的第一孔与所述另一个底部安装元件的第二端的第二孔对准以使得枢转元件能够延伸通过其中,从而借助于所述枢转元件实现各个底部安装元件之间的可枢转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绕式天线,其中,每个底部安装元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并且从所述本体的一侧沿着垂直于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悬垂部分,能够借助于所述悬垂部分将每个底部安装元件固定在所述天线的相应的外壳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绕式天线,其中,所述枢转元件由螺栓和螺母构成,所述螺母能够被拧紧而将两个底部安装元件紧固在一起以限制其枢转,并且也能够被松开以使得两个底部安装元件能够围绕螺栓相对于彼此枢转。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绕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达,刘茂生,唐普亮,闻杭生,
申请(专利权)人: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