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5551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再生沥青混合制备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顶部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下料结构,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搅拌结构,所述下料结构可以与搅拌结构相配合使用;所述搅拌结构包括连接杆、搅拌杆、滑杆、间歇齿轮、外齿圈、移动杆、弹簧、内齿圈和顶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下料结构和搅拌结构,下料结构可以和搅拌结构相配合使用,配合在一起后可以通过一个动力源同时完成添加剂的均分下料以及原料的搅拌,再不过多浪费额外动力源可以更加环保节能,均分下料可以避免添加剂直接全部和原料倒入到一起造成二者相互堆积,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再生沥青混合制备设备,具体为一种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沥青的再生就是老化的逆过程。通常可掺入再生剂,如掺玉米油、润滑油等。掺再生剂后,使沥青质相对含量降低,且提高软沥青质对沥青质的溶解能力,改善沥青的相容性,提高沥青的针入度和延度,使其恢复或接近原来的性能,沥青再生的机理有两种理论,一种理论是“相容性理论”,该理论从化学热力学出发,认为沥青产生老化的原因是沥青胶体物系中各组分相容性的降低,导致组分间溶度参数差增大。如能掺入一定的再生剂使其溶度参数差减小,则沥青即能恢复到(甚至超过)原来的性质。另一种理论是“组分调节理论”。该理论是从化学组分移行出发,认为由于组分的移行,沥青老化后,某些组分偏多,而某些组分偏少,各组分间比例不协调,所以导致沥青路用性能降低,如能通过掺加再生剂调节其组分测沥青将恢复原来的性质。实际上,这两个理论是一致的,前者是从沥青内部结构的化学能来解释,后者是从宏观化学组成量来解释,沥青再生设备能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同时有利于处理废料、保护环境。再生设备可以将旧沥青路面混合料进行回收、加热、破碎、筛分后,与再生剂、新沥青、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成新混合料,重新铺设到路面。

2、再生沥青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原料与添加剂之间混合搅拌形成沥青初步形状再继续进行后期加工操作,原料与添加剂之间的配比不能产生较大误差会影响后续的工序,新手在制作时可能会把控不好添加剂增加的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其沥青的制作效果并且原料和添加剂之间不能在初始时全部添加到一起,会导致二者堆积在一起,需要较长的时间才可以充分搅拌使其均匀混合,降低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再生沥青原料和添加剂直接全部添加造成堆叠混合效率低,时间长。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顶部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下料结构,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搅拌结构,所述下料结构可以与搅拌结构相配合使用;

3、所述搅拌结构包括连接杆、搅拌杆、滑杆、间歇齿轮、外齿圈、移动杆、弹簧、内齿圈和顶板,所述壳体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外齿圈,所述外齿圈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不同齿数的内齿圈,所述壳体内壁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移动杆;

4、所述移动杆表面的顶部设有间歇齿轮,所述间歇齿轮与内齿圈相啮合,所述移动杆的内部滑动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内部滑动设有顶板,滑杆的顶部贯穿移动杆且延伸至移动杆的外部。

5、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底部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移动杆和壳体内壁底部之间设有弹簧。

6、作为优选,所述下料结构包括旋钮、储料箱、旋转盘、支撑架、外壳、排料管、出料管、进气孔、密封板和出料孔,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储料箱,所述储料箱顶部的一侧设有旋钮,所述储料箱内壁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正面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储料箱内壁底部的一侧固定连通有储料管。

7、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底部旋转设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顶部的一侧贯穿有出料孔,所述旋转盘的底部设有密封板,所述出料孔的底部紧贴密封板的顶部,所述旋转盘的底部与移动杆的顶部相固定连通。

8、作为优选,所述储料箱底部的一侧贯穿有外壳,所述外壳顶部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过与出料孔相适配,所述外壳底部的一侧固定连通有排料管。

9、作为优选,所述排料管的底部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壳体内壁的一侧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排料管的表面相固定连接。

10、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有电机,所述壳体内壁顶部的一侧旋转设有动力轮。

11、作为优选,所述动力轮与外齿圈相啮合,所述动力轮和电机的顶部均设有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的表面之间通过皮带相传动连接。

12、作为优选,所述机体一侧的顶部设有进料斗,所述机体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保护环,所述机体正面的底部通过合页铰接有活动门。

13、s1:使用时先将旋钮旋转打开,打开后将需要与沥青原料相反应的添加剂加入到储料箱内,放入进去后关闭旋钮,然后再将原料从进料斗倒入到机体的内部,倒入进去后可以根据机体内部原料的量来控制添加剂在搅拌途中增加的量,如果需要小分量持续加入可以通过外部接管往底座进气孔内入注入空气控制间歇齿轮处于内齿圈上的位置,内齿圈的数量有三个依次对应少量、适中和多量;

14、s2:控制其间歇齿轮移动可以在制作前直接移动也可以在制作过程中进行移动,空气注入到底座内后会进入到滑杆的内部,滑杆的内部密封有顶板,顶板受到空气的推动后会将移动杆向下顶动,移动杆会带动间歇齿轮向下移动并压缩弹簧,后期需要其回到初始位置时将空气排出弹簧会通过其自身的回弹力控制移动杆回到初始位置,设置好间歇齿轮的位置后就可以打开电机;

15、s3:启动电机后,电机带动皮带轮旋转,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另外一个皮带轮控制动力轮旋转,动力轮旋转会带动外齿圈旋转,外齿圈会通过内齿圈控制间歇齿轮旋转,间歇齿轮带动移动杆和滑杆旋转,移动杆带动搅拌杆旋转对机体内的原料进行搅拌,滑杆控制旋转盘旋转,旋转盘上的出料孔与出料管的底部重合时储料箱内部的添加剂就会掉落到出料孔内并落入到外壳内,添加剂会从外壳内进入到排料管内并最终顺着排料管滑落到机体内。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7、(1)壳体的顶部和内部设置有下料结构和搅拌结构,下料结构可以和搅拌结构相配合使用,二者配合在一起后可以通过一个电机的动力源同时完成添加剂的均分下料以及沥青原料的搅拌,再不过多浪费额外动力源可以更加环保节能,均分下料可以避免添加剂直接全部和原料倒入到一起造成二者相互堆积,需要搅拌杆搅拌较长的时间才可以完成均匀混合,降低生产效率,均分多次的下料可以让添加剂更好的和原料混合在一起,并且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自由调节该均分下料的速度,储料箱内可以让使用者根据沥青原料的量一次性倒入与之对应的添加剂的量,不需要后期人为控制倒入,可以更好的把控混合搅拌的用量,保证催化剂最终的制作程度,避免用量把控不准确影响原料的后续加工;

18、(2)搅拌结构内设置有间歇齿轮,间歇齿轮可以通过与内齿圈的配合让搅拌和下料速度分为慢、中和快三个档次,可以让使用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自由选择均分下料的速度,增加装置整体的可调性和可适应性,间歇齿轮的移动采用加注空气控制其上下移动,更加的安全,搅拌结构也可以通过壳体的上移整个拆卸下来,可以方便使用者在长时间是用搅拌杆后对搅拌杆进行清理,避免其沾染较多的沥青原料影响搅拌,还可以方便使用者后期对及其内部进行维护维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装置,包括机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6)的顶部设有壳体(2),所述壳体(2)的顶部设有下料结构(1),所述壳体(2)的内部设有搅拌结构(8),所述下料结构(1)可以与搅拌结构(8)相配合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80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01),所述连接杆(8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802),所述搅拌杆(802)的底部贯穿壳体(2)且延伸至壳体(2)的外部,所述移动杆(806)和壳体(2)内壁底部之间设有弹簧(8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结构(1)包括旋钮(101)、储料箱(102)、旋转盘(103)、支撑架(104)、外壳(105)、排料管(106)、出料管(107)、进气孔(108)、密封板(109)和出料孔(110),所述壳体(2)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储料箱(102),所述储料箱(102)顶部的一侧设有旋钮(101),所述储料箱(102)内壁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正面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储料箱(102)内壁底部的一侧固定连通有储料管(10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旋转设有旋转盘(103),所述旋转盘(103)的顶部的一侧贯穿有出料孔(110),所述旋转盘(103)的底部设有密封板(109),所述出料孔(110)的底部紧贴密封板(109)的顶部,所述旋转盘(103)的底部与移动杆(806)的顶部相固定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箱(102)底部的一侧贯穿有外壳(105),所述外壳(105)顶部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过与出料孔(110)相适配,所述外壳(105)底部的一侧固定连通有排料管(1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管(106)的底部贯穿壳体(2)且延伸至壳体(2)的外部,所述壳体(2)内壁的一侧设有支撑架(104),所述支撑架(104)与排料管(106)的表面相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11)的顶部设有电机(7),所述壳体(2)内壁顶部的一侧旋转设有动力轮(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轮(12)与外齿圈(805)相啮合,所述动力轮(12)和电机(7)的顶部均设有皮带轮(9),两个所述皮带轮(9)的表面之间通过皮带(10)相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6)一侧的顶部设有进料斗(3),所述机体(6)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保护环(5),所述机体(6)正面的底部通过合页铰接有活动门(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其操作流程步骤如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装置,包括机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6)的顶部设有壳体(2),所述壳体(2)的顶部设有下料结构(1),所述壳体(2)的内部设有搅拌结构(8),所述下料结构(1)可以与搅拌结构(8)相配合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80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01),所述连接杆(8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802),所述搅拌杆(802)的底部贯穿壳体(2)且延伸至壳体(2)的外部,所述移动杆(806)和壳体(2)内壁底部之间设有弹簧(8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结构(1)包括旋钮(101)、储料箱(102)、旋转盘(103)、支撑架(104)、外壳(105)、排料管(106)、出料管(107)、进气孔(108)、密封板(109)和出料孔(110),所述壳体(2)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储料箱(102),所述储料箱(102)顶部的一侧设有旋钮(101),所述储料箱(102)内壁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正面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储料箱(102)内壁底部的一侧固定连通有储料管(10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旋转设有旋转盘(103),所述旋转盘(103)的顶部的一侧贯穿有出料孔(110),所述旋转盘(103)的底部设有密封板(109),所述出料孔(110)的底部紧贴密封板(109)的顶部,所述旋转盘(103)的底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焕美庄凌云陈晨陈骏蒋彬邓亮杨庆和郑天罡石磊蒋启文杨伟彪查俊波秦国彪李金林魏木雄钱尚进陈勇常国勇辛建成夏天邓立辉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交发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