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5536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系统及方法,属于隧道防冻技术领域,解决现有的隧道口防冻能源配合不合理,资源利用率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太阳能收集装置、太阳能电能储存装置、环路热管系统、全自动反馈温度调控装置和取热防冻装置;所述太阳能电能储存装置分别与所述太阳能收集装置和取热防冻装置电连接;所述环路热管系统、所述取热防冻装置以及太阳能电能储存装置均与所述全自动反馈温度调控装置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供热调控精准,能源利用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防冻,具体涉及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传统的隧道抗防冻系统通常依靠燃油或电力供应,存在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而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利用地热资源与太阳能的全自动反馈抗防冻系统,进行隧道抗防冻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目前,虽然有将太阳能用于隧道口防冻,但是其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将隧道内部的热量与太阳能进行合理的配合供热,且控制也不够精准,使得整体的能源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隧道口防冻能源配合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系统,包括:太阳能收集装置、太阳能电能储存装置、环路热管系统、全自动反馈温度调控装置和取热防冻装置;

4、所述太阳能电能储存装置分别与所述太阳能收集装置和取热防冻装置电连接;所述环路热管系统与所述取热防冻装置连接;

5、所述环路热管系统、所述取热防冻装置以及太阳能电能储存装置均与所述全自动反馈温度调控装置电连接。

6、取热防冻装置安装在隧道洞口防冻段位置。

7、所述环路热管系统包括:多个环路热管取热单元、热量传输单元、以及抗防冻单元,所述环路热管取热单元位于隧道中部,所述抗防冻单元位于隧道洞口,热量传输单元连接在环路热管取热单元和抗防冻单元之间。这样便于利用隧道中部的高地温能量,传输热能并维持隧道需要抗防冻段的温度。

8、取热防冻装置包括安装在隧道洞口相同位置的太阳能电驱动防冻装置和环路热管的抗防冻单元,根据自动控制装置的指令,利用太阳能电驱动防冻装置或者环路热管的抗防冻单元对隧道进行抗冻工作。

9、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全自动反馈温度调控装置进行环路热管供热和太阳能供热的精确控制,实现了环路热管热量和太阳能能量准确配合使用。

10、本专利技术优选的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系统,太阳能电能储存装置还电连接隧道的照明系统和通风系统。

11、本专利技术的混合防冻系统,根据环热管的供热情况,当环热管的供热足够隧道洞口防冻时,储存的太阳能可转化成电能供给隧道内部运营期间的应急照明与通风,充分利用了太阳能。

12、本专利技术优选的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系统,所述太阳能收集装置包括太阳能板、伸缩柱、收藏装置、保护盖和控制器,所述太阳能板安装在所述伸缩柱上,所述收藏装置的顶部与所述保护盖的一端铰接,且铰接部位设置有弹性件,所述收藏装置位于地面以下,且所述收藏装置侧壁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太阳能板的圆周上设置有多个光感传感器,光感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太阳能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清洁刷,清洁刷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转动。

13、太阳能收集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一伸缩气缸,多个第一伸缩气缸的一端间隔设置在伸缩柱上,另一端间隔设置于所述太阳能板的底部,且所述太阳能板的底部与伸缩柱万向铰接,控制第一伸缩气缸的伸缩,可实现太阳能板接受光照角度的调节。

14、当光感传感器检测到光强时,可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并实现太阳能板自动向强光方向转动,以便收集到更多的太阳能。

15、本专利技术优选的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系统,所述太阳能板包括若干个扇形光伏板单元,若干个扇形光伏板单元的一端铰接,相邻扇形光伏板单元侧面之间接触连接,每个所述扇形光伏板单元设置有一个第一伸缩气缸,第一伸缩气缸陆续伸缩带动相应的扇形光伏板单元沿铰接点向下运动,实现收缩,且可根据光强,通过第一伸缩气缸控制扇形光伏板单元的朝向,以获取更多的光照,所述伸缩柱的底部设置有第二伸缩气缸,实现伸缩柱的可伸缩,所述伸缩柱的底部设置有收藏装置,所述收藏装置位于地面以下,所述太阳能板和所述伸缩柱能完全收纳于所述收藏装置内部。这样能实现太阳能收集装置的完全收纳,避免恶劣气候以及其他危害情况损坏太阳能收集装置。

16、上述光感传感器、第一驱动装置、第一伸缩气缸和第二伸缩气缸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17、本专利技术优选的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系统,所述太阳能板包括中心光伏板和多个光伏板单元,多个所述光伏板单元沿所述中心光伏板围合成一个圆形太阳能板。

18、所述伸缩柱包括第一伸缩柱和第二伸缩柱,所述第一伸缩柱的底部与收藏装置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柱的顶部与所述第二伸缩柱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柱的顶部铰接有多个光伏板单元。

19、所述光伏板单元包括矩形板和扇形板,一个矩形板和两个扇形板间隔分布,且一端均与中心光伏板铰接,其中矩形板和扇形板之间铰接,且相邻连接的扇形板之间也相互铰接,这样可实现光伏板单元的折叠收纳。

20、所述矩形板的底部与第二伸缩柱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支架,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矩形板的底部中间铰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通过滑块与所述第二伸缩柱的侧壁滑动连接,具体是在第二伸缩柱的侧壁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在滑槽中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块连接有拉索的一端,所述拉索的另一端贯穿第二伸缩柱内部与所述第一伸缩柱的顶部连接。

21、为了便于在收纳太阳板时,滑块能顺利地滑动,在滑块与滑槽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小滚轮。

22、本专利技术优选的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系统,所述全自动反馈温度调控装置包括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用以预测隧道洞口温度和洞口防冻热量需求。

23、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方法,基于上述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24、步骤1:建立洞口温度预测模型和洞口热量需求预测模型;

25、步骤2:根据当前天气情况和历史温度数据采用洞口温度预测模型预测隧道洞口温度;根据历史的热量需求、预测的隧道洞口温度和当前天气情况预测洞口防冻热量需求;

26、步骤3:根据预测的的热量需求采用决策模型判断采用的抗防冻方式,所述抗防冻方式包括仅采取环路热管抗防冻系统防冻的方式以及采取环路热管抗防冻与太阳能电驱动抗防冻方式同时运行的方式。

27、本专利技术优选的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方法,所述步骤1中,所述洞口温度预测模型的输入数据包括:历史温度记录和当前天气情况,输出数据为隧道洞口温度;所述洞口热量需求预测模型的输入数据包括:历史的热量需求、预测的隧道洞口温度和当前天气情况,输出为预测的洞口防冻热量需求。

28、本专利技术优选的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方法,所述隧道洞口温度的预测公式如下:

29、t洞口_{predict}=lstm(t洞口_{history},w洞口_{current})

30、其中,t洞口_{predict}是预测出的隧道洞口温度,t洞口_{history}是历史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收集装置、太阳能电能储存装置(5)、环路热管系统、全自动反馈温度调控装置和取热防冻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能储存装置(5)还电连接隧道的照明系统和通风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收集装置包括太阳能板(1)和伸缩柱,所述太阳能板(1)安装在所述伸缩柱上,所述太阳能板(1)的圆周上设置有多个光感传感器(3),所述太阳能板(1)包括若干个扇形光伏板单元,若干个扇形光伏板单元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可展开使得整个太阳能板(1)组合成圆形,所述伸缩柱为可伸缩结构,所述伸缩柱的底部连接有收藏装置(2),所述收藏装置(2)位于地面以下,所述太阳能板(1)和所述伸缩柱能完全收纳于所述收藏装置(2)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1)包括中心光伏板(106)和多个光伏板单元(100),所述光伏板单元(100)包括矩形板(1000)和扇形板(1001),所述矩形板(1000)和扇形板(1001)一端均与中心光伏板106铰接可围合成一个圆形太阳能板(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反馈温度调控装置包括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用以预测洞口防冻段的温度和洞口防冻段需要的热量。

6.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洞口温度预测模型的输入数据包括:历史温度记录和当前天气情况,输出数据为隧道洞口温度;所述洞口热量需求预测模型的输入数据包括:历史的热量需求、预测的隧道洞口温度和当前天气情况,输出为预测的洞口防冻热量需求,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决策模型的状态输入包括当前的太阳能储备、预测的洞口热量需求和环路热管当前能提供的热量,模型的动作输出是决定采取环路热管抗防冻的方式,或是两种抗防冻方式同时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决策模型的奖励函数设计为:如果环路热管提供的热量满足洞口防冻的热量需求,则奖励为正,仅采取环路热管抗防冻的方式;反之,奖励为负,采取环路热管抗防冻的方式与太阳能电驱动抗防冻方式同时运行。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决策模型采用的控制策略公式如下:

...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收集装置、太阳能电能储存装置(5)、环路热管系统、全自动反馈温度调控装置和取热防冻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能储存装置(5)还电连接隧道的照明系统和通风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收集装置包括太阳能板(1)和伸缩柱,所述太阳能板(1)安装在所述伸缩柱上,所述太阳能板(1)的圆周上设置有多个光感传感器(3),所述太阳能板(1)包括若干个扇形光伏板单元,若干个扇形光伏板单元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可展开使得整个太阳能板(1)组合成圆形,所述伸缩柱为可伸缩结构,所述伸缩柱的底部连接有收藏装置(2),所述收藏装置(2)位于地面以下,所述太阳能板(1)和所述伸缩柱能完全收纳于所述收藏装置(2)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1)包括中心光伏板(106)和多个光伏板单元(100),所述光伏板单元(100)包括矩形板(1000)和扇形板(1001),所述矩形板(1000)和扇形板(1001)一端均与中心光伏板106铰接可围合成一个圆形太阳能板(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寒区隧道的太阳能与环路热管混合防冻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启祥王二力陈光友钟巍苏留锋薛晖余航宇李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