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轮毂与帽盖适配的制造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轮毂与帽盖适配的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5474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轮毂与帽盖适配的制造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通过铸造成型在轮毂中部形成初始帽槽,初始帽槽包括初始型面和帽槽随型面。这一阶段无需铣加工,有效减少了制造复杂度,接着,通过一次性加工成型,形成帽槽的最终结构,包括落位槽、卡角导入口、帽止口和内止口,这些部分的合理设计使得帽盖能够经过卡角导入口进入内止口,并确保帽盖牢固固定在帽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非圆形设计的轮毂帽盖,解决了在这种随型设计情况下常见的制造难点和成本高的问题,不需要引入新的铣加工设备,采用一次性加工成型的制造工艺,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毂制造,尤其是指一种用于轮毂与帽盖适配的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1、当前市场对铝合金轮毂的青睐主要源于其出色的性能、可回收利用性以及美观优势。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加,轮毂帽盖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一般情况下,如果采用常规的圆形盖,设计过程主要涉及按照盖子外形尺寸结合装配公差进行设计,相对来说较为简单。

2、然而,当涉及到非圆形帽盖设计时,常常需要通过型面铣加工来实现,同时需要结合车加工进行精细加工。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引入新的铣加工设备,这不仅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对生产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3、因此,亟需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来应对非圆形设计的轮毂盖制造需求,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对于轮毂的非圆形帽盖加工存在制造成本高以及制造效率低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轮毂与帽盖适配的制造工艺,所述帽盖包括:本体,沿所述本体的轴向一端轴向延伸有过渡环,所述过渡环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延伸有径向向外凸设有周向交替分布的卡角和定位凸台,所述卡角径向内侧端设置有卡槽且通过所述卡槽卡接有一卡簧,所述卡角具有向远离所述本体一端倾斜的卡角外斜面以及向靠近所述本体一端倾斜且延伸至所述卡角外斜面的卡角内扣面,所述过渡环的径向内侧端与所述本体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本体的外侧面靠近所述定位凸台处设置有避让型面;

3、所述制造工艺包括:

>4、通过铸造成型在轮毂中部形成初始帽槽,所述初始帽槽包括位于其周侧的初始型面,所述初始型面包括帽槽随型面;

5、对所述初始型面按预设的加工路径进行一次性加工成型,形成帽槽,所述加工后帽槽包括衔接于所述帽槽随型面的落位槽以及与所述落位槽依次衔接的卡角导入口、帽止口和内止口,所述卡角导入口沿靠近所述帽止口方向呈收缩状,所述内止口沿远离所述帽止口方向呈扩张状;其中,所述落位槽呈环形,所述落位槽的底端用于轴向支撑所述定位凸台;所述卡角依次经所述卡角导入口和所述帽止口引导并进入所述内止口,通过所述卡簧提供所述卡角与所述内止口相抵的力,以固定于所述帽槽内。

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帽槽随型面无需进行铣加工,所述铸造成型的铸造变形公差为±0.7mm,所述落位槽的槽深大于铸造变形公差,在1.5mm以上,所述落位槽底部具有倒角,以增大帽槽与帽盖内侧空间。

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卡角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定位凸台最大直径时,所述卡角导入口具有导入斜面且该导入斜面与轮毂中心轴线呈15-45°,所述卡角导入口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卡角的最大直径但小于所述本体直径;或者,当所述卡角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定位凸台最大直径时,采用二次入槽的加工与装配工艺,所述卡角导入口呈内凹的曲线并与所述落位槽之间形成外止口,所述卡角导入口的最大半径大于所述卡角的最大半径≥0.15mm,所述定位凸台半径大于所述外止口半径≥0.2mm,所述卡角最大半径大于所述外止口半径≤1.2mm。

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帽止口轴线平行于轮毂中心轴线,所述帽止口直径大于所述过渡环直径0.3-0.5mm,所述帽止口轴向长度在0.5-2.5mm之间,以减少帽盖入帽槽的阻力,该阻力小于5kgf。

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止口包括倾斜于轮毂中心轴线的止口内斜面,所述止口内斜面与轮毂中心轴线之间所呈的锐角小于43°,所述止口内斜面与轮毂中心轴线之间所呈的钝角比所述卡角内扣面与所述过渡环中心轴线之间所呈的钝角大3-25°。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止口内斜面与所述卡角为过盈配合,过盈配合量为0.1-0.65mm。

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外侧面与所述帽槽随型面之间的间隙为0.98±0.6mm。

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工路径的起刀点大于帽盖的最大直径处外单侧≥0.17mm且落于所述帽槽随型面内侧,以起到目视防错目的。

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调整所述帽止口直径并采用推拉力计检测,确保所述帽盖在所述帽槽内的阻力在帽止口直径≤75mm时,拉脱力≥5kgf,而在75mm以上时,拉脱力≥8kgf,以确保车辆高速行驶或颠簸情况下帽盖不脱落。

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加工时,刀具选用为主偏角为110°、刀片为35°菱形的内钩刀。

1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轮毂与帽盖适配的制造工艺,特别适用于非圆形设计的轮毂帽盖,解决了在这种设计情况下常见的制造困难和成本问题,采用一次性加工成型的制造工艺,不需要引入新的铣加工设备,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使得生产更加经济高效;通过简化加工流程,本专利技术减少了制造过程中的复杂步骤,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助于更快地完成轮毂帽盖的制造。

17、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本体外侧面与帽槽随型面之间的间隙,本专利技术成功优化了帽槽与帽盖内侧空间,使得轮毂帽盖与铸件的间隙减小约45%,提升了整体外观的美观度。

18、本专利技术在加工路径设计上,通过调整起刀点位置,提高了工艺的精准度和目视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轮毂与帽盖适配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1)包括:本体(11),沿所述本体(11)的轴向一端轴向延伸有过渡环(12),所述过渡环(12)远离所述本体(11)的一端延伸有径向向外凸设有周向交替分布的卡角(13)和定位凸台(14),所述卡角(13)径向内侧端设置有卡槽(15)且通过所述卡槽(15)卡接有一卡簧(16),所述卡角(13)具有向远离所述本体(11)一端倾斜的卡角外斜面(13a)以及向靠近所述本体(11)一端倾斜且延伸至所述卡角外斜面(13a)的卡角内扣面(13b),所述过渡环(12)的径向内侧端与所述本体(11)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7),所述本体(11)的外侧面靠近所述定位凸台(14)处设置有避让型面(11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轮毂与帽盖适配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帽槽随型面(22)无需进行铣加工,所述铸造成型的铸造变形公差为±0.7mm,所述落位槽(31)的槽深大于铸造变形公差,在1.5mm以上,所述落位槽(31)底部具有倒角,以增大帽槽(3)与帽盖(1)内侧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轮毂与帽盖适配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卡角(13)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定位凸台(14)最大直径时,所述卡角导入口(32)具有导入斜面(32a)且该导入斜面(32a)与轮毂(300)中心轴线呈15-45°,所述卡角导入口(32)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卡角(13)的最大直径但小于所述本体(11)直径;或者,当所述卡角(13)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定位凸台(14)最大直径时,采用二次入槽的加工与装配工艺,所述卡角导入口(32)呈内凹的曲线并与所述落位槽(31)之间形成外止口(35),所述卡角导入口(32)的最大半径大于所述卡角(13)的最大半径≥0.15mm,所述定位凸台(14)半径大于所述外止口(35)半径≥0.2mm,所述卡角(13)最大半径大于所述外止口(35)半径≤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轮毂与帽盖适配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帽止口(33)轴线平行于轮毂(300)中心轴线,所述帽止口(33)直径大于所述过渡环(12)直径0.3-0.5mm,所述帽止口(33)轴向长度在0.5-2.5mm之间,以减少帽盖(1)入帽槽(3)的阻力,该阻力小于5kgf。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轮毂与帽盖适配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止口(34)包括倾斜于轮毂(300)中心轴线的止口内斜面(34a),所述止口内斜面(34a)与轮毂(300)中心轴线之间所呈的锐角小于43°,所述止口内斜面(34a)与轮毂(300)中心轴线之间所呈的钝角比所述卡角内扣面(13b)与所述过渡环(12)中心轴线之间所呈的钝角大3-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轮毂与帽盖适配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口内斜面(34a)与所述卡角(13)为过盈配合,过盈配合量为0.1-0.6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轮毂与帽盖适配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1)外侧面与所述帽槽随型面(22)之间的间隙为0.98±0.6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轮毂与帽盖适配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路径(100)的起刀点大于帽盖(1)的最大直径处外单侧≥0.17mm且落于所述帽槽随型面(22)内侧,以起到目视防错目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轮毂与帽盖适配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所述帽止口(33)直径并采用推拉力计检测,确保所述帽盖(1)在所述帽槽(3)内的阻力在帽止口(33)直径≤75mm时,拉脱力≥5kgf,而在75mm以上时,拉脱力≥8kgf,以确保车辆高速行驶或颠簸情况下帽盖(1)不脱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轮毂与帽盖适配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加工时,刀具选用为主偏角为110°、刀片为35°菱形的内钩刀(20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轮毂与帽盖适配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1)包括:本体(11),沿所述本体(11)的轴向一端轴向延伸有过渡环(12),所述过渡环(12)远离所述本体(11)的一端延伸有径向向外凸设有周向交替分布的卡角(13)和定位凸台(14),所述卡角(13)径向内侧端设置有卡槽(15)且通过所述卡槽(15)卡接有一卡簧(16),所述卡角(13)具有向远离所述本体(11)一端倾斜的卡角外斜面(13a)以及向靠近所述本体(11)一端倾斜且延伸至所述卡角外斜面(13a)的卡角内扣面(13b),所述过渡环(12)的径向内侧端与所述本体(11)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7),所述本体(11)的外侧面靠近所述定位凸台(14)处设置有避让型面(11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轮毂与帽盖适配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帽槽随型面(22)无需进行铣加工,所述铸造成型的铸造变形公差为±0.7mm,所述落位槽(31)的槽深大于铸造变形公差,在1.5mm以上,所述落位槽(31)底部具有倒角,以增大帽槽(3)与帽盖(1)内侧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轮毂与帽盖适配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卡角(13)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定位凸台(14)最大直径时,所述卡角导入口(32)具有导入斜面(32a)且该导入斜面(32a)与轮毂(300)中心轴线呈15-45°,所述卡角导入口(32)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卡角(13)的最大直径但小于所述本体(11)直径;或者,当所述卡角(13)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定位凸台(14)最大直径时,采用二次入槽的加工与装配工艺,所述卡角导入口(32)呈内凹的曲线并与所述落位槽(31)之间形成外止口(35),所述卡角导入口(32)的最大半径大于所述卡角(13)的最大半径≥0.15mm,所述定位凸台(14)半径大于所述外止口(35)半径≥0.2mm,所述卡角(13)最大半径大于所述外止口(35)半径≤1.2mm。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中谢永亮张海军朱佐高李士杰马武林高洁宇吴铭何江雄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锦绣轮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